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泉优秀教师记」以身许教修今生 李来生

平泉一中优秀教师---李来生,中学高级教师、承德市师德标兵和教学名师。1973年出生于杨树岭镇大庙村,1994年毕业于保定师专地理教育专业。同年,分配到杨树岭职中,后在黄土梁子高中任教。2001年调入平泉一中,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管理能力强,工作勤勉,业绩卓著。2014年被聘为承德市兼职教研员,2015年被评为承德市学科带头人,2016年被评为我市高中地理学科骨干教师,2018年被评为我市“道德模范·最美职工”。

以身许教修今生

小时候,父母给他起名叫“来生”,意即苦今生修来生,希望她做一个好人。按照佛教因缘果报的理论,如果在今生做一个好人,那么在来生就能获得幸福;相反,如果在今生作恶,来生就会下地狱。当然,幼小的她是不明白这层意思的。长大后,她成了一名教师,深知如果有来生,来生的幸福也是今生创造的。况且来生如何,谁能知道?修炼好今生,才是最重要的。基于这样的想法,她以教室为殿堂,以教材为经书,以学生为信徒,以身许教,苦苦修炼,终于在鼎盛之年华丽转身,由一个普通的教师成长为得道名师,实现了最初朴素的心愿。

修德,做学生心灵的指路明灯

李来生老师,70年代初出生于杨树岭镇大庙村,勤劳朴实的父母和淳朴厚道的民风在她的心底打下了深深的印痕,也孕育了她坚毅、勤勉、善良的性格。1994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杨树岭职中,后在黄土梁子高中任教,2001年调入平泉一中。在2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她恪守职业道德,传承家庭美德,修炼个人品德,以“学高为师,身正是范”的准绳来衡量自己,积极进取,奋发向上,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家长的信任和领导的好评。

她以大局为重,从布不计较个人得失。2004年,她担任高二地理课,高一因紧缺地理教师无法开课,在领导左右为难的窘迫中,李老师毅然答应跨年级教课,超负荷工作,解决了学校的难题。她服从领导,体贴同事,任劳任怨。2016年,高二地理教师因病请假,出现空缺。“救场如救火。”在没有任何代课报酬的情况下,李老师毅然接过班级,以急人之难的精神和高度负责的严谨投入工作之中,让学生顺利升入高三。

李老师时刻把教学放在心上,把责任担在肩上,尽心尽责,全身心投入到班级管理和教学中,让所教班级形成同心协力、奋发向上的新气象。她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在学习上勉励学生,在方法上指导学生,在经济上帮扶学生,在人格养成和理想塑造上做学生心灵的指路明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指明方向。她擅长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去战胜困难,以此提升班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让每一名学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她要求学生树立人格理想和奋斗目标,鼓励他们在勤奋进取中坚定理想信念,朝着实现人生幸福的美好目标稳步前进。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李老师一直坚持“多学习,多接受,多思考,多总结”的原则,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管理艺术。他在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中,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理念、思路和做法分享给同事,与同事团结协作,齐心协力,把年级工作推向了新台阶,出现了“春来百花齐放,秋收硕果累累”的喜人景象。她的奉献精神和务实作风,带动了学科工作和年级工作的整体发展。2014年,李老师被评为平泉市师德标兵。

勤业,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助力

吃苦耐劳、迎难而上、挑战自我、无私奉献,是每一个成功者的必由之路。李老师始终坚信:只有把本职工作做好,才会构筑起自己的精神堡垒;只有在工作中出类拔萃,才会成为幸福快乐的人。

参加工作后,她始终坚持在教学一线,每一次学校安排工作,她都全力以赴做到最好,把所做的一切都当作学习、成长的历练过程。从只能教会考的教师成长为胜任高考的骨干教师,从年轻班主任成长为家长和学校信任的优秀班主任,她都是一如既往、脚踏实地地迎接一个又一个挑战。2006年,学校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改为40分钟一节课,上午和下午各5节。可她一周就有5个第五节,下课后仍有一些同学追着提问。尽管12点20分放学,当她看到学生那渴望和期待的眼神,根本不忍心拒绝。于是,延迟回家就成了家常便饭。虽然一身疲惫,内心却十分踏实。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2006年,她所教班级文综成绩在承德市首屈一指,一本、二本上线人数最多,姜佳颖同学荣膺承德市文科状元,被北京大学录取。

身为备课组长,要统筹整个学科教学工作的有序高效运行。每周组织地理组教师到备课大厅集体备课,李老师都认真记录老师提出的问题和建议,然后精心选题编辑出高质量的导学案。他制作的导学案,让新老教师茅塞顿开,豁然有悟,让老教师受到启迪,暗自佩服。她带领的地理组在承德市联考和高考评比中一直成绩领先。2014年高三地理组被评为承德市高中先进备课组,李老师功莫大焉!

李老师严谨治学,精益求精,待人诚恳友善,乐于助人。对新教师她关爱有加,极尽提携。通过观摩听课、评课、磨课、讲解难点、指导教法等让年轻教师迅速成长。在学校开展的“青蓝工程”以老带新帮扶活动中,她的徒弟们在各级评优课比赛中均当仁不让,崭露头角。唐艳华在省级评优课比赛中获得三等奖,文启章、吴亚男等在市级评优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2018年暑假前,学校开展特色教学“一科一案”活动。第一步就是编辑校本教材,李老师又挑起了重担,负责地理校本教材的主编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李老师抓紧所有时间进行学案编辑,连短暂的暑假都在昼夜奋战。2018年秋季开学,所有学生都用上了校本教材。她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受到同事和领导的好评。2018年,她不负众望,被评为平泉市“道德模范·最美职工”。

爱心,于细微处见情怀

爱是教育工作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班主任,李老师把心中的爱都倾注在了工作和学生身上,彰显出一名教师的的仁心大爱。

班主任工作量大,担负责任大,为了更好地管理班集体,早自习她比学生早到10分钟,下午第一节课提前15分钟到教室,站到教室门口微笑迎接班级每一名学生。班集体刚刚组建时,总有一两个学生不到铃响绝不进班,可当他们看到老师在门口静候时就不好意思了,都自觉地追随班主任的脚步,提前进班候课。耳濡目染,言传身教,她负责的班级学习氛围最浓、班级纪律最好、学习成绩在年级领先。

班级工作琐屑繁冗,细微之处不得随便。李老师把母亲的慈爱、父亲的严厉拿捏得恰到好处,有时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有时醍醐灌顶,振聋发聩;有时丽日暖阳,光风霁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攻心策略。

2014届一位同学,机智聪明,但因其父疏于管教,初中时就偷摸抽烟。家里给他买了手机,他管不住自己,半夜在被窝里玩游戏,常常在课堂上坐着就睡着了。李老师多次与家长联系反应其上课状态,但他像着了魔一样,丝毫不予理会。人总有软肋,李老师观察发现,他年少轻狂,但虚荣心很强。有一次他犯错误,李老师把他的母亲请到学校。老师刚喊下课,穿着寒酸的母亲领着皮肤黝黑的小弟突然出现在师生面前。母亲的到来,让他公子哥的形象瞬间被撕得粉碎。从此,他良心发现,迷途知返,走上了学习的正轨,最终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2017届学生一位同学,偏激执拗。刚入学时,学校要求学生剪成标准头型,他长发过耳,不但不剪,还以退学相要挟。于是,李老师将班级分成8个学习生活小组,组员互相监督学习、纪律、卫生等情况,期末进行评比。他的小组有几个厉害的小女生,集体荣誉感超强,不允许组员因发型丢分。周日放假回来,同学们都看到他剪成了平头。他的肠胃不好,疼起来脸蜡黄渗汗珠。李老师就到处打听治胃病拿手的医生,推荐给他的父母。自己也读了一些医学养生的文章,把一些调理肠胃的食谱介绍给他。双管齐下,他的症状终于有了好转,可他那放任不羁的心又复苏了,早自习坐在教室里无所顾忌地说话,李老师深知跟他谈话轻描淡写丝毫不起作用。为了避免正面冲突,李老师把他叫出教室,直入主题:“看你眉飞色舞的样子,一定很高兴,高兴的人都是有底气的,有底气的孩子一定很优秀,说说你有哪些优点吧?”他很自得地把自己的优点一一列出。李老师并没有批评他的得意,而是按条分析:“首先成绩还可以,究竟生么样的成绩算还可以呢?班级30名、年级前80名?能走一个什么样的院校呢?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大学?还不一定能选到理想的专业,你觉得这是你追求的目标吗?”他摇了摇头。“第二,你觉得自己知识面很宽广,你读了哪些有益的书呢,可以说说读书体会吗?”这个问题问得他同学很囧。他的阅读习惯很好,但是读书很泛泛,收益不大。李老师便给他推荐了一些阅读书目,如《谁动了我的奶酪》《平凡的世界》《肖申克的救赎》《唤醒心中的巨人》等。“第三,你说你有正义感,将来要当大法官,为百姓伸张正义。”李老师列举了任峙岳同学的各种表现,比如说上课与同桌窃窃私语,回答问题时阴阳怪气,扭捏作态,完全与正义凛然的大法官形象相左。要想实现心中目标,必须从课堂做起,从小事做起,一步一步脚踏实地走近理想。“第四,你说你擅长乐器,你擅长什么乐器,如今过几级了?”他说擅长吉它,吉它没有级可过。李老师最后告诉他:“这次谈话,只是晒一晒你的人生规划,经得住推敲才能成为你人生奋斗的航标。”经过这次长谈,他重新认识自己,改掉了身上的毛病,高考时以600分的成绩被西北政法大学录取。

学生学习压力大,任务重,有些同学体质弱,经常会患病。2017届一些同学体质差,低血糖,三人几次晕倒,李老师就一直守护在他们身旁,直至其恢复如常。有两次学生深夜昏迷,李老师从家中匆匆赶到学校,与值班领导一起将学生送往医院,通宵守护,直到家长赶到医院,李老师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

班级管理要立足整体,李老师的原则是一个都不能掉队。2014届的一位同学,阅读量比较大,文史知识面广,但是基础差,每天进班只要老师不到,他就像老干部一样在班里溜达、说话,尤其是一手烂字让人觉得面目可憎。李老师就让他每天用15分钟写一篇字迹工整的日记,按时检查。他开始写日记无话可写,李老师就鼓励他摘录一些名言警句,并写出心得体会,慢慢地就能写一天的学习生活和心灵感受,再后来就能写见闻评述了。他在写日记的过程中,反思自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渐渐地改掉了不良习惯,学习成绩也渐渐提升上来,最终考入石家庄铁道大学。

“每一滴露珠在太阳的照耀下都会有无穷无尽的色彩。”把爱的阳光播撒进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教育的原野就会百花争艳,桃李芬芳。这是李老师的职业理想,更是她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他孜孜以求的人生幸福与快乐。

挑战,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奋进

李老师善思考,勤钻研,多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以期更好地为学生成长服务。

在教学中,她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实行分层教学。2017届毕业生地理成绩参差不齐,她针对大多数人制定了中等难度学案,给基础差的学生吃快餐,补基础,以基本题带知识点,查漏补缺夯实基础;给优秀生吃大餐,针对学生区域地理底子薄的状况,将近五年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经典高考题,根据不同年份、不同章节进行整理,有计划地分发给他们,让他们像吃山珍海味一样咂透题中味道,并及时进行跟踪辅导。

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卓有成效的。2017年高考,李老师所教班级文综成绩处于全市领先地位,优秀生都考上了文科顶尖大学。李雪莹被清华大学录取,沈艺琪被北京师范大学录取,贾萌被中国社科院录取,赵媛被山东大学录取……真可谓满园芬芳,争奇斗妍!

李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积极撰写学术论文,教研水平不断攀升。2011年,在《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发表《俄罗斯城市与民俗》一文,荣获第二届中国民族文化创新成果一等奖,并荣获“2011年度民族文化影响力人物”荣誉称号;2013年,《世界特殊气候类型成因分析》在河北省中学地理优秀教育论文评选中荣获一等奖;2014年,《地理教学中恰当利用微课提高课堂效率》荣获河北省一等奖;2015年,《地理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分析》荣获河北省一等奖。

与此同时,她还主持或参与了省级课题《双自主教学中地理创新能力培养策略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利用现代技术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研究》、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的高效课堂研究》的研发工作,都已顺利结题并获得科研成果奖。

春华秋实,天道酬勤。李老师2014年被聘为承德市兼职教研员;2015年被评为承德市学科带头人和承德市教学名师;2016年被评为平泉市高中地理骨干教师;2017年,为承德市地理教师做一模试卷讲解观摩课,受到专家和同行的好评;2018年微课《母亲》在第三届全国优秀微课大赛中获得二等奖。

“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如今,身富力强的她,正处在事业的风口浪尖,学生的渴望、家长的期盼、领导的瞩望以及家庭的责任,都是她面临的挑战,但李老师有信心,也有能力把挑战变为成就自我、拥抱幸福的资本。有大爱心者得大快乐,我们相信,李老师在向着更高更远目标前进的征途中,一定能领略到更加瑰丽的风景,一定能获得人生的大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