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強省江蘇到底強在哪裡?

沙漏遺愛


江蘇強在均衡

江蘇沒有廣州深圳這樣的巨無霸城市,但卻擁有三個新一線城市,百強市數量全國第二,百強縣數量全國第一,人均GDP全國第一。

江蘇全省13地市全都入圍百強市,而且是全國唯一一個沒有四五線城市的省份,全省最弱的宿遷市也是三線城市,即使放在廣東也是GDP穩居前十的水平,如此均衡能力全國無人能出其右。。

此外就是江蘇的規劃佈局非常合理,不存在省會優先級過高的情況。所以才給了其他城市更多的機會,如果南京和蘇州無錫搶資源搶投資,南京或許已經是一線城市了,而蘇州無錫則不會有如今這樣地級市之王的地位,那麼江蘇百花爭豔的格局也不可能發展的這般出眾。

廣東雖強,但是一個珠三角佔了全省近8成的經濟體量,與非珠城市的貧富差距十分懸殊,綜合實力更是差之千里。江蘇則不存在這種情況,我們通過省會GDP佔比排名就可以看出南京這樣的綜合強市在江蘇省內的承上啟下作用有多大。

此外江蘇的發展注重全面性,教育在江蘇的受重視程度絲毫不亞於經濟,江蘇是我國教育第一大省,也是名牌高校最多的省份,同時還是普通地級市擁有211最多的省份,蘇州、無錫、徐州分別擁有蘇州大學、江南大學、中國礦業大學這樣的名牌學府。除了教育以外,江蘇是全國三甲醫院第二多的省份,是高鐵經停車次最多的省份,是全國內河港口吞吐量最大的省份,是國際機場數量最多的省份,是5A級景區最多的省份,是院士產出數量最多的省份。有此這些,其實力之全面足以打造出一個強大的省份。


子夜的風


蘇北窮蘇南富,貧富差距巨大,全國貧富差距u最大的省份,蘇南交通發達,蘇北交通落後,蘇南比鄰上海,蘇北比鄰魯南革命老區,蘇南大學名校多,蘇北沒有幾所大學,省會在蘇南,土地面積重心在蘇北,蘇南國企央企多,蘇北打工仔多 ,這就是經濟強省江蘇


yaosheng2


經濟強省江蘇到底強到哪裡?

先來看看2017年我國34省級行政區的GDP排名表:

那麼,經濟強省江蘇到底強到哪裡呢?從各類數據顯示,江蘇主要強在11個方面:

1、GDP全國第二。2017年江蘇省國內生產總值為85900.94億元,僅次於廣東省排名第二。這個數字相當於我國吉林省、山西省、貴州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甘肅省、海南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澳門特區、青海省、西藏自治區等10個省區GDP總量的相加之和。如果兌換成美元,這個數字就相當於墨西哥2017年的GDP;

2、人均GDP全國第四。2017年江蘇省人均GDP為10.7萬元,僅次於北京、上海、天津三大直轄市,排名第四。這個數字相當於我國貴州省、雲南省、甘肅省等3個省人均GDP總量的相加之和;

3、工業總產值全國第一。2017年江蘇省工業總產值達到78731.6億元,連續8年名列全國第一;

4、民營企業500強全國第二。2017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江蘇省有82家企業上榜,佔全國民營企業500強的六分之一,僅次於浙江省的120家,排名第二;

5、人均存款餘額全國第七。2017年江蘇省人均在銀行的存款餘額為42915.62元,名列全國第七;

6、入圍“百強縣”的縣全國第一。2017年在全國縣域綜合經濟競爭力100強排行榜中,江蘇省有25個入圍,佔全國“百強縣”的四分之一,名列全國第一;

7、擠進中國城市人均GDP前30強的城市全國第一。2017年在中國城市人均GDP前30強的地級及以上城市中,江蘇省有7個順利擠進,名列中國內地31個省級行政區第一;

8、城市經濟綜合競爭力前40名中全國第一。2017年在中國城市經濟綜合競爭力前40名排行榜中,江蘇有上榜的城市達到9個,名列全國第一;

9、城市可持續發展競爭力前40名中全國第一。2017年在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競爭力前40名排行榜中,江蘇有上榜的城市達到6個,名列全國第一;

10、城市宜居競爭力前40名全國第一。2017年在中國城市宜居競爭力前40名排行榜中,江蘇有上榜的城市達到6個,名列全國第一;

11、“雙院士”名列全國第一。截止到2017年底,江蘇省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達到450名,名列全國第一。


潤友


歷史

以古代諺語來說明,宋代時期,有一說說法就是“蘇湖熟,天下足”到了明朝就改為了“湖廣熟,天下足”,說明江蘇一帶的經濟結構在明代就開始發生轉變,那個時候江蘇一帶的商品就非常發達,到了近代年間,江蘇的蘇南地區就成了我國民族工業的搖籃,最具代表的城市就是:蘇州、無錫、常州、南通。所以從那時候起,江蘇的工業就一直領跑全國。經濟總量在70年代和80年代初,一直領先廣東,是我國的第一大經濟強省。


區位

資源優勢

長江、淮河、京杭大運河、太湖水系、江河密佈的江蘇,地形地勢低平,河湖眾多,平原、水面所佔比例之大,居全國首位。

交通便利

京滬鐵路、京滬高鐵、規劃中的京滬第二高鐵、滬寧城際鐵路、隴海鐵路、滬寧漢蓉沿江高鐵、南京都市圈城際鐵路、蘇南城際鐵路、這些現代化的交通,使得江蘇目前的交通非常發達,往來全國都很方便。

科技文化

江蘇的省內擁有11所211高校,數量僅次於北京,擁有:南京大學、東南大學、蘇州大學、江南大學、河海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南京師範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農業大學、中國藥科大學。

國家戰略

江蘇處於長三角城市群的北翼,擁有南京、蘇州、無錫等眾多經濟發達城市,是全國唯一一個所有地級市都進入全國百強市的省份,這是江蘇最為驕傲的地方,雖然說蘇南與蘇北還存在差距,但是相對於中西部省份,這個差距已經很小了。

經濟總量

2017年江蘇省GDP已經高達85900億元,如果放眼全球,江蘇省的GDP比比墨西哥還要多,略低於西班牙,可以排在世界第15位。是不是令人震撼!


更令你震撼的是江蘇省的人均GDP已經突破十萬,為107189元。預計未來五年時間,江蘇省的人均GDP可以達到2.2萬美元,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收入。

總結:

江蘇省的經濟不僅是總量很強,人均收入也排在全國前列,而且目前江蘇已經有六個城市開通和在建地鐵。位居全國首位,全面開花的江蘇,雖然經濟總量略低於廣東,但是經濟發達水平,絲毫不遜色中國任何一個省份。


深圳觀察


經濟強省江蘇到底強在哪裡?

江蘇的“蘇”,繁體字“蘇”。拆字:草木茂盛,魚肥禾豐。

從經濟看,江蘇的地區生產總值從“十二五”初期的5.49萬億元,連續跨過了三個萬億元級臺階,2017年達到8.59萬億元,位居全國第二;人均GDP突破10萬元,位列全國各省區的首位,達到了世界銀行劃分的高收入國家的水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8000億元。可以說,江蘇以佔全國1%的土地面積,創造了全國10%以上的經濟總量。

強在哪裡?就強在這裡——絕大多數省份還在忙著奔小康,江蘇率先達到了發達國家收入水平。

江蘇經濟強大有目共睹。為什麼能強大,並不是能隨意找到答案。就自己生活在這塊土地幾十年的體會,感覺江蘇有好水好山好人。

經濟再強,必須植根於大地。

江蘇這塊地,有許多豁人耳目、沁人心脾的風物;有許多啟人心智、陶冶心靈的故事。對江蘇進行總體描述,都常用物華天寶、人傑地靈,鍾靈毓秀、人文薈萃等詞彙。

江蘇地理意義上的靈和秀源於江蘇水和山。

水,澤潤江蘇大地。 水是江蘇凸顯的文化符號。江蘇地域的根、本、魂,江蘇風情的意、蘊、脈,江蘇人文的精、氣、神,早已與這包容萬物、滋養生命、情韻流動的水融在一起。浩淼長江的萬丈豪情、黃河故道的歷史悲情、深沉黃海的澎湃激情、古老運河的千古幽情、太湖的秀美風情、秦淮河的婉約詩情,洪澤湖的淳樸真情,撲面而來,湧入胸懷。

江蘇的山大都不高,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山因水而秀美,水緣山而朗潤。鎮江三山夾江聳峙,大江壯其聲色;蘇州虎丘號稱吳中第一名勝,劍池平添三分神韻,憨泉更顯一般靈秀;連雲港花果山雄峙黃海之濱,俯瞰浩瀚海波;南通狼山臥於海頭江尾,是江海平原唯一淺丘,高僅百米卻位列佛教八小名山。而金陵的紫金山,鐘山風雨,虎踞龍盤。

人,是江蘇經濟最根本的支撐。江蘇本土是產生兩院院士最多的省份之一。從古至今出名人無數。今天,開放包容的精神氣質在江蘇人身上繼續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江蘇以其大胸懷和大視野,接納了數以千萬計的外省農民工,來自於全國各地的大學畢業生以及各類人才在江蘇安居樂業,他們成為當代的“新江蘇人”,把開放型經濟做成了一大特色和亮點。

江蘇的產業結構,二產佔比較大,製造業門類齊全,做到這,有深厚的歷史淵源。清末狀元張謇以“父教育、母實業”為己任,在江蘇很多地方都留下了足跡和業績,比如以水利為專長的河海大學,中國民族工業史上赫赫有名的大生紗廠,還有頗具近代規劃理念的南通城。無錫的榮氏家族開創了近代工業之先河,奠定了民族工業基礎。

江蘇人在奮力爭先的同時,總是保持著一種清醒和自省,學習和總結是江蘇的人文特質,也是江蘇持續發展的精氣神所在。 因此,江蘇又是教育大省。

江蘇經濟發達強大,依賴江蘇人的創造性,同時也依賴江蘇人的勤奮吃苦耐勞。江蘇經濟從建國之初到現在,總量一直排在前列。改革開放初期,蘇南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其“四千四萬”精神,在計劃經濟夾縫中求生存,開創了蘇南模式。江蘇經濟發展史就是一部江蘇人求生存、求發展、求富裕的創業史,就是一部不畏艱難、不斷開拓的奮鬥史。江蘇人就像四處湧流的水,哪裡有縫隙,就會滲透到哪裡,能把厚土泡透,能將堅石滴穿。

如今的江蘇,在追求高速度發展的同時,更注重高質量發展,特別強調提升蘇南,強化蘇中,加強蘇北的均衡發展戰略,發展重心向北調整,蘇北融入南京、上海兩小時經濟圈,鹽宿淮連徐將從拉後腿變成新動能。

按此思路,江蘇成為全國經濟總量第一大省,指日可待。


布衣吳新建


一個地區經濟強不強,有幾個核心指標:地區生產總值、企業發展、縣域經濟。從這三個方面來看,江蘇無疑是我國的經濟強省。

一、地區生產總值

在全國34省市區中,江蘇的地區生產總值排名全國第二,僅次於廣東省。2017年江蘇GDP85900億元,佔全國比重為10.4%。


除了全省以來,其下轄的地市中,GDP總量也相當不錯。有蘇州、南京和無錫三個市的GDP超過了1萬億元。要知道,去年全國才14個城市突破了1萬億元。在大陸27省區中,江蘇是擁有萬億GDP城市最多的一個省份。

除了萬億元GDP城市以來,另外10個地市GDP最低也有2600億元。這個水平放在第一大省廣東也是不賴的。在廣東的21是中,GDP高於2600億元的只有9個,不及取勝地市數量的一半。甚至河源、汕尾、雲浮還低於1000億元。江蘇呢,在多年前就消滅了1000億以下的城市。


二、企業發展

500強是衡量企業發展強弱的重要指標。我們來看看江蘇在中國500強中的表現。2017年,江蘇省有46家企業進入中國500強,數量僅次於北京和廣東,排名國內第三。

江蘇是中國的民營企業大省,在中國民營企業500強表現更為亮眼。在2017年的民營企業500強榜單中,江蘇有82家企業入圍,佔比16.4%,入圍數量僅次於另一個民營經濟大省浙江(120家)。其中蘇寧集團排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第2位。

三、縣域經濟

江蘇經濟就是靠鄉鎮企業發家的,企業均分佈於各個縣或縣級市。鄉鎮企業發展壯大後帶腫了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在2018年中國百強縣中,江蘇絕對數據霸榜。

在前10名中,江蘇佔了6個。而且前4名都是蘇州下轄的縣級市。這個就厲害了。作為榜首的崑山,2017年GDP達到了3600億元,豔壓中西部大部分地級市。

江蘇全省有25個縣市進入百強縣榜單,佔四分之一,絕對的全國第一。江蘇省全省只偶遇21個縣和縣級市,竟有25個進入百強縣,比重高達61%,全國無出其右者。


紅谷新視界


既然說到江蘇是經濟強省,那筆者就江蘇經濟領域到底強在哪裡。

首先是經濟總量上,江蘇已經連續多年GDP位居全國第二。2017年江蘇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5900億人民幣,與廣東相差4000億左右。根據2017年人民幣兌美元平均匯率6.7518:1來換算,摺合12723億美元,如果把江蘇看成一個經濟體參與世界排名,則它的GDP超過墨西哥,位居世界第15。在人均GDP方面,2017年江蘇人均GDP為10.7萬人民幣,在國內31個省級行政單位中,僅次於北京、上海和天津三大直轄市。也是國內省份里人均GDP首個人均GDP突破10萬元的省份。

目前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區是我國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而江蘇的蘇南地區就是長三角的核心地區上海+蘇南+浙北的一部分。江蘇的工業總產值已經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第一。不少人認為江蘇的外資企業居多,其實江蘇的民營經濟也是非常發達的。2017年江蘇的民營企業增加值47588億人民幣,佔全省的GDP比重為54.4%。而廣東2017年民營企業增加值為48839億元,略高於江蘇,佔其GDP的比重為53.8%。以中國民營企業五百強為例,2017年中國民營企業五百強中,江蘇有82家企業上榜,數量上僅次於浙江省。

雖然江蘇省經濟發展也有些不平衡,蘇南和蘇北存在著比較大的差距。但是放眼全國,蘇北的發展水平也不算低了。2017年江蘇各市GDP如下:

2017年江蘇經濟總量最高的城市是蘇州市,其GDP達17319億人民幣,位居全國各城市第七。目前全國共有14座城市的經濟總量超過一萬億人民幣,江蘇省就有三個——蘇州、南京和無錫,上榜數量位居全國第一。而江蘇經濟總量最低的宿遷市,其2017年GDP為2610億人民幣,也進入了全國城市GDP百強之列。由此看來,江蘇省是名副其實的經濟強省。2017年全國城市GDP前100強如下:



錦繡中源


江蘇省南富北窮,國營企業發達,富公不富民。。。浙江11地市8個位居百強,而且人均收入全國30強城市獨佔9席,其收入均衡程度令廣東江蘇都難以比擬。


聖人孩子靚靚


生為江蘇人我就不自誇了,無論從那方便在全國都數一數二的,可就是因為這好那好的,在高考時就苦了江蘇的孩子了,文化大省考題深,難度大,同樣的分上不了同樣的大學,差的可不是一分兩分啊,別省的狀元在江蘇也就中等水平,所以說江蘇好的同時也是苦了江蘇的學子了!!


好哥248


江蘇經濟真的很強嗎?從人均GDP,人均收入,人均消費看好像很強,但是,把GDP掰開揉碎了分析,就不是那回事了。

江蘇國土面積十萬平方公里,可利用土地資源七萬平方公里,耕地面積四萬二平方公里,2017用電量5807億度,人口八千萬。廣東國土面積十八萬平方公里,可利用土地資源四萬平方公里,耕地面積兩萬四平方公里,2017用電量5958億度,人口一億一千萬。以上數據表明,江蘇的人均土地資源和電力資源是遠遠超過廣東的,這是第一個結論。

然後再套入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的產值就更清楚了,江蘇坐擁四萬多平方公里農用耕地面積,產出只有4076億,廣東兩萬四平方公里農用地,產出是3792億,兩者單位土地的農業產出沒可比性。第二產業中,江蘇廣東同為資源貧瘠省份,也就是說資源對外依賴性較大,江蘇地處長江水系,全國中心地帶,光是運輸物流成本就能比廣東少一大截,結果江蘇的二產是38654億,三產是43169億,廣東的二產是38598億,三產是47488億。也就是說,江蘇用了兩萬八平方公里,更多的工業商業電力和其它資源,對比廣東用了一萬六平方公里和更少的工業商業用電,江蘇創造的產值更低,簡單的說,江蘇每萬元GDP,所佔用的土地,電力和其它資源都遠遠超出廣東,要知道廣東的人口是要比江蘇多三千萬的,這三千萬人口所佔用的居民用電,交通道路居住佔地是要擠壓廣東的工業商業用電資源和土地資源的,那麼可以直接下第二個結論了,江蘇每萬元GDP的資源成本要遠遠超過廣東,反過來說江蘇的單位資源創造的產值,以及利潤率要低於廣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