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窗帘布时讲好的包括手工费,结果制作窗帘时不承认该怎么办?

01

  加加姐在沈阳为儿子买了房子,平时儿子挺忙,房子的装修装饰自然落在了她这个作母亲的头上。

一天,加加姐与老公去了某爱市场,准备定作一个窗帘。走到一家门口,问了问价钱,又看了看样式。加加姐对老公说:“这个挺好的,这布多少钱一米啊?”

“25元一米!你家多少呀!”老板娘热情地问道。

“6米!”加加姐话音刚落,只听到“哧啦”一声,卖布的老板娘将布扯了。

“我还没说买呢?你怎么把布扯了?”加加姐有些疑惑地问道。

“那有什么可商量的,这多少好啊……”老板娘夸耀了好几句。

加加姐的确相中了那布的花样,布也不算太贵,于是问道:“咱免费制作窗帘吧!”

“是!”老板娘爽快地回道。

花边15元一米,加上其他制作窗帘用的小零碎,整个窗帘下来合计是600元钱,最后,两人讲到500多元钱。

本来加加姐想制作后再把钱全给她,但老板娘不同意,说没什么事儿,都在这儿干这么多年了,你把布拿去跟着她走就行了。(有一个女子在门旁边等着,后来知道是专门领路去制作窗帘的人!制作窗帘与卖布不在同一个地方。)

  加加姐的老公跟着制作窗帘的人走了,这时加加姐想在市场再逛逛就没有跟着走。加加姐又顺便问了问其他制作窗帘的门店,结果发现,她定做窗帘的这家布卖的确实不贵,但花边别人家都是3元一尺,算下来是9元一米,她一米亏了6元钱,真是应了一句老话“买的没有卖的精!”

过了十几分钟后,加加姐的老公打来电话,说是制作窗帘的人说了,要交80元的窗帘加工费用。

加加姐有些不高兴了,转身回去找卖布给她的老板娘:“咱们不是讲好吗?不要手工费吗?”

十几分钟之前还热情有余的老板娘,脸冷了些,道:“谁说不要手工费的?”

加加姐又说:“那你说完怎么不承认呢,咱事先讲好的事儿,这不是强买强卖吗?”

老板娘道:“就是收费的,就是收费的,不是我给你做,是人家给你做。”

加加姐有些气:“你说一包在内的,人也是你找的”

老板娘又道:“都这样,都是收费的!”明显耍赖啊!

加加姐心里也清楚,这明显是欺侮外地人(加加姐家不在沈阳住,其实早在她一开口时,就听出她是个地人了,虽说都是东北人儿,但各地口音还是的差别的。)

加加姐也没有和她再理论,拿出手机,将店的门脸拍了下来,转身问旁边的店铺的老板:“你们这儿市场管理处在哪儿?”

那人回了句“不知道”,人人都说官官相护,这同行也是相护的。

加加姐向前走去,见到了一个打扫卫生的人员,上前问了同样的问题,得到了明确有答复。

加加姐找到市场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将情况说明了一下。那市场管理处的人员也是一脸无奈:“这个地方让你特别失望吧?”

“是不是这种事情时有发生?” 加加姐问道。

那人嘿嘿笑了两声,没有回答,恰在此时,加加姐的老公打来电话,告诉她窗帘不要手工费了。

市场管理处的人员也听到了电话的内容,笑道:“既然给你做了,你就回去吧!”

事情就这样经过了一些小的波折,总算得到了解决。

02

遇到不讲理的人,我们该怎么办,回到家后,加加姐总结了几条,以供参考:

一是遇到这种事儿,别以为没有证据,就不维护自己的权益。当时两人说的话谁也没有录音,没人能证明老板娘说过不要手工费的话,但是不也没人能证明老板娘没说过不要手工费的话。找到市场管理处,按照理论来说,他们是需要出面协调的。

二是一般都是有行规的,像某爱这么大市场,卖窗帘的何止一家,很多家,市场管理人员进行协调时也会 按照行规来。

三是如果市场管理处不作为,作为消费者还是可以拨打12315进行投诉的。

四是下回一定要留个心眼儿,到陌生的地方去消费时,一定要留下证据。这个世界好人很多,可是心眼儿不好使的人也是有的。

从近几年发生的游客被骗事件可以看出,人性的恶在制度不完善的时候会显露无遗,只能靠不断完善的法律和制度来约束人的底线行为。

中国有句老话还是值得一提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