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面、榨菜卖得好就是消费降级,无知还是矫情?

虚妄的“消费降级”

华说

后知后觉,最近才知道,据说,中国进入“消费降级”时代了。

余生也愚,环顾周遭,似乎看不出消费降级的迹象:离家不远的那家大型购物中心,顾客熙来攘往,到饭点尤其是晚饭时间,餐厅饭店的门口满是排队等候的人群,一如往昔;微信朋友圈里,在这长达两个月的暑期中,依然是“旅游摄影大赛”,国内的、国外的,不一而足;家有学童的父母,不管是上幼儿园的,上小学的,还是上初中、高中的,忙不迭地为孩子报各式的辅导班培训班,挥金如土。

那就把眼光放远一点,看看生活在别处的人们。“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无非是依靠资讯的传播。LVMH集团财报说,2018上半财年,该集团在除日本以外的亚洲地区销售额同比增长31%,是所有市场中增幅最大的,其中,中国地区第二季度需求增长要高于第一季度,对于业绩提升起到了关键作用。爱马仕集团公布的上半年核心财务数据说,除日本以外的亚洲市场销售额同比增长 15%,主要得益于中国大陆表现突出以及分别在一月和五月在中国香港Landmark Prince’s 和长沙新开业的门店。国内的奢侈品又如何?贵州茅台集团旗下的53度飞天茅台一如既往地断货,一瓶难求。一个有趣的插曲是,这个夏天,贵州茅台集团一时脑袋发热,宣布在8月6日至8月8日举行为期三天的优惠活动,要求国酒茅台专卖店、特约经销商以1399元/瓶的价格向消费者销售53度飞天茅台。优惠活动的第一天,在湖南长沙市,雨花区香樟路樟兰亭茅台酒直营店刚一开门,等候多时的顾客蜂拥上前抢购,秩序大乱,以致于惊动了当地警方。警方后来发布的通告云:“发现现场聚集群众近四百余人,秩序极为混乱。处警民警为确保不发生踩踏事件,要求现场群众立即疏散。在多次劝阻、警告无效,现场秩序严重失控的情况下,民警对天鸣枪示警……”

事例不胜枚举,难免挂一漏万,且从事实上升到理论罢。理论说,消费决定于收入,收入增长,消费会增加,收入下降,消费随之减少。这样看,“消费降级”意味着中国的人们收入下降了。然而,无论是官方的统计数字还是市场机构的调查数据,从社会平均工资、人均可支配收入到各式薪酬排行报告,无一例外地显示着人们的收入呈现增长态势。倘若说,此类的数据往往“被平均”,不足信,那么,税收的数字做不了假。看一下国家财政部最新发布的税收数据:今年1-7月,个人所得税累计9225亿元,同比增长20.6%。该数据超过了2015年全年8618亿元的个税收入。众所周知,个人所得税基本上是工薪税,是从工资单上直接划扣的,其之增长只有一个含义:居民工薪收入增长了。收入增加而消费降级,不亦谬乎?!

考“消费降级”之来源,起自于若干家生产方便面、榨菜、二锅头白酒的企业公布的财报,财报数据说,今年上半年,这些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都出现了较快乃至大幅增长,也就意味着市场上卖出了更多的方便面、榨菜、二锅头白酒。方便面、榨菜、二锅头白酒向来被视为低档物品或贫穷物品,其之热销,于是被解读为 “消费降级”。“就着榨菜,吃方便面,喝二锅头”,是坊间“消费降级”最为形象的表述。

然则这些物品的热销,果真是消费降级么?不妨翻一下这些企业的财报。在国内方便面市场上,排行前两位的食品企业是康师傅和统一。8月27日,康师傅发布2018年半年报,方便面业务在报告期内实现了营收111.34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8.4%。重点来了:从产品结构看,在这111.34亿元的方便面销售总额中,容器面实现营收55.7亿元,高价袋面实现营收43.13亿元,中价袋面销售额为11.48亿元,干脆面及其他实现营收1.03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仅有容器面和高价袋面实现了营收同比增长,而中价袋面与干脆面的营收则出现了同比下滑。其中,高价袋面销售额增速最大,为14.83%,低价袋面和干脆面销售下滑近24个百分点。产品结构的变化,也将康师傅上半年方便面毛利率提升至29.83%。

在此之前,统一也发布财报称,上半年的方便面业务收益达到41.5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0%。统一在半年报中重点肯定了“汤达人”与“藤娇”这两款新产品,认为“定位中高价位生活面主力的汤达人在2018年上半年保持双位数高增长,带动方便面产品结构转型”。

数据说得清楚不过,市场上卖得好的,销售增长的是容器面和高价袋面,而低价袋面和干脆面销售出现了大幅下滑。同样是方便面,前者价高质高,后者价低质低,前者卖得好,表明着方便面行业的结构转型和产品升级。从消费者这面看,买2、3块钱的方便面少了,买5、6块钱乃至更高价格的容器面和袋装面多了,这明明是消费升级,何来的消费降级?

榨菜又何尝不是如此。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增幅高达34.11%和77.52%的重庆涪陵榨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榨菜行业的龙头企业,也是A股市场上的唯一一家榨菜上市公司。“涪陵榨菜”素有“榨菜界茅台”之誉,是业内的第一品牌。涪陵榨菜的畅销,其实正表明着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购买一线大品牌榨菜,减少了价格更低的杂牌和小品牌榨菜的购买,这岂不是消费升级,哪来的消费降级?顺便插一句。多年之前,该公司曾向市场推出了一款600克装的沉香榨菜,零售价达到了2200元,一时间引来冷嘲热讽者无数。我认为,也深信,当年指责“天价”榨菜的,与此番大事叫嚷“消费降级”,大抵是同一批货色。同理,牛栏山二锅头虽然定位于低端白酒,却也是非常著名的白酒品牌,它的热销,表明着这一市场层面的消费者也在向品牌企业集中。市场上有不同的消费者,有人买茅台,也有人买二锅头,这是市场的不同层面,但不管在哪一个市场层面,购买力向品牌企业聚集,正是消费升级的表现。所谓经济转型升级,不外乎是往科技、品牌两条路上走,企业努力提升自己的科技和品牌租值,上述的行业不正是沿着这方向进发么?!

“消费降级”云云,不知所云也。

因为几家生产方便面、榨菜的上市公司的产品卖得好,便以为发现了新大陆,奢谈什么 “消费降级”,或者是出于无知,于是乎人云亦云;或者是矫情,为赋新词强说愁。倘若不是无知和矫情,我不惮恶意地揣测,某些人是真心希望中国经济出问题,渴望着看中国经济的笑话,“消费降级”不过是一个最新的唱衰之词罢了。

201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