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爲什麼會與曾經的師傅楊志剛反目成仇?

徐州百房


郭德綱落魄的時候,楊志剛不僅看不起他,還落井下石,後來郭德綱成名以後,楊志剛就出來蹭熱度,挺卑鄙無恥的,自然郭德綱與他反目成仇。

郭德綱一向愛憎分明,嫉惡如仇,他與誰翻臉,肯定是別人先傷害他,所以與楊志剛翻臉,就是因為楊志剛的人品問題。

早在1989年,楊志剛還是天津紅橋區文化館的館長,郭德綱的父親託人找關係把他說進了文化館工作,順便跟著楊志剛學藝,那時候並沒有正式拜師,兩人算是同事,只不過是上下級。


後來90年代初郭德綱就離開了文化館,開始北漂,他一心想在相聲界發展,但是剛到北京,由於沒有地位,他只能以楊志剛的學生自稱,相聲界特別講究師承,如果沒有師父很難混。

這個時候楊志剛不但不承認他是郭德綱的師父,而且還落井下石。有一次郭德綱好不容易快要談成業務,結果對方與楊志剛落實是否是郭德綱的師傅,楊志剛一口否認,業務泡湯了,這些事情也確實傷了郭德綱的自尊心。





2005年郭德綱開始大火了,楊志剛又突然跳出來蹭熱度,說郭德綱的本事是他教的,自然郭德綱不高興。

郭德綱一向愛憎分明,便反擊楊志剛,公開發文《我叫郭德綱》,暗訪楊志剛與女同事同居,貪汙公款等。不知道為什麼楊志剛要對號入座,兩個人還打起了官司,反目成仇,結果郭德綱沒有構成誹謗罪。


R娛記


楊志剛確實算是郭德綱的啟蒙老師,開始時郭德綱對其很尊重。不過楊志剛不認郭德綱這個徒弟在先,郭德綱索性也不認楊志剛,兩人的矛盾越積越深。後來楊志剛還將郭德綱告上法庭,曾經的師徒關係越來越僵,最終形同陌路。

說相聲是講師承的,沒有門派的始終不算真正意義上的相聲演員。所以當年郭德綱的父親靠朋友的關係,將郭德綱送進紅橋區文化館,拜在了館長楊志剛的門下。


郭德綱剛開始混北京時,就以楊志剛的學生自稱,所以說一開始是認楊志剛這個師父的。但是楊志剛卻對這個徒弟並不在意,一次公開場合他對郭德綱是否是自己的徒弟給出模稜兩可的說法,這讓郭德綱很傷心。於是,郭德綱自從拜侯耀文為師後就慢慢不再承認楊志剛這個師父了。


還有一種說法是,郭德綱剛來北京時曾託關係想拜李金斗為師,但是李金斗沒答應。後來有人問李金斗這件事,他說根本沒人和他提郭德綱要拜自己為師的事。不管怎樣,是侯耀文在郭德綱最需要支持時接納了他,所以郭德綱只認侯耀文。


不過,楊志剛的說法是,郭德綱在文化館工作時曾報銷假髮票,還私自“拿走”行頭,覺得他人品有問題,所以認為這個徒弟保不住了,於是最後一次找郭德綱談話說:“以後你認我這個師父也行,如果不認我這個師父,我希望你找到一個像我這樣關心你的師父。”便讓郭德綱離開文化館。


郭德綱還曾在網上發表《我叫郭德綱》一文,文中稱一位“館長”曾用公款裝修房子,與女同事同居。楊志剛認為郭德綱是在影射自己,於是起訴郭德綱誹謗罪。儘管法院最終沒支持楊志剛的訴求,但師徒倆的關係徹底決裂。


到底誰的過錯,真的很難說清楚。



捕魚小分隊


1989年郭德綱拜時任天津紅橋區的楊志剛為師,雖然沒有舉行過什麼拜師儀式,但是名義上郭德綱算是楊志剛的徒弟,1995年郭德綱來到北京,對外稱是楊志剛的徒弟,然而當北京相聲演員範振鈺問楊志剛郭德綱是不是他徒弟時,楊志剛卻否認了!


沒有師門的郭德綱很難在北京混,知道這件事的金文生很生氣,便和郭德綱說:“以後有人問你你就說是我徒弟”。

後來楊志剛還特意打電話給金文生不要幫助郭德綱!

1996年郭德綱和張文順以及李菁創辦了“北京相聲會”,也就是德雲社的前身,2000年郭德綱認識了于謙,2004年在於謙的引薦下郭德綱拜侯耀文為師,侯耀文在收郭德綱之前問過楊志剛郭德綱是否是楊志剛的徒弟,楊志剛當時否認了!


其實,到了這裡兩人也並沒有多麼大的恩怨,到了2005年,德雲社大火,楊志剛又跳出來指責郭德綱“背叛師門”,鬧的是滿城風雨!

後來郭德綱在一篇文章中爆料某館長“曾用公款給自己修房子,與女同事同居”,於是楊志剛便對號入座將郭德綱告上了法庭,最終楊志剛敗訴,自此兩人也徹底決裂!

以上便是郭德綱和楊志剛反目成仇的緣由,楊志剛的行為可以說被人所不齒,侯耀文作為相聲界的元老在收徒時怎會不和楊志剛打一聲招呼,楊志剛自己否認郭德綱是他的徒弟,事後又反悔,這樣的行為真是有辱老藝人之名!


草根說電影


不吹不黑,公平公正和您聊聊相聲。查閱相關資料,郭德綱與楊志剛之所以反目,關鍵事件有二:第一,楊志剛到底有沒有說過,“郭德綱說是也是徒弟說不是也不是徒弟”這樣的話,導致郭德綱不承認楊志剛是師父。第二,郭德綱涉嫌誹謗楊志剛。

眾所周知,郭德綱現在承認的師父是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侯耀文先生,但問題來了,郭德綱在拜侯耀文先生之前就已經開始走紅了,那麼他的一身本事是誰教的?



公平的說,楊志剛先生確實教過郭德綱,這個連郭德綱自己也承認,分歧是郭德綱說楊先生只教了他三段相聲,而楊先生說郭德綱和他學藝七年,相聲的功底從‘樑子’到‘使活’基本上都是他教的郭德綱,甚至連防身術都教了!綜上所述,說楊志剛是郭德綱的啟蒙老師不足為過。

但是楊志剛收郭德綱確實沒有擺知舉行拜師儀式,郭德綱頂多算楊志剛口盟弟子。(有一點必須說明,部分相聲界人士辦事確實不地道,同為口盟弟子,他們絕不承認楊少華是郭榮啟的正式弟子,而又站出來義正言辭的說郭德綱是楊志剛的正式徒弟。)而在師徒二人產生矛盾之後,楊志剛自己也承認說過,“以後你認我這個師父也行,如果不認我這個師父,我希望你找到一個像我這樣關心你的師父”。這也為郭德綱走紅後,不承認楊志剛是他師父打下了伏筆。

再說說,郭德綱與楊志剛二人的官司。郭德綱到底有沒有誹謗楊志剛?官司起因是,郭德綱曾經在網絡上發表《我叫郭德綱》一文,稱自己在天津市紅橋區文化館認了一名老師,因當事人健在,故隱其姓名,稱其“館長”。郭德綱稱,“館長”曾用公款裝修房子,與女同事同居。而時任文化館館長的楊志剛認為郭德綱是在影射自己,於是起訴郭德綱,告郭德綱犯有誹謗罪。 2007年4月4日,大興法院一審裁定郭德綱虛構了楊志剛用公款裝修、與女同事同居等事實,但現有證據不足以證明郭德綱行為情節嚴重,因此不構成誹謗罪。郭德綱曾當庭表示,出書時仍然會保留這些情節。一審宣判後,楊志剛不服上訴。但是在那一年,北京一中院裁定書認為大興法院認定的事實正確,駁回了楊志剛的上訴,維持大興法院的判決。

至此曾經的師徒二人徹底決裂,行同路人。


靖逸軒主


楊志剛確實是郭德綱的啟蒙老師,這點是無可置疑的。

按郭德綱的說法,自己與楊志剛在1993年就已經恩斷義絕了,所以楊志剛將郭德綱告上法庭,是不存在師生反目這個說法,充其量只是兩個法律主體之間的一場訴訟。

其實我們稍微查閱些資料,就會發現郭德綱這個說法站不住腳。

郭德綱在1995年前後來到北京混相聲圈,那之前的幾年裡他在哪裡呢?根據後來楊志剛接受媒體的採訪,這段時間的郭德綱是天津文化館的一名合同工,跟著師父楊志剛學藝。當然,相聲圈講究拜師,郭德綱究竟有沒有舉行拜師儀式我們不得而知。從老照片裡可以看出,楊志剛生日,郭德綱是有去慶祝的,並且還送了壽禮。顯然,兩人關係至少在那個時候還是相當和諧的。

根據楊志剛和當年文化館工作人員的說法,郭德綱在幾十張票據上偽造領導簽字,涉及的金額大概一萬元左右,熟悉法律的人都知道,這一萬元對郭德綱意味著什麼。這時,郭德綱的父母找到楊志剛,懇請他這個師父幫忙,最後楊志剛想辦法“活動”,終於將金額減到了四千元。郭德綱算是逃過了一劫,但師徒間的嫌隙就此拉開了。再之後,郭德綱在館裡的“行頭”上又動了手腳,讓楊志剛覺得這個徒弟不能留了。

楊志剛說:“老前輩們說‘先學做人再學藝’,我想保這個徒弟也‘保不住了’,他犯了我們這個行裡最忌諱的事,影響太大了,雖然他是我的徒弟,我不能因為他做這樣的事把自己也摺進去。”

據坊間傳聞,李金斗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才拒絕了郭德綱的拜師請求。

候耀文收郭德綱為徒時,相聲圈裡就有人明裡暗裡提醒過候。候耀文說:我不救他,他就完了。結果成全了郭德綱,也成全了德雲社一班人。

一直到此時,郭德綱和楊志剛的矛盾都沒有被激化。矛盾真正激化是2006年12月,郭德綱在“相聲公社”網站上刊登了一篇《我叫郭德綱》的文章,文章中,郭德綱稱他曾在“館長”領導的文化館工作過,對“館長”的尊敬超過自己的父親,後來因為一些事,“館長”在他心中的形象被“徹底顛覆”,而“館長”給他施加的壓力是促使他離開天津的重要原因之一。

正是這篇文章,楊志風將郭德綱送上了法庭,熟悉郭德綱經歷的人一眼就能看出“館長”是誰。至此,師徒矛盾正式公開化。

有興趣的網友可以去看看《我叫郭德綱》,不知郭德綱對楊志剛有什麼深仇大恨,通篇裡對相聲大師都是崇拜加尊敬,卻對自己的啟蒙老師隻字不提。偶然提到了一點,是“館長”的“不堪往事”。

雖然法院最後判定郭德綱“誹謗罪”不成立,但此一生,曾經的師徒二人再無重聚的可能了。


八卦氣象臺


你爸爸不認你了,你就不認你爸爸了嘛?你爸爸罵你幾句,你就還他幾句嘛?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這句話是不是老掛在某些人的嘴邊?做人要厚道!


手機用戶57694094424


沒有證據,但是可以猜測一下。

相聲行業不景氣,體制內的人當然會鑽空子。就是上樑不正下樑歪,所以師徒之間那些不堪的過往可能都是真的。

你想想…當所有人都開假髮票的時候,那麼這就是行業內的潛規則,郭德綱是個腦袋很聰明,很靈活的人。他當然也會這麼做,是錯的麼?沒被抓到就不是錯的!抓到了自認倒黴。肯定也會有其他人拿單位的行頭,公家的東西他們會想就是那麼回事。你師父都包二奶,做齷齪事,我也清楚。自己慢慢也就摸索出了一條路子,沒有人是完美而不自私的。

但是我覺得師傅替他幫忙這事兩說,也就是把金額減少免除刑事處罰這事。第一種可能是師傅沒幫,因為一幫就會涉及到了自己,而且我憑什麼幫你?越是自私的人越不會把自己陷入泥坑,說幫忙這個事是自己貼金,拉了仇恨。第二種就是幫了,合理猜測是問郭家要了可觀的數字。這個讓郭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其實要是按照這個路子來,很正常。事都是這麼辦的,不至於往死裡恨誰。郭肯定還是會尊重一下。最值得仇恨的是你堵了人的未來。自己不留還不讓人重新拜師,行業潛規則的錯誤把人打死,這個就沒有必要了。試想一下,現在殺人當然是死刑,也被社會所認知。但是假如是《水滸傳》裡的世界觀,殺了人的甚至是好漢。你本身也不是什麼良民,你不去幫他藏身,還報了官,這就不江湖了。

可能是這樣的吧~~


代管大窯灣地區抗霸額


往事今又提,依然捋不清。再次翻出郭楊多年的問題已沒多大意義,二人都已掩旗息鼓,而吃瓜群眾還熱情未退想弄個子醜寅卯。閒著也是閒著,我也來湊湊熱鬧:首先郭德綱跟楊志綱學相聲是事實,郭也承認。關於拜師一事;擺知肯定沒有,不然其他倆位也出來說話了。他們是老師與學生。至於楊過生日時的照片也好理解:郭很想往上靠。包括初到北京時也想靠著這棵樹站住腳。可楊的能力也確實有限、沒幫郭多少,甚至有點推委為、避嫌。至於從中作梗有待考證。至此;形勢所迫,生活所逼,郭急需找一棵大樹依靠。按理說人之常情,可以理解)拜候後楊並沒當時站出來說什麼,大家都明白:田邊溝裡一棵苗…一一有你沒你無所謂。後來不知是被名和利,還是有人、有很多人鼓動,楊不淡定了,後來的一切……至於互揭文化館時的醜行,應該也不虛;那個年代、那個位置,你沾點、我貪點也正常。幾年過去了風平浪靜了,可有人不喜歡這平淡無奇的世界,這不又……。


被彎月掛住的雲


還是說人啊差不多就行了,別出名別有錢,只要出了名有了錢,以前不管什麼樣的阿貓阿狗都來佔便宜,佔不到便宜的就會見縫扎針,找各種理由詆譭你,只想說:誰對誰好只有當事人心裡清楚,人是最不忘本的動物。


Heua5


打個比方,張志剛是郭德綱的親爹,侯躍文是郭德綱的繼父,只不過郭德綱的親爹是個農民,只是生了郭德綱這100來斤,沒有資本幫郭德綱創業。侯躍文是郭德綱的繼爹,但是這個繼爹有錢有勢有產業,可以幫助郭德綱創業。這就叫:有奶便是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