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救急还是国进民退?

今年以来,已经有20多家上市公司投靠国有企业。其中不乏宜安科技、天沃科技和金一文化这样的大企业。国有企业主动定增或控股上市公司,过去情况并不多见。如今,

民营企业投靠国企的“风潮”,是江湖救急还是大形势下的国进民退?

|| 靠大树,度危机

2015年之后,企业IPO力度加大,上市公司融资越来越难。同时,金融调控力度的加大和中美贸易战冲突,又为企业发展带来不确定性和焦虑感,导致许多上市公司,尤其是资本运作过度、不注重实体经营、过度加杠杆的上市公司股票下跌严重,出现爆仓甚至跑路等现象。

所以才有了大量国有资本增资或控股上市公司的现象。

天沃科技在上海电气控股前,现金流并不充足。上海电气入主天沃科技后,5.9亿元参与定增,并借此持有天沃科技9.19%的股份,成为第二大股东。已经累计为其提供了20亿元的贷款,并将担保40亿元的贷款,在为天沃科技提供资金的同时也增加其融资能力。

而海科金集团则通过控制金一文化17.9%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北京市海淀区国资委成为金一文化实际控制人。在国资委入股之前,金一文化累计欠款约11亿元。账户上却只有8亿多资金,一旦偿还债务将面临资金链断裂、后续经营无法继续、公司被洗牌的危机。国资委加入,承诺为其提供不低于30亿元的流动性支持,缓解了其危机。

天沃科技和金一文化并非个案,在今年引入国资的企业中,半数以上公司都存在债务危机、股权质押爆仓等各种违约问题,这么看引入国资更像是“江湖救急”。

|| 去杠杆,两重天

然而,国有企业通过控股,注资民企,和过去的企业混改有所不同。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们实行混合所有制经济,即允许民间资本和外资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革,改革的主流形式多为民企参股国有企业。

2017年8月,中国联通混改试点方案落地,明确引入BAT、京东、中国人寿等民企战略投资者,成为近年来民企参股国企的标志性混改事件。

但混改的另一个形式——国资入股民营企业,一直显得比较谨慎。中信集团入主隆平高科是为数不多的例子。

隆平高科是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一家种业公司。2016年,中信集团加入隆平高科,成为其实际控制人,最终控制人则是财政部。由于国资的注入,隆平高科的国际化进城骤然加剧,战略目标从成为全国领先的种业龙头到争取在2020年成为全球种业八强,2025年进入全球前五。

今年,频繁发生的国企入主民企,为“国退民进”再添佐证。在这个节骨眼上,吴小平作为直属国务院的智囊团领导,发出私营经济退场论,更是让“国进民退”的声音发酵。

从2015年提出去杠杆以来,民企和国企就是冰火两重天。民企因为去杠杆,面临资金链问题,水深火热。而国企则在加杠杆,做大做强。

中国的经济主要是靠大量的投资去拉动经济增长,而大量的投资又造成了杠杆率的过高。所以去杠杆和经济增长出现矛盾。资金链问题成为民企最大的问题。

同时去杠杆导致实体经济的信用收缩,企业现金流紧张,交易对手风险上升。这点可以从企业应收账款的平均回收期变化看出端倪。从2016年供给侧结构改革以来,国企的收账周期趋势在缩短;而私营企业却在明显拉长,特别是最近一年来加快上升。应收账款问题严重恶化,对于流动资金紧张的私营企业而言,更是雪上加霜。

|| 国进民退似成真

私营企业正处一个转折的关口,各方情况都显示,民营经济特别是私营企业的发展陷入了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前所未有的困境。

7月份,山东晨曦破产清算,拉开民企倒闭潮的序幕。山东晨曦曾连续7年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董事长邵仲毅更是以190亿元的身价成为《2016胡润全球富豪榜》上的山东首富。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邵仲毅曾公开呼吁,发展混合所有制的前提,是打破垄断,让国企和民企公平竞争。

然而,公平竞争落实到具体的层面太难了。

在反腐倡廉背景下,政府项目更倾向于给国企,所以国企的发展空间也大了起来。而国资方面,2016-2018年,国资尤其是中央国资利润增长突出,是供给侧改革的受益者。

而去杠杆又间接的让私营企业踏上缺资金的断崖。

根据海通证券的报告,2016年,国有企业拿到了新增贷款的78%,6.9万亿,而民营企业拿到17%,仅有1.5万亿。

然而,私营经济很重要,创造了中国60%的GDP,70%的出口,80%的就业岗位。就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工业增加值而言,私营企业的工业增加值增速也一直高于国有企业。

但是情况从2016年开始突然发生了变化:国有企业工业增加值按月增速开始回升,而私营企业在五年间整体维持增加值增速持续下行的态势。2017年6月开始出现“死亡交叉”,国有企业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增速开始超过私营企业。

“国进民退”似乎正在从一个广泛被关注的话题变成事实。

但是也有专家提出不同的意见,秦朔认为,当前国企入主民企,应该是民企暂时性阶段性的权宜之计,而不是长期的、代表未来趋势的选择。

著有《梦想与浮沉-A股十年上市博弈》的王骥跃则不认同所谓的“国进民退”,国企主动注资民企,也可能是国资支持上市公司做大做强。

而富国富民资本董事长王世渝则从现实的角度考虑,认为目前国退民进的氛围不可取,这是很不好的负面信号,会让很多企业把国资看成靠山,甚至会影响大家对非公有制经济、民营企业、资本市场、实体经济的信心下降。相比于对实体经济的伤害,更严重的是对企业家心理层面的伤害,一旦造成很难愈合。

吴晓波频道《民企纷纷“投怀送抱”,是潮流所向还是有苦衷?》

中国经济周刊《“国企混改”:今年已有23起国企收购民营上市公司控制权》

新财富杂志《落花无言:私营经济的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