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企业数量比较:南北差距正在不断拉大

国家级高新企业数量是衡量一个地区科创活力的重要指标。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将是城市、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一座城市的高新技术企业多与少、弱与强,决定了未来城市的竞争力。近年来,这个指标正在产生分化,众多南方城市越来越强,将整个北方甩开。

由国家级科技部门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有一系列认定门槛,如自主知识产权情况、研发投入、科技成果转化数量、高新技术产品及服务收入占企业总收入的比重等指标,都在考察范围内。对企业来说,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有一系列好处,包括财税优惠、人才激励政策等,因此企业认定的积极性很高。

从各个城市来看,不同地方高新企业数量的差距颇大。本报记者统计显示,目前已有25个城市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了1000家。主要分布在京津、珠三角、长三角和中西部强省会城市。

表:各城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

(本报记者整理)

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南快北慢相对应的是,南北方在高新技术企业方面也呈现出极大的差异。整个北方地区中,北京是遥不可及的存在,超过了两万家。在全国各个城市中遥遥领先,是第二名深圳的两倍。截至2017年底,海淀区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11728家。也就是说仅一个中关村,就超过了北京以外的所有城市。

北京之外,天津以4093家位居北方第二,全国第六。不过,尽管京津冀城市群是我国三大城市群之一,但与长三角和珠三角分别有9个和6个城市突破1000家相比,京津冀城市群只有京津两个城市突破1000家。如果说长三角和珠三角是群星闪耀的话,那么京津冀则只有京津,周边地区都黯然失色。

京津之外的众多城市中,则只有来自西北的大区中心城市西安和来自第三经济大省山东的青岛、济南两大城市入围,也就是说整个北方只有5个城市的高企数量突破1000家,与南方地区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其中户籍人口第一大省河南的省会郑州,虽然已经成为国家中心城市,但到去年高新技术企业也只有824家;东北的大区中心城市沈阳也只有847家。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大连和长春数据未公布,因此未纳入统计,不过根据公开资料预计,这两个城市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都少于1000家。

也就是说无论是已经入围国家中心城市的郑州,还是沈阳、长春、哈尔滨、大连这些副省级城市,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还不如长三角、珠三角的诸多普通地级市。

此间的一大背景是, 2013年以来,我国南方与北方之间的经济增速开始拉开。2017年南方实现GDP为52.5万亿元,占全国总量的61%,是1980年以来占比最高的时期。标准排名城市研究院院长谢良兵认为,南北方经济差距拉大背后是传统产业与新经济之间的比拼,是开放创新快与慢的差别。这一区域经济格局的变化反映在双创领域,就是创新也呈现出这样的格局,即南北差距正在拉大,毕竟创新驱动正在成为经济转型的主要抓手。

创新最直接的数据就是科技研发支出经费的数据。统计数据显示,1998年,北方研发支出经费是曾是南方的122%,2012年下降为73.8%,2016年进一步下降至南方的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