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降李淵的瓦崗寨名人不少,爲何只有徐茂公被賜了國姓「李」?

徐茂公,在一些歷史演義小說和影視劇中,他是隋唐時期瓦崗寨集團的軍師,能掐會算,足智多謀。其實徐茂公真名叫徐懋(mào)功,也叫徐世勣(同“績”)。後來他被李淵賜國姓“李”,所以應該稱他為李懋功、李世勣。後來李世民繼位稱帝,為了避李世民名諱中的“世”字,所以又叫李勣、徐勣。

這麼算起來,徐茂公有6個名字,徐懋功、徐世勣、李懋功、李世勣、李勣、徐勣。“懋”在古代同“茂”,而“徐懋功”很可能演化出了“徐茂公”這個名字。

古代君主為了籠絡臣子,會賜予國姓,如漢太祖劉邦賜婁敬為劉敬。這對臣子來說,得賜國姓是一種很高的榮耀。

當初李密兵敗,落魄時帶魏徵歸順了李唐,其後其他李密的部將如徐茂公、秦叔寶,程咬金、羅士信等也歸順了李唐。為什麼投降李淵的瓦崗寨名人中,只有徐茂公被賜國姓“李”呢?原來,徐茂公歸降李唐時,做了一件忠義之事,感動了李淵。

徐茂公本是家鄉里的富豪,常常救濟鄉民,他見天下大亂,覺得救濟一縣鄉民,不如救濟天下萬民,於是去了瓦崗寨,輔佐寨主翟讓,期望能建功立業。

當時李密與楊玄感起兵反隋,兵敗後流亡到了瓦崗寨。徐茂公覺得翟讓胸無大志,而李密志向不凡,於是與王伯當一起勸翟讓退位,推舉李密當了寨主。後來徐茂公獻奇計擊破王世充,又襲取黎陽糧倉,擊退宇文化及。

瓦崗寨在李密的帶領下,成為了天下最強的勢力之一。翟讓心有不甘,企圖造反。李密先發制人,設鴻門宴殺了翟讓。事後李密讓徐茂公,單雄信,王伯當等人接管了翟讓的舊部。

當時,李淵父子在太原晉陽起兵,輕易地攻入京城長安,建立了李唐政權。隋朝大將王世充扶立越王楊侗為皇帝,其後又逼楊侗禪位,也是一個實力不可小覷的政權。

李密與王世充屢次交戰,互有勝負。後來戰鬥中單雄信投降,秦叔寶,程咬金被俘。李密損失慘重,無奈和魏徵、王伯當等人率剩餘人馬歸降了李唐。

當時徐茂公並沒有和李密在一起,而是鎮守在其他地方。徐茂公在瓦崗寨也是數一數二的人物,李密、單雄信、秦叔寶、程咬金、魏徵、王伯當、羅士信等人已經投降或被俘,瓦崗寨剩餘的人就數徐茂公名望資歷最高,於是眾人就奉徐茂公為主,繼續統治著李密原來打下的廣闊地區。

此時,瓦崗寨勢力衰減,打下地盤很容易被人搶去,單靠徐茂公並不能支撐多久。

徐茂公對李密忠肝義膽,他打算也歸降李唐。徐茂公手上掌握著大量的軍隊、土地、人民,若以此獻給李淵,肯定能得到高官厚爵。

徐茂公並沒有將瓦崗寨的軍隊、土地、人民直接獻給李淵,而是派使者交給李密,由李密獻給李淵,這樣李密就立了大功。徐茂公對人說:“土地人民都是魏公李密的,我如果直接獻給陛下,是靠主公的失敗來成就自己的功名,我羞於這樣做。”

徐茂公將功勞歸於李密,李淵得知後,很感動,很高興,也很欣賞徐茂公。李淵認為徐茂公是忠純之人,所以特意賜姓“李”,並厚加封賞。

《新唐書·列傳第十八·二李勣》記載:武德二年,密歸朝廷,其地東屬海,南至江,西直汝,北抵魏郡,勣統之,未有所屬。謂長史郭孝恪曰:“人眾土宇,皆魏公有也。吾若獻之,是利主之敗為己功,吾所羞也。”乃錄郡縣戶口以啟密,請自上之。使至,高祖訝無表,使者以意聞。帝喜曰:“純臣也。”詔授黎州總管,封萊國公。賜姓,附宗正屬籍,徙封曹,給田五十頃,甲第一區。

徐茂公確實是一個忠義之人,他歸順李唐後,屢立戰功,精忠報國,成為凌煙閣功臣之一。徐茂公受李淵、李世民、李治三代皇帝的恩寵,得以善終。

後來徐茂公的孫子徐敬業反叛武則天,連累到徐茂公的陵墓被毀,官籍封號被削,國姓被收回。唐中宗復辟後,又修葺了徐茂公的陵墓,歸還了官籍封號。

史書參考:《新唐書·列傳第十八·二李勣》

簷雨墜珠,轉瞬流年千秋;階苔行蟻,方寸浮世萬象。我是作者【簷雨階苔】,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