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买单,当下经济最大隐患!

当下高层最该在意的隐患,

不是什么国际民粹主义和极端的民族主义,也不是什么欧盟解体对全球的冲击。

而是央妈过度放水,所导致的贫富差距和不平等现象持续恶化。

央妈催生房产泡沫

房价上涨其实是一种货币现象。

金融危机以来,各国上瘾般对宽松货币政策的依赖不仅没有使得全球经济走上复苏之路,反而造成了极其严重的负面效果。大量货币进入资本市场、房地产等领域,推升了资产价格的泡沫。

过去25年,中国的M2增速大概每年平均增长20%左右,这在经济规模小的时候影响不是很大。但是当经济规模达到一定水平时,比如中国成为全球GDP第二大国后,在此情况下M2增速还维持如此高的水平,显然是要对房价产生比较大影响的。

每年24%的货币增发,9%是增加的物产,实际创造的价值部分。而剩下的是超发部分,

稀释了社会的整体财富,洗劫大家的钱包。

货币印钞机里面的热钱、快钱,首先从北京、上海、深圳这三个地方冒出来,通过各种央企、银行、政府直接发钱的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流出。然后流入到这些一线城市的核心区、宜居区的房产增值部分。2011-2015最近5年,上海外环内房产的平均月涨幅在0.87%-0.94%之间,复利计算就是每年9%-13%的涨幅,雷打不动。

大量的货币催生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房地产泡沫,北京动辄千万房价的背后,是大量的普通人口被动陷入了永远无法买房的困境。面对高额的房租,这些留在大城市生活的群体距离中产越来越远,沦为大城市疲于奔命的“穷忙族”。

中国房市这三十年:榨干了实体经济,绑架了金融系统,它让企业的利润黯然失色,也让个人的努力苍白无力。

普通群众无奈“买单”

房子,一张参与阶层向上流动的入场券。

有了这个入场券,你才有机会跟着资产价格飙升的风口,从小房子置换成大房子,从区普通走到市重点。

富裕阶层可以通过货币泡沫化解财富缩水的危机,社会富裕阶层的财富在危机应对的过程中不仅没有受伤,反而因为资产价格的膨胀而增值。

但另一方面,牺牲的则是中低收入人口,一方面要应对央妈洪水的冲击,还要面对实体经济萎靡的情况下,收入的直接缩水,最终导致整个社会的撕裂,中低收入群体成为宽松货币政策的接盘侠。

08年以来,央妈放水不仅没有缩小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反而使得这种差距更为显著。在反危机的过程中,房地产完全成了地方政府的财源和经济增长的工具,极其功利化,偏离了居住和民生的基本功能,影响了整个社会的风气,使得暴富和浮躁的心态在全社会蔓延,甚至一代又一代的传承。

没有房子,便永远无产,手中那点可怜的货币在房价蹭蹭上涨中实际上在快速贬值。现在买不起,以后更买不起。房价的上涨,使得阶层间的壁垒更加坚不可摧。

在同一座城里想往里迈进一环越来越难,房价不仅划分了阶层,还摧毁着梦想,特别是对于年轻人。房价和工资之间越拉越大的比例,让年轻人的努力和奋斗显得苍白无力。

朋友开玩笑说,你属于哪个阶层,不在于你有什么学位、读什么书、干什么工作,也不在于你背什么包、开什么车,取决于你住几环的房子。

房子不仅划定了这代人的阶层,还通过决定你的孩子将在哪里接受教育,间接地划定下一代人的命运。

患寡也患不均

中国当下最大的问题之一,仍然是分配不均导致的阶层分裂,这是一个定时炸弹。

改革也好,经济发展也好,其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加普通民众的财富。国家的宏观政策,无论是货币政策也好,财政政策也罢,都应该围绕保卫普通民众财富的安全,增加普通民众的财富这样的目标设计和制定。

之前人民币兑美元为什么贬值,本质上和过去多年的货币超发,以及外界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有关。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情况下,无论货币如何超发,最终是由国内的老百姓来承担。在经济处在痛苦的调整期的情况下,国际资本避险流出,从而使得货币超发的恶果凸显出来,这时候苦果还是得由普通老百姓来受。

要知道,超过150万亿的货币,一旦面临贬值的压力,将不仅使其国际购买力下降,也是使得国内的通胀压力飙升。这时候老百姓通过一定的手段来避免财富的缩水,保卫自己的财富那是天经地义。过去多年,中国货币政策最大的问题,就是只看重经济增长的目标,而忽视对老百姓财富的保护。

但如果经济增长的成果都被货币超发稀释,光看着经济数据好看,普通人却得不到一点儿实惠,那这样的增长毛用没有。比起这种自欺欺人的数据,我们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生活质量的提高。

居者有其屋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老百姓吃好穿暖这是最基本的承诺。在追求做大蛋糕的时候,给大家分一点甜头才更有干劲,否则饿着肚子谁都手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