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涨价预期持续 关注相关行业龙头标的

据了解,高温检修期到来,加之环保风暴有增无减,多省化工园区转型升级、整改关停正在进行,环保督查“回头看”工作组也已陆续进驻10个省份,山东、河北、江苏、宁夏及长三角等地区再受严查。部分上游原料厂商停产减产,有些维生素及兽药生产企业或上调报价,或停产检修。

其中天新药业受原料上涨影响,6月27日提高维生素B6报价10%,7月2日提高VE产品报价至40元/公斤,及2%生物素上调至60元/公斤;海嘉诺受环保督查影响,维生素B6工厂计划于七八月份检修,其B2、B6、VE产品均停止报价;隶属于广济药业的孟州公司,主要从事于饲料级B2的生产销售,计划于7月1日起停产检修,预计停产两个月;受环保影响,山东地区泛酸钙厂商生产受限发货紧张,连续小幅度上调报价;B12市场响起提价连环炮,自6月22日起至今,生产厂家报价已翻倍上涨,最新报价为350元/公斤。

总体来看,维生素B2、B5市场持续上涨,B12市场大幅走高,泛酸钙市场延续偏强态势。环保叠加检修,7月份部分B族仍可关注。

维生素概念股:

金达威:金达威是辅酶Q10 全球最大生产厂家,占全球市场50%份额。在维生素领域,地位也很突出:是全球仅有的六家VA厂商之一,同时VD3 产销量居全球第五位。

浙江医药:公司维生素E产量国内最大,为全球第二大生产商;天然维生素E产量为国内最大,全球第三大生产商;β-胡萝卜素和斑蝥黄素是全国最大、全球第三大供应商。

广济药业:公司是维生素龙头,具有较强的资本实力和产品价格引导能力。VB2、V6等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公司业绩拐点清晰。

新和成:公司主营维生素,同时积极发展香精香料、蛋氨酸、以PPS 为代表的新材料、原料药等高技术业务,形成四大业务板块协同发展。在维生素领域,公司是全球前三的维生素生产企业。香精香料、PPS、原料药等业务近年来快速发展。蛋氨酸投产在即,进口替代空间巨大。

兄弟科技:公司通过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新建了1.3 万吨维生素B3,同时配套2 万吨3-氰基吡啶,3-氰基吡啶是维生素B3 的关键原料,实现核心原材料的自主生产,有利于增强公司的综合竞争力。

花园生物:公司在NF 级胆固醇和VD3 的市占率均超过50%,行业话语权强。

圣达生物:是全球最大生物素生产商,全球市占率达30%,2017年海外营收占比近62%。

金达威(002626):携手全球保健品电商巨头 打造生产%2b销售产业链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公告,拟出资1亿美元(约6.6亿元)认购iHerb发行的T类优先股,交易完成后将持有iHerb完全稀释后总股本的4.77%。

携手全球保健品电商巨头iHerb,助力自主保健品快速放量。iHerb是全球最大的保健品及健康产品专业线上零售商,主营产品包括维生素、矿物质和营养补充剂、个人护理等保健产品,产品销往全球182个国家。iHerb持续快速扩张,2017年实现收入63亿元(+29%),净利润150万元(2017年净利润为2340万,短期由于快速扩张费用投入大而出现利润下滑)。金达威旗下保健品品牌DRB、ProSupps和Labrada都与iHerb维持了良好合作关系,其中iHerb是DRB重要的产品销售渠道和第二大客户。此次入股iHerb,一方面能够分享iHerb在全球保健品市场快速扩张带来的红利;另一方面能够与iHerb成立合资公司,由iHerb提供资金用于大中华区推广,有助于公司保健产品快速进入中国市场放量,打通保健品生产+销售的产业链布局。

辅酶Q10竞争对手停产,利好行业龙头,金达威有望实现量价齐升。全球辅酶Q10需求量在800吨左右,保持接近10%的增速。金达威是行业龙头,2017年市占率接近60%,另外还有神州生物、浙江医药、新和成等供应商。2017年金达威和浙江医药的辅酶Q10收入分别约为5.3亿和0.6亿,浙江医药收入为金达威的11%。从生产成本来看,最主要的成本包括玉米、电力和煤炭,金达威的生产工厂位于内蒙古,为玉米主产区、拥有全国最大的火力发电厂、煤炭厂距离近,原材料和能源成本最低,除同样位于内蒙古的神州生物工厂以外,其他竞争对手的成本都明显更高;从工艺技术来看,金达威作为行业龙头,经过多年技术开发,技术水平最高,投料产出比也最高。从整体生产成本来看,金达威的成本最低不超过90美元/千克,其他企业均不低于150美元/千克,浙江医药由于原材料和环保压力大而成本最高,估计接近200美元/千克。2017年辅酶Q10价格处在低位,最低价格触底至150美元/千克,目前价格略有回升至165-190美元/千克,金达威的竞争对手大概率面临亏损。近期浙江医药停产改造可能是解决辅酶Q10成本收益问题,其他竞争对手也可能会因为辅酶Q10价格低而退出市场。金达威有望获得竞争对手的订单实现进一步放量,如果更多竞争对手产能退出,价格有望从底部上涨,或将迎来辅酶Q10量价齐升的新机遇。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18-2020年EPS分别为1.56元、1.77元、2.02元,对应PE分别为11倍、9倍、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保健品销售或低于预期的风险;原料药价格大幅度波动的风险。

近期对该股的诊断为:

浙江医药(600216):业绩符合预期 创新药和制剂出口持续推进

【事件】浙江医药2017年年报:收入56.93亿,同比增长7.83%;归母净利润2.53亿,同比增长-43.76%;扣非归母净利润2.13亿,同比增长-53.29%;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5.03亿,同比增长49.78%;ROE;3.47%。2018年1季报:收入19.22亿,同比增长61.68%;归母净利润4.65亿,同比增长1828.06%;扣非归母净利润4.73亿,同比增长2313.69%;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49亿,同比增长-860.76%;ROE6.18%。

【点评】整体业绩符合预期,2018年1季度业绩主要与3月份下游客户消耗库存减少采购有关。我们预计二季度维生素价格将维持高位,而下游客户库存耗竭,将恢复采购,维生素业绩有望提高。

原料药:维生素订单有望在5月份增加,价格维持高位,贡献可观利润弹性。

国内制剂:扩张销售队伍,深耕抗生素领域,为1.1类新药上市销售做准备。

制剂出口:万古霉素已通过FDA检查,有望年内获批,达托霉素计划明年申报。

研发而言:研发投入进一步提高,继续深耕抗生素领域,同时拓展糖尿病等其他领域。(详细点评见正文)

投资建议

考虑到维生素景气周期,假设公司新厂区搬迁完毕之后产能稳步释放,50%VE粉成交价格在50-65元之间;50IUVA粉成交价格在200-400元之间;国内制剂保持稳健增长。万古霉素ANDA于2018年获批上市,达托霉素ANDA2019年获批上市。我们预计公司2018-2020年归母净利润为9.65/7.99/9.91亿,考虑到公司在制剂出口和创新药的持续投入,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原料药价格波动风险、药品降价风险、新产品审批风险、环保风险。

近期对该股的诊断为:

新和成(002001):短期价格接近底部 成长属性逐渐凸显

公司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20.2-22亿,略低于预期

公司发布上半年业绩修正预告,预计实现归母净利20.2-22亿,同比增长245%-275%;对应二季度实现归母净利5.3-7.1亿,同比增长51%-103%,

略低于我们预期。

维生素价格下降,下游需求不振,导致二季度业绩环比下滑据博亚和讯统计,2季度国产VA均价为790元/公斤,环比下降42%;2季度国产VE均价58.9元/公斤,环比下降45%。受下游养殖需求不佳影响,我们估计公司维生素2季度销量环比有可能明显下滑。以上原因导致二季度公司业绩环比有所下滑。

巴斯夫宣布解除不可抗力,但VA未来或将维持相对高位据博亚和讯,巴斯夫刚刚宣布解除应用于动物营养的VA、VE不可抗力,但由于巴斯夫早在2018年4月已经批量生产出柠檬醛,我们分析巴斯夫柠檬醛投产后很可能将大部分产品用于生产盈利较好的VA,导致VA价格从4月底1025元/公斤跌至目前435元/公斤,投产效应已经充分反应到目前价格,因此巴斯夫本次解除VA不可抗力,不会导致VA价格继续大幅下跌。

全球范围内VA装置老化严重,不排除未来海外各大厂商陆续会有检修计划,供给持续偏紧,我们预计价格有望长期维持300-400元/公斤。VE价格已经探至39元/公斤的历史低位,长期看有望上涨。全球维生素产能向亚太地区转移已是大势所趋,公司是全球维生素龙头,产业链配套完整,成本优势明显,将中长期受益于产能转移。

新产品明年逐渐投产

根据公司公告,新产品将陆续投产。公司在手资金超过70亿,未来将大力发展维生素、新材料、营养品和香精香料4大板块。多个新产品将在19-20年集中投产,假设蛋氨酸2.5万元/吨,25万吨蛋氨酸项目达产后就将新增收入60亿以上。公司投资36亿在绥化建设生物发酵项目,近期公告竞拍土地2400亩,投产后我们预计营收约20亿。山东亦规划近万亩土地。随着新产品产能不断释放,公司周期性将逐渐减弱,成长性凸显,业绩和估值均有望持续提升。

盈利预测与估值:维持18-20年盈利预测55.2/55.5/61.5亿元,EPS分别为2.57/2.58/2.86元,现价对应18-20年PE分别7.2/7.2/6.5倍。公司研发能力强,核心产品市场份额均位居全球前列。海外装置事故导致公司产品持续涨价未来有望高位运行,公司一体化优势明显业绩弹性大;未来产品品种和产能持续扩张,成长空间广阔。给予2018年13倍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下行;新项目投产不达预期;环保的不确定性影响。

近期对该股的诊断为:

兄弟科技(002562)2017年年报点评:维生素涨价推动17年业绩大增 新项目打开成长通道

核心观点:

公司发布年报,业绩大幅增长

公司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15.65亿元,同比增长47.1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4.03亿元,同比增长140.38%,业绩大幅增长。

经营分析:维生素盈利能力提升拉动公司业绩向好

公司毛利率持续提升,费用率平稳。公司2017年毛利率为47.86%,同比提升9.78个百分点;销售期间费用率为16.44%,同比下降0.41个百分点。其中,维生素产品2017年毛利率为57.84%,同比提升11.04个百分点;皮革化学品2017年毛利率为12.17%,同比下降4.72个百分点。

多品种维生素领军企业,充分受益产品价格上涨,兼具成长性

公司为维生素产品领军企业。目前公司拥有3200吨VB1产能、13000吨VB3产能、5000吨VB5产能以及3000吨VK3产能。主导维生素品种价格上行,推动公司17年业绩翻番。2017年在环保趋严的背景下,环保成本提高,有效供给缩减,维生素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大部分维生素价格大幅上涨。

公司兼具成长性:江苏兄弟维生素生产厂区智能化改造升级完成正式投产;新增的VB3和VB5产能有望在2018年开始充分释放;战略性布局江西基地,苯二酚等项目打开成长空间。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基于维生素价格趋于平稳理性,新增产能顺利爬坡及在建项目逐步推进的假设,我们预计2018-2020年公司每股收益分别为0.94元、1.12元、1.27元,对应当前股价市盈率为14倍、12倍、11倍,考虑公司的成长性,综合对比维生素行业上市公司估值水平,维持“谨慎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宏观:宏观经济下行;主要下游行业饲料等需求低迷;汇率波动风险。

行业:维生素产品价格大幅下行;维生素新产能投放超预期;原材料成本剧烈波动。公司:重大安全、环保

近期对该股的诊断为:

花园生物(300401):VD3价格底部反弹 新一轮涨价周期开启

VD3价格底部反弹,价格有望继续上涨

Wind数据显示,VD3在6月15日的市场报价为400元/kg,6月14日价格为335元/kg,价格已从5月底的280元/kg企稳反弹。一季度VD3价格有所下滑主因:1.春节前厂家发货意愿增强;2.经销商年底回款,出货意愿增加。短期价格压制因素已经消除,目前公司已停止报价,我们认为VD3存在继续提价的机会,有望继续冲高至500-600元/kg,主因环保趋严或厂家限产导致供给紧张,环保成本偏高的背景下,短期内新进入者可能性较低,供给缺口的形成有望将带动价格的进一步上涨。

提价周期持续半年以上,业绩弹性大

VD3提价的基础在于环保趋严导致新厂家进入的壁垒较高,VD3行业竞争格局良好。目前花园生物年产VD3超过3000吨,行业占比超过40%,其他生产厂家主要为DSM、新和成、海盛制药等,且公司是其他企业NF级胆固醇原料的主要供应商。我们认为本轮提价周期有望维持半年以上,高价位趋势有望延续到2018年年底。公司目前VD3产能超过3000t,按照高价位下2000t发货量计算,价格每上涨100元/kg,按照17%增值税税率计算,扣除增值税后新增净利润1.71亿元,EPS增厚0.36,元,业绩弹性大。

加大研发投入,布局医药制剂领域

2018年公司以子公司搬迁为契机,开展金西科技园建设,其中包括三大板块:1.维生素板块;2.药物板块,重点研发全活性VD3等药物;3.研发板块;预计第一期项目于2019年底建成投产。2017年年报显示,公司拥有研发人员78人,研发投入2210万元,同比增长5.26%。公司依托产业链优势已开发出VD3的高端产品:25-羟基维生素D3,2016年公告与DSM签订十年购货协议。未来公司重点研发全活性VD3等药物,抗骨质疏松及钙制剂第二大药品,预计市场规模超过10亿元。

估值与评级

短期看好VD3提价带来的业绩弹性,中长期看好公司的制剂布局。我们认为当前环保监管严格,在竞争格局稳定的情况下价格有望维持高位。考虑到VD3价格继续上涨可能性,我们假设2018年下半年均价为500元/kg,原假设均价为400元/kg,我们上调2018年净利润预测至9.37亿元。2017年5月公司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15股,我们将2018-2020年EPS由4.14、4.32和4.38元调整为1.96、1.73和1.75元。考虑到VD3价格周期属性,我们给与公司2018年14倍PE,目标价27.44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VD3提价幅度及提及周期不及预期;2.提价后VD3发货量不及预期,导致业绩低于预期

近期对该股的诊断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