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二炮”老兵,今朝“网络名人”!一起来点赞!

“刘老,你是令人崇敬的老战士,我们今天来想和您一块儿分享人生的难忘故事!”“好啊,尤其在部队的那段时光,是我一生最值得珍惜的生涯!”

秋高气爽,艳阳高照。9月10日,记者在纪昌庄乡包片领导李洪涛的陪同下,到东桥河村拜访了“爱心老兵”刘彦明。

“我是1968年参加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谈起军旅时光,刘彦明老人眼光发亮,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

他告诉记者,他弟兄两个,排名老二,从小就耳濡目染了三叔解放战争中在华北军区的一个个战斗故事,立下了当兵报国的志向。20岁那年,他告别父母从宁晋出发,参加了第二炮兵部队(军改后为火箭军)。

入伍后,刘彦明当了一名无线调配员,由于苦练本领表现出色,很快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之后,还被评为“五好战士”,受到首长的肯定和好评。

刘老说,1973年,他离开战斗了6年的部队,复员回到老家东桥河村,担任了生产队长,带领社员们搞好农业生产,一直干到农村改革包产到户,每家每户、每条路、每棵树都印在了自己的脑海中。

然而,他的一生也充满了坎坷,12岁时没有了母亲,挑起了起家庭的重担,照顾年幼的妹妹、智障的哥哥和患肺结核的父亲,自己张罗着结了婚,42岁又失去了老伴。

但是,部队的大熔炉锻炼了刘老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父亲临终时,嘱托他孝敬无妻无子的三叔,他做到了,像对待自己的亲生父亲一样,直至三叔94岁无疾而终,在全村传为美谈。

如今,刘老有两儿一女,大儿子致力于慈善公益事业,女儿从事民政工作,各有成就。二儿子陪伴他在村里居住,儿孙绕膝,家庭幸福。

这样的人生,已是70岁高龄的刘老知足了,感恩党的好政策。但是他身体很好、头脑清晰,还想着继续发挥余热,为乡亲们多做点好事实事。

东桥河村有1400多人,400多户,地处石家庄辛集市、邢台新河县、衡水冀州区三县市交界处,远离县城,中青年大多外出去打工,村里剩下的多是老年人和孩子们,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匮乏。

有鉴于此,为了丰富活跃老年人和孩子们的文化生活,刘老拿出多年来的积蓄,把家里的老屋翻建成了三层小楼,组建了戏剧社、书法社、国学堂,美名其曰“益人书院”。

如今,“益人书院”成为东桥河村人气最旺的地方,老人们在这里唱戏、听戏、练书法,孩子们在这里听国学、看图书、学文化。每月的农历初一包饺子,全村65岁以上的老年人同吃一锅饭,其乐融融,颐享天年。

“刘老不愧为红色老战士,虽然为国防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很大贡献,但是从不居功自傲,退伍不退色,从没有向党组织提过任何要求,没摆过一点困难,并积极支持村里的工作,着实令人敬佩!”东桥河村党支部书记李申勇对记者说。

“现在国家搞和平建设,党组织和民政部门给了我很好的待遇,真诚的感谢党的关爱!”刘老说,电视上看到在习近平主席的领导下,解放军变得如此强大,心潮澎湃,无比自豪,有忠诚的子弟兵保家卫国,老百姓的生活一定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近日,由中共河北省委、网信办与新华网共同主办,新华网河北频道承办的“中国网事·感动河北”2018(下半年)网络人物评选活动正式启动,“爱心老兵”刘彦明入围评选活动,请大家为其积极点赞!

图文李三虎

编审贾 凡

监制段振岩

距离2018宁晋·九河首届农博会还有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