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这些快消失的角落,被一个年轻人画了下来

"小时候的记忆画出来是什么样子?"

武汉的周末灯红酒绿,江滩的酒吧一条街里面,喷涌而出的酒气和迷醉的音乐让人沉迷。很多人喜欢在城市的繁华中度过周末,熬路却不这么认为。

熬路,80后,武汉土著,白羊座,设计专业毕业,湖北美术出版社副社长,艺术圈里的人都说他是个异类。

当很多人在周末攒一个又一个酒局的时候,他背上自己的画板,独自驱车,来到了武汉周边的镇子里里,对着青山绿水,梯田池塘,一坐就是两个小时。

为了捕捉清晨第一缕阳光的温度,他在江边露营,忍受了一晚上的蚊子烦扰,早上7点起来就开始画,耗时1小时50分。

船身的颜色比较稳定,从局部开始一块块顺利染完,画完多了一艘船,忍住没画留着透气。

他也会去村里转悠,随意取景,也许是正在吃饭的留守老人,或者调皮的小屁孩,或者黄泥路上随处可见的耕牛。

有时候画画的时候会有一群小孩围观,小孩子不停地吸鼻涕,声音听起来感觉积攒很多了就是不擤出来,他的笔跟随着浓郁并富有节奏的擤鼻涕声在纸上滑动。

有人喜欢用相机保存这些记忆,按下快门的一刹那,风景被定格在某个时间点,仿佛能永恒。

而熬路却执着地用更复杂的方式来保存记忆,他支起画架,调好水彩的颜色,在城市的某个角落定格,一下午的时间,从构图到上色,把一栋老房子画在纸上,也把记忆镌刻在时光里。

从2014年开始他把画笔对准了武汉,开始画一种儿时的记忆,只属于武汉这座城市。他的笔下没有高楼大厦、繁华商圈,只画那些被大家遗忘的犄角旮旯。

他追赶日头的跋扈,捕捉光影的优柔,在某个角落,安静画画。他说,"这些看似无序而陌生的角落,流露出让我觉得似曾相识的景象,让人安静和悦。"

熬路的画,看着就像是在自家楼下,或者是小巷子那个转角的风景,看着看着你会在心底涌起一个想法——这不就是那个地方吗?我前不久刚路过。

红砖砌成一面墙,墙上涂满了白色的涂料,调皮的孩子偶尔画上一笔,说那是最原始的涂鸦。绿色的爬山虎爬满了半面墙,墙边的炉子上熬着一锅解暑的绿豆汤……

曾经小时候寻常巷陌的生活画面,都被熬路画进他的画里。他说他小时候就住在这样的巷子里,如今有好些地方都被拆了,那些存在于他记忆里的画面,他总想着要把它们画出来。

他在城市的角落里穿梭,像一个孤独的拾荒者,在记忆的废墟里,贪婪寻宝。在路上,在山里,在水边,在老迈昏沉的村落里,在转角的咖啡店。

水彩的流动明澈与洒脱自然,与他穿街走巷描画的角落碰撞,迸发出奇妙意趣,在他手里成了穿越时空的魔法,串联起几代武汉人共同的记忆。

有人看他的画看见的是回忆,有人看见的是新奇,有人看出了沧桑变化,也有人看见了蓬勃的生长力……

他笔下的画,和武汉这个城市独有的气质一样,有着一股江湖气,透露着一股烟火味。没有绚丽的技巧,也不追求写意的泼洒,只用最简单的笔触,勾勒生活中的画面,却可以直击心灵,画进每个武汉人的心里。

在这个数码相机和手机拍照横行的年代,我们保存一段记忆的方式越来越方便,快门的声音响起就代表着一张照片的生成,也宣告一种记忆的保存。

可是这样的方式似乎缺少了一些仪式感,对记忆少了一些庄重和敬畏。

很羡慕熬路有一支画笔,用心打磨记忆,将他们画出来,呈现出一种仪式感,慢下来的画卷和快速的照片,无疑画卷更震撼人心。

画画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熬路保存武汉记忆和风貌的方法。

任何一个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会选择放弃一些旧日的风景,譬如城中村、老街和一些旧建筑,很多年后,我们蓦然回首,只能在一些典籍中寻找往日的记忆了。

武汉的风貌,很多已经慢慢消失,比如六渡桥的天桥和已经消失了一半的复兴村。在那些消失的记忆中,风景应该是这样的:红砖斜瓦,蒲扇凉席,蜂窝煤上煨着绿豆汤。

时光躲进记忆里不肯出来,岁月跳进江河浑身湿透。关于武汉的记忆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褪色,还好熬路这样的记录者,把快遗忘的世界重新上色。

新城控股旗下的自媒体平台,幸会幸汇带你发现武汉这座城市的小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