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焦虑来自哪里?

我们应该由着焦虑驱使我们去奋斗吗?

前几天,一个妹子跟我说,她有严重的拖延症。妹子嫌自己微胖且身材不够曼妙,报了一个瑜珈班,结果上课期限都过期一星期才发现自己一天也没上过。“可是我明明,每天都在念叨着我今天要去练瑜珈……”

她还计划要在周末的时候去一个亲戚的鲜花工作室帮忙,熟悉植物栽培养育,这样不但修身养性,还活在美好里,说不定以后还可以自己创业。亲戚相当欢迎,表示愿付酬劳。但是,大半年过去,她这个美好的计划依然还在沉睡。

当然,她不止这一个计划。但都没时间实现。

有时间,急的她脑子里都是计划,很害怕就虚度此生。

既焦虑,又拖延,这是一对矛盾的组合。破解这个矛盾,恐怕并不是二选一那么简单。

焦虑是怎么开始堆积渐渐如雪崩般瘫塌的?

阿雅和我讲起她的故事。

她出生后因为是个女孩,被父母送给了别人。与她养父母紧邻而居的那家人也有个女儿,与阿雅同龄,叫小朱。两个人自然成了朋友。不同的是,阿雅除了长相出挑,成绩也优异,小朱则颜值一般,学业平平,为此,小朱一直是阿雅的“跟班”,阿雅也对她支持多多。

两个人从亲密到出现隔膜,是在小朱嫁了个不仅有钱还对她特别好的丈夫,到上海买房定居之后。那时的阿雅在一个三线城市的一家事业单位工作,收入一般,前景黯淡,最不顺遂的是婚恋,始终没找到可以依靠的男人,没有过上她想要的体面生活。阿雅成了一个总招来莫名非议的大龄剩女。

在小朱生可爱的儿子之后,阿雅几乎没有勇气再和昔日姐妹见面、联系了。

嫉妒感折磨着她,像被针扎一样浑身疼痛。

凭什么那个看起来并不怎么样的小朱轻易地过上了我想过的生活?

为什么我如此努力却只能挣扎在生存线上?

直到有一天,阿雅与往日她和小朱共同的一个朋友邂逅,朋友随口问了句:“小朱和她孩子爹不知道打没打上结婚证,听说那男人的老婆根本不肯离婚……”那一刻,她整个是蒙的,她觉得这几年来自己的追求毫无意义。

所谓焦虑,并不是因为计划不能落实和执行。而是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你到底是谁,你想要去往哪里,假如你知道你要去往哪里,你又不确定你有没有这样的能力。

一个对自己一无所知的人,活着,或许比死去更痛苦。

而这,会令人本能地想要挣扎。于是,越焦虑,越用力;越用力,却也越无力。

假如你也正在焦虑之中,你需要怎么一个机会,让自己的内在系统从匮乏系统更新到丰沛系统?

那就是“爱”!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科胡特的自体心理学理论描述了一个概念:内聚性自体

。一个具有内聚性自体的人,因为内化了一个稳定的理想价值系统,通常会体验到一种自我确认的价值感和实实在在的存在感。

内聚性自体的形成要件,或许就取决于这个“爱”:

我们要对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充满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