充电桩行业研究报告(附部分关联企业介绍)-参照系

报告看点梳理:

①充电桩行业发展现状概览

②零部件生产商、设备生产商、充电运营商三大关键产业链解读

③投资动向及企业资本市场状态分析

④129家关联企业介绍及融资信息详情

在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大趋势下,经过10余年的研发和试运行,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形成从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到整车设计制造以及充电基础设施等配套建设的完整产业链,基本具备了产业化的基础。自2014年国家全面支持建设电动汽车基础设施以来,一大批资本投身于其中。但充电桩这个被誉为“万亿级蓝海”的市场看起来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美好。在经历短短两三年的爆发式增长后,在补贴退坡的背景下行业增速也有所放缓,在发展初期便进入了洗牌阶段。

政策+市场双轮驱动,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迫切

目前,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已经形成以国务院政策文件为总纲、中央政府部门政策为战略引导、地方性政策细则为基础保障的完整政策体系。部分地方政府还根据自身区域特点以及新能源汽车发展规模出台了充电设施运营管理办法,指导当地充电设施建设运营,规范市场行为,保障相关政策落地实施。

今年2月,国家四部委联合发布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逐渐从汽车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等环节倾斜,这意味着基础充电设施建设将获得更多直接支持,实现更好的发展。3月,“部长通道”上进一步强调,充电设施的完善是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的基础。同月,多位汽车行业企业家提出议案,加快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并从政策支持、场地报批、资金支持、建设规范、技术标准、运营管理等各个方面提出了更加详实可考的指导建议。

一直以来,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保有量是最受关注的数据之一,但如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倍显突出。根据国家发展规划,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要实现500万辆,充电桩480万个的发展目标,比例接近1:1。而截止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180万辆,充电桩数量公共桩和私人桩加在一起仅有46万个,电动汽车与充电桩比例约为3.5:1,整体而言,车桩比例明显不足。

倒闭、退市、收购,行业洗牌潮加速到来

整体来看,充电桩行业尚处于发展初期,高投资、回报周期长、盈利模式不清晰等问题日益涌现。除了少数几家头部企业已经形成相对完整和成熟的商业布局之外,部分商业模式不清晰,融资难、持续亏损的企业则处于更加尴尬的位置。

前期在补贴政策的刺激下,很多充电桩企业只是盲目的进入市场。充电桩行业本身就属于重资产行业,企业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就实现收益,一旦运营不好,就可能出现资金链紧张等问题。

此外,充电桩产品迭代更新比较快,刚投入一批产品,就可能有新的技术出现,使得行业风险十分巨大。今年以来,容一电动、富电绿能、充电网络、聚点网络等分别面临着倒闭、停运、退市、收购的困境。在早期难以盈利的状况下,只有资金充裕的企业才能持续发展。

充电桩行业的规模效应已经显现,第一梯队的几家企业已有可能实现盈利。此前,星星充电对外宣称已经可以实现盈利。特来电母公司青岛特锐德电气发布的半年报中显示,公司充电桩板块亏损从2016年的3亿,到2017年的2亿,目前已经缩减至3000万。部分公司通过快速布局充电桩形成的规模优势,已经成为重要的竞争壁垒。抢占充电桩行业布局先机,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这都将加速行业的洗牌。

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构建新能源出行服务生态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的逐渐扩大,充电设施产业加速跨界融合,产业形态已由初期以充电业务为主转向以新能源汽车出行服务为主的生态构建。其中,国家电网、特来电、星星充电等主要运营商在跨界融合创新方面都有较好的实践,较大激发充电设施产业发展活力。

根据《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集中充电站1.2万座,分散式充电桩480万个,满足全国5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车桩比例近1∶1。截至2017年底,北京、广东和上海充电桩数量位居全国前三,均超过2万个。充电桩的数量虽然也不少,但能满足私人用户充电需求的桩位却很少。一些公共部门的充电桩不对外放开,而内部充电的频率却很低,造成了资源浪费。

截至2018年5月,全国范围充电运营商中排名前十的企业市场占有率已达到96%。这十家企业中,充电桩的建设和运营还主要集中在四家:国家电网、特来电、星星充电和普天新能源,市场占比约为87%。截至目前,参照系优质企业数据库共收录充电桩行业相关企业129家,涵盖零部件生产商、设备生产商、充电运营商三大关键产业链。

领域分析——充电桩零部件生产商

充电桩主要由电池维护设备、APF有源滤波、监控设备、充电模块、壳体和线缆等重要零部件组成。在充电桩设备中,使用塑料的比例很高,充电桩壳体、插头插座、接触器、断路器、充电枪外壳、电源模块外壳都会使用到塑料。但是这些塑料材料必须具备阻燃、耐候、耐低温、壳体绝缘、耐老化等性能。

领域分析——充电桩设备生产商

充电桩设备本身并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标准统一,兼容性好,质量稳定,施工得当就可以。竞争差异主要体现在所生产设备的稳定性、成本的控制、品牌口碑和招投标能力。

就目前的市场来说,短期内设备商更值得关注。运营还没有明确的盈利模式,然而设备市场有千亿的空间,已是一个确定的数据。目前充电桩设备生产商中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国电南瑞,许继电气,上海普天,奥特迅,特锐德,通合科技,万马股份。

领域分析——充电运营商

充电运营的基本盈利模式有:服务费、电力差价、增值服务,还有即将出台的国家补贴。

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又是涉足国家管控的电力行业,服务费和电价都受到国家指导,无法自由定价,补贴也未见具体数目,增值服务的空间和各种商业拓展依然在摸索中。就当前的充电桩产业来说,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非常大。国家层面的精神和文件比较明确,但在地方的政策细则出台前,实际上我们还无法做出量化的分析和精确的判断。

投资动向——企业资本市场状态

从充电桩行业相关企业的资本市场状态来看,目前A股上市的企业有20家,新三板挂牌的企业有14家。

投资动向——投资机构布局(前五)

从投资机构的布局来看,中投公司在充电桩行业所投企业数量最多,已投5家行业内优质企业。茂硕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奥特迅电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苏州工业园区和顺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投资动向——最受机构喜爱的企业

从最受投资机构喜爱的企业来看,深圳巴斯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已获11家投资机构参投。包括东方汇富、深创投、星河集团等。

投资动向——企业市级分布(前十)

从充电桩行业相关企业的区域分布上看,充电桩行业企业主要集中在深圳和北京地区,目前已分别有24,23家相关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