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圈的师徒关系:坏徒弟都是坏师父带出来的!

你们说的那种好徒弟不存在,师父和师傅的关系不要混为一谈,玉雕圈的师父和师傅从来就没有好坏之分,好师傅是应该的,坏师父是常态,所以培养出“坏的徒弟”是必然!

师傅:师,传道、授业、解惑、榜样的意思。师者仰仗于人,为师之道,以无过错,无缺陷为上。傅的本义还是教师,引申义教授、教导、教育,辅佐、辅助。古时特指帝王的相或帝王、诸侯之子的老师 。如太傅;少傅,是传授“道”的,也就是传授成就王道、帝王之道的人;在百姓中则没有那么好的条件,往往是将传授技能、知识的师与传授品德、道德教育的傅一起由一人承担,所以在民间就一并称为“师傅”。

现实生活中,你身边的任何一个人,只要你觉得他身上有你觉得值得学习的东西,你都可以尊称他为师傅,即三人行必有我师。你进玉雕培训班或学校,老师收了你的学费,他教了你相应费用的知识,他也是你的师傅。你进了一家玉雕工作室或玉雕厂,被厂长或老板安排在某一位玉雕高手或泛泛之辈手下学习技术,那他也是你的师傅,不管他是否教了你技术,你都得尊他一声师傅。

师傅和徒弟的关系是朋友关系、利益关系、工作关系的综合体。

因为朋友关系好才会教你知识,培训班和学校收了你的钱必须要为你提供好服务才能赚到更多的钱,厂里的师傅和老板需要你为其创造利益,所以,生活中的师傅多是好的师傅。

至于骗人的学校、培训班和技不如人的师傅?呵呵,被骗也是一种知识,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你都学到了东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也是“好的师傅”。

师父;顾名思义即父亲般的老师,这是传统意义上的师徒关系。中国古代民间的师徒关系从一开始就是父子关系,尤其是一些独门绝技之类的技艺传承更是有传男不传女的规定。

为什么?因为在古代,一门技艺就是一个家族赖以生存的基础,技术的外传意味家族的生存面临巨大的竞争和挑战,所以,就连女儿也不能传授,因为女儿迟早要嫁人,一旦嫁人就意味着技艺会外传他人。

除非,你是个上门女婿。

中国古代,父这个角色代表者至高无上的权力。君父、兄父、子父,王者为父,长兄为父,女子夫死子为父,父可以决定你未来的命运和生活状态。

古代匠人收外人为徒的原因多是因为家族技艺的传承后继无人,或是活太多家族内的劳动力太少,又或者是为了扩大家族生意不得不招徒……这就让他们面临着技术外传的风险,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这种风险,他们不得不在收徒这件事上设置了众多的门槛,名义上是考察一个人的品行,其实不过是循序渐进地培养一个能为自己长期忠心服务还不会将技艺外传的外姓儿子而已。

十年,是一个外姓徒弟必须要承担的时间成本。

三年杂役、三年学艺、三年帮作、十年出师,这是古代玉雕圈收徒的潜规则。

“徒弟徒弟,三年奴隶。”这句话不是凭空来的,在正式拜师的前三年,每个想拜师的徒弟都会干三年杂役。这三年杂役时间里,谎话连篇,说一套做一套,偷懒的人直接滚蛋!除非你很会演戏,关系学玩的很溜,不然很难熬过三年。熬过三年后,他们会搞一个隆重的拜师礼,这拜师礼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你一旦入了他的门,就相当于他们的儿子,一辈子都得尊他们为父。

古代的父子关系如君臣关系,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所以,拜师礼的目的不言而喻。入了师门就意味着不能背叛,一旦背叛师门,就是背叛你的父亲,一个能背叛父亲的人,在这个社会上是无法立足的,不管你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一旦认了就不能改变。所以,三年的杂役时间也是一个师徒相互了解和认可的时间,干了三年杂役吃了三年苦还愿意拜入其门下,你就失去了后悔的资格,你的一切的未来都将由师父来决定!

不要以为行了拜师礼就真的可以学到师父的手艺了,其实这只是真正考验的开始。师父们清楚的知道,人性是禁不住考验的,品行都是幌子,不创造价值的忠诚跟狗屎无异。三年学艺期间,师父教给你的实际上是一些仼何地方都能学到的基本功,而他真正的的本事,是要留到三年帮作时期才会根据他们的喜好和心情来决定是否传授于你!三年帮作期结束,九年时间过去,你觉得自己可以自立门户了,其实不然。

第十年,如果师父不愿意扶你一把,就算你尽得师父真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你还是出师无望……所以,你这一辈子都得“尊师重道”,因为你没得选择。

而实际上,师父会在第十年才会决定是否把自己的独门绝技传授于你。

所以,你们懂的。

早几年,玉雕圈的地域特色甚浓,所以才会出现北工、南工、苏工、河南工和上海工之说,而这些地域圈子里,在行业协会还没出现之前,某些有实力的圈内大哥级人物们就坐在一起商量怎么在这个没有潜规则的新时代有效培养徒弟们的忠诚度问题?

商量的结果就是,制定新的潜规则。

最早的雏形是,凡圈内各厂收徒,相互通报,工时统一,报酬统一,奖惩制度统一,凡是不服从规则的学徒,任何厂都不许收留,背叛师门者集体封杀,让其在行业内无法立足,至少在本地圈内无法立足!

可是,随着市场的繁荣,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的有效传播,人才异地流动的正常化,这种圈内潜规则很快便土崩瓦解。

随着市场的发展,两极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大师成为众学徒集体追捧的对象。一方面,普通的师傅收不到像样的徒弟;另一方面,大师的门槛被踏破,各种花样百出的认师晏,拜师礼层出不穷,目的却不仅仅是拜师而已。

可是,利益最大化和忠诚度依旧是两极面临的最大问题。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老祖宗的智慧值得借鉴。

于是乎,最近几年又开始流行拜师礼了。有人穿着一身道服隆重地搞起了跪拜礼;有人请了一帮和尚为徒弟们开天眼;更有甚者,像江湖袍哥结义一般带着众徒弟拜关公……中国文化百花齐放,可喜可贺啊!哈哈哈

大师们想用父权社会的潜规则来约束现代社会的年轻人,这其实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更是思想上的一种退化,这说明我们现在的大师们的文化底蕴已经低到了何种程度?更可笑的是,这种现象还真的形成了一种气候,悲哀!

师者们的德行决定了徒弟们的品行。

所以,笔者认为:好的徒弟都是师傅教出来的,而不是师父带出来的,当你把自己置身于师父的情境中时,注定培养的会是一个坏徒弟……因为你的初衷并不是传道授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