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當面嚴厲地批評你的孩子,你會怎麼做?

桃子66002648


我可能需要看一下到底是因為什麼事情,以及到底是誰在批評孩子,再決定應該怎麼做。

如果孩子的確犯了非常過分的錯誤,那麼,就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和付出相應的代價。這種時候不能偏袒自己的孩子,否則將來很可能不知道天高地厚,犯更為嚴重的錯誤。

如果孩子所犯的錯誤不是很嚴重,又或是孩子的無心之過,就被其他小朋友的家長無端生事,小題大做,那麼孩子和家長是無須陪著聽呵斥的。現在的家長在對待孩子的事情上,很多時候都是雙重標準,自己家的孩子做了錯事就是是無心之過,孩子還小不懂事。但其他孩子的無心之過,就會被說成是故意的,“小小孩子就有這樣的心思,長大還怎麼得了”......碰上這種家長,多半是欺軟怕硬,比他更橫就行了。這種情況下,替孩子的過程道歉,帶孩子離開就好了。

我曾經在商場看到兩個小孩(互相不認識)在玩玩具,現在很多童裝店都會準備兒童玩具,兩個孩子都看中了其中一個玩具,其中大一點的小女孩猶豫要不要搶玩具,但始終沒有動手。但小一點孩子的外婆或者奶奶,一把摟過孩子就批評小姑娘。可見,這大一點的小姑娘並沒有做什麼事,她還沒有行動呢。

如果批評孩子的人是孩子的老師,也要看看是因為什麼事情。我自己上小學的時候,班主任非常兇,有時會把同學打到流鼻血(說明一下,這還是城市裡比較好的小學)。每次檢查作業,大家都心驚膽戰。還好一個學期後,學校給換了班主任,不然一定有很重的心理陰影。所以說,有些老師自己脾氣暴躁,或者有其他不開心的事情卻發洩在學生身上。如果孩子遇到這種情況,我會竭盡自己最大的能力給孩子換老師。興趣班的老師自然好說,學校的班主任也不是不可以換,畢竟事在人為。

很多時候,並不是嚴厲的批評才會給孩子造成影響,點點滴滴的小諷刺和貼標籤也是致命傷害。我講一個身邊的例子,家中的長輩只喜歡自己的兒子和兒子的孩子,對女兒和女兒的孩子非常一般。外孫女還很小,只有兩三歲,老人竟然要求她讓著自己的兒子(三十大幾歲)了,不然的話就說小姑娘小氣。試想一下,久而久之,這個小姑娘被貼上這樣的標籤,很可能就真成了小氣的人了。這種水滴石穿的影響,更為恐怖。


不倒翁小姐


我會誠懇的替孩子向對方道歉,然後堅定的帶孩子離開!自己的孩子,還是自己教育更好!當然,如果是老師的話,我會支持老師!

首先,通常情況下,既然對方當著你面教訓你孩子,說明孩子本身確實有做得不合適的地方。

那麼家長應該出面替孩子道歉,這是對對方的尊重,同時也是對孩子的一種尊重。就像你和朋友逛街,你朋友不小心碰了對方一下,你趕緊幫忙道個歉是一個道理!

其次,為了孩子好,在道歉之後,一定要帶著孩子離開!

這個離開,並不是逃避,而是對孩子的一種保護!因為孩子犯了錯誤,它的後果就是被對方嚴厲的批評,這是錯誤本身最自然的懲罰,這種懲罰也是最客觀,最有效的!

但為了孩子心理健康的發展,爸媽要把握好這種被自然結果懲罰的“度”。如果不做保護,任由孩子被對方責罵,那可能會給孩子心裡留下陰影。性格發育變得偏激、怯懦,這不是爸媽希望看到的。

如果過度保護,則孩子不能體會到自己的錯誤可能造成的後果,以後可能還會犯同樣的錯誤。

有人說,你這樣教育孩子是不對的!

其實,教育理念本身,並沒有對錯!可能同樣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在這個孩子身上是合適的,但到了另一個孩子身上就沒效果了!並不是教育理念的問題,而是不適合這個孩子!

帶孩子離開以後,不要繼續說教,反而應該開導孩子。錯誤已經是錯誤了,也受到責罰了,孩子此時心裡充滿了懊惱、氣憤、和擔心。如果爸媽能夠給孩子一些寬慰,我相信孩子下次絕對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了,而且親子關係也會有一個很好的進步。

每個人成長路上誰能不犯錯?為什麼孩子小就不能有更多犯錯的機會呢?不要過度保護,但也不要乾脆放手!

我是多寶媽,國家健康管理師。專注健康育兒、實用育兒知識分享。歡迎關注、點贊、分享!

帶娃的那些事


有一天,我去接孩子回來的路上,有個小朋友大聲喊,老師說,小石頭是“小偷”,我感覺很詫異。孩子哭著告訴我,她把已經交給組長的卷子悄悄地拿回來改了,她想起來一道題做錯了。我才放下心來。

之後,又有小孩子用“小偷”稱呼孩子。我去找老師溝通,溝通的結果很不好。老師當著我的面,嚴厲批評孩子。但是,我沒有心情和情緒再繼續溝通。回家後,我告訴孩子,第一,這件事馬上就會過去。很快他們就會忘記這件事情。第二,你違反了考試規則,這是你的錯誤。第三,媽媽絕對相信你是很好的孩子,你只是想考個高分。媽媽特別欣賞你,別人在攻擊你的時候,你自己一個人讀書的姿態。

然後,我給孩子寫了一封信,大聲給她朗讀了。因為,這個世界上,只要親人永遠愛你相信你,一切坎都是路。

親愛的孩子:

在某一天回家,你告訴我有老師說你是“小偷”,媽媽明確告訴你,第一你不是,第二,經過媽媽事後瞭解,老師的用詞是“偷拿”,意思是“偷偷地拿”。為了若干年後你記得這個教訓,媽媽覺得有必要把事情的經過寫出來。



在數學考試的時候,組長已經收了試卷,而你突然想到某個題目自己做錯了,擅自拿回來去改正。作為學生來說,你的錯誤確實比較嚴重,這個交上去再拿回來的行為本身就是不誠實的。也許,你根本就不曾意識到這個事情對於一個學生的嚴重程度。所以,老師當眾批評你“偷拿”,媽媽沒有異議。但是,就是這個用詞,在經過轉換後,成為“偷”。



後果很嚴重。

所以,孩子,你必須承擔這個結果的一部分。雖然,你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犯了一個性質多惡劣的錯誤。但是,錯了終究就是錯了。它,確確實實的是一個錯誤。


在小課桌教室裡,幾個小朋友聯合起來,打著老師的名號,喊你“小偷”,你特別傷心,一個人坐在角落裡,既不辯駁也不吭聲,你就那麼一個人坐著,捧著一本書,度過了那個時間段。聽起來很傷感,也很心痛。當我敲下這段文字的時候,其實媽媽的眼睛是溼的。



但是,雖然痛,卻也足夠清醒。這個世界上,你所犯的錯誤,作為爸爸媽媽,我們會包容你且幫助你改正,沒有任何理由。僅僅因為,你是我們的孩子。


但是,你必須得明白,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會包容你並且因為你是一個孩子,而去設身處地的為你著想。你,僅僅是我們的孩子。如果別人把你當作孩子,那是他人的情懷和修養,我們不必強求。所以,你不僅得深刻地記住,這件事情所給你帶來的傷害。並且,在今後的生活裡,這件事情痛徹心扉地給你上了“規則”一課。



不過,你要記住傷害的不僅僅是你。如果說,有一個人比你更難過,心痛、輾轉反側,那就是我。


記得,孩子。

我很欣賞你在別人圍攻你的時候,雖然一言不發但是能夠拿起書去閱讀的心境。畢竟,這個世界,有些傷害是猝不及防的,我們唯有做的就是就是讓自己強大。


記得,爸爸媽媽永遠愛你!相信你!


我大聲地把這封信讀完後,孩子說,媽媽,我也愛你。這就夠了,果然,這件事很快就過去了。


孩兒她媽


我兒子讀小學一年級,老公有一次去接他放學回家,去晚了點,看到一箇中年婦女在那當眾大聲吼我兒子,兒子嚇得直哭。老公馬上上前瞭解事情的原委,原來是在準備放學時,那位家長在教室窗外看到我兒子在和她兒子推搡鬧著玩,她覺得我兒子影響了她兒子聽課,於是就那樣當眾大聲責罵我孩子,老公也沒多說就和那家長表示歉意,說小孩之間的玩鬧很正常沒必要太計較,說她這樣在公眾場合罵孩子不好,小孩也是有自尊心的。誰知她竟不理解,反而變本加厲起來在那吵鬧,怎麼都說不通。我老公生氣了就對著她兒子也吼了一句,嚇得她兒子躲到她背後,我老公說,你看,如果我也用這種方式對你的孩子,孩子心裡怎麼想?你怎麼想?她瞬間就啞口無言了,覺得理虧就帶著她孩子灰溜溜的走了。還說要告訴班主任去。

再後來我們仔細問了兒子,他說是他同桌先對他搞的小動作,然後他才和對方逗弄起來。唉!


淡然一瞥__


我是一名老師,以前遭遇的一件事情,真的讓我困惑了一段時間,現在說出來,大家說說如果是你,你會怎麼辦?

我辦公室在二樓,教室在三樓。預備鈴一響,我快步走向教室。在三樓的拐角處,迎面被一個極速跑向衛生間(在樓梯拐角處)大個子男孩撞了,他的牙齒狠狠撞向我的額頭,當時我眼冒金星、猛地暈了下。男孩子速度慢下來回頭看了下,又繼續往前跑,我摁著額頭喊那個同學你過來,旁邊幾位同學把他攔下來。

接下來的事情讓我傻眼了,這孩子跑過來面無表情說“對不起!我說對不起可以了吧?”。說完來不及我反應過來,他準備走。我攔住他,只問了一句“你怎麼這態度?”,他就接著說“我都道歉了,你還要我怎麼樣?”。然後他又轉過身走了。此時我也轉身暈暈沉沉的趕緊進教室,前排一位女生一看見我就說,老師你額頭怎麼出血了?我手摸了下一看,確實有血。我堅持著上完課,回到辦公室,額頭已腫的老高。

其實那個孩子是我帶的另一個班的學生。接下來幾天我都在思考,這個孩子為什麼當時是那種態度?我是當事人更是其老師,該怎樣做更合適呢?

後來在一次給他們班上課時,我終於就這件事公開說了(沒點名、沒說是哪個班的)。我告訴這個班的孩子們:一課間樓道注意安全,別太快速跑;二、上廁所要及時別憋到預備鈴響了,佔用上課時間去。還問了孩子們如果是你們自己不小心撞到了老師,會怎麼做更合適?這件事到此我才覺得我盡到了一名教師的責任。

過了幾個月再一次監考中,我卷子發到這個孩子跟前時,我聽見了他忐忑的小聲對我說:“老師對不起!”。看著他的眼睛,我一下子明白了他的意思,開心的笑了。

所以我的觀點,當面批評的孩子可以,但方式很重要。


armigirl


面對這個問題,我的選擇是:保護孩子。

保護孩子,讓孩子有尊嚴的接受教導,是父母的責任。它的優點,我能說出十幾條來,比如:孩子不會低自尊、人格比較健全、學會更健康積極的溝通方式、更自信、情商更高、情緒更穩定……,不詳細展開。

本文,我主要想說的是:如何阻止別人當面嚴厲的批評自己孩子。




首先,看身份。

如果對方是孩子的老師,我會截住他話頭,立即說:“好的,x老師,這事我知道了,我回去瞭解後再和您溝通。”,先把這事承下來,終止這種當面嚴厲批評帶給大家的尷尬,為後面的良性溝通鋪路。

這時候千萬別解釋,你的解釋在他眼裡就是狡辯,只會讓對方情緒更亢奮。

也不要認為“看身份”這條是勢利眼,勢利眼是沒下文的,只要對方強大,就無條件附和。但我們是有下文的,而且必須有下文,把問題說清楚。

只是我們要把這個下文談的優雅點,這是情商,是給孩子做榜樣,用行動告訴孩子:老師也是人,也會有情緒,而帶著情緒處理問題就會偏激,如果此時我們針尖對麥芒,那是解決不好事情的。先避開對方鋒芒,再做理性溝通,就容易處理的多。



其次,看年齡。

如果對方是老人,我會說:“不好意思,孩子考慮欠周,您別生氣,身體最重要。”,先安撫他的情緒。畢竟老人情緒激動容易出事,這對大家都不好,所以作為年輕一點的我們,要率先有個平緩的情緒態度。

而且這是一次很好的言傳身教機會,讓孩子懂得“尊老愛幼”是中華美德。

當然如果對方年紀並不是很大,而批評的事又是無理取鬧,無中生有,那我會說:“小孩子的這麼點事,您何必這麼激動。您現在這樣批評我孩子,並不能讓事情得到解決。”

至於和老人的事後溝通,我一般不再提。老人性格固執的多,除非原則性問題,否則沒必要什麼都去說清楚。



最後,看內容。

無論對方是誰,如果他批評的內容是對的,雖然我也不會繼續讓他用嚴厲的方式當我面批評我的孩子,但我會先讓孩子認錯,接下去,我自己也會認錯。

如果他說的內容是錯的,我會反駁。他聽了之後,道歉走人,就算了。如果非但不收口,還從嚴厲批評加碼到惡言相向,那:嚴重的報警,不嚴重的帶著孩子離開,理都不要理這種人。



說實話,我本人沒碰到過這類情況,但我親眼見過這樣的事情。

朋友所在學校,有個學生很調皮,有次孩子犯錯,家長和孩子都被叫到老師辦公室訓話。老師在和家長投訴孩子哪些地方不好。老師說的話中有一項投訴,孩子想申辯一下,這下不得了,當著家長的面,這個老師開始非常嚴厲的批評孩子:“你永遠有理由的!就你這麼覺得!你現在倒會說話!我們全班就你最差了!……”。而那位家長呢,不知道是被老師氣場鎮住了還是怎麼的,就一個勁兒的給老師幫腔:“是的呀,在家也這副樣子!我一直跟他說,他就是不聽!你真的是活該,沒人像你這樣!……”。

當時,我心裡就默默的想,如果是我碰到,該怎麼處理。



最後,如果一個人當著你的面嚴厲批評你孩子,你不要覺得他說的只是孩子的事,其實他多少有點不尊重、甚至羞辱你的意思。因此及時扼住對方話頭,別讓他肆無忌憚的發揮很重要。要明白:這一刻我們和孩子是一體的,一榮俱榮,一敗俱敗,要共進退,而不是拋棄孩子,讓他孤零零的承受這狂風暴雨。


End

大家好,我是一位8歲男孩的媽媽,也是一名職業心理諮詢師,我有很多愛好,在這裡我會結合心理學,將生活中點點滴滴予以歸納總結,並分享出來。歡迎關注、訂閱@處處有心。(在今日頭條app搜索欄中輸入“處處有心”,然後點關注即可)

@處處有心 中的所有文章均為我的原創,歡迎評論、轉發、收藏,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處處有心


記得我家大兒子五歲的時候,那是一個夏天的晚上,我婆婆和我老公我們三人帶著孩子在球場玩,我和我兒子先到球場門口的健身處玩,這是跑過來一個三四歲的小女孩衝著我兒子就喊:你有病啊!我和兒子都有點兒莫名其妙,但是沒理那小孩。沒想到她又衝我兒子喊了一聲:我說你呢,你有病啊!我就問了一句:兒子你認識這個小朋友嗎?。我兒子說不認識。我回頭看了一眼,可能是小孩的姥姥姥爺吧一直在旁邊站著,並沒有阻止小孩罵人的舉動。於是我有點不高興但沒表露出來只是帶著兒子離開了。到球場有一個小男孩的球提到了我們跟前,我兒子就回踢了過去,那小男孩還挺有禮貌對我兒子說了聲謝謝。沒想到那個無恥的小女孩又跑了過來衝我兒子喊道你有病啊。我兒子喊了一句:你沒完沒了了是不是?走開!!得,這下把那個小女孩嚇哭了,她姥姥姥爺就衝上來指著我兒子大吼大罵起來:“我家孩子被你嚇傻了,我跟你父母沒玩。來來來,你打她,你爸媽打我和她姥爺,敢不敢打?……”我兒子說:“你這麼大人了怎麼這麼不講理?你家孫女罵了我三次了我都沒坑聲,你怎麼不教育啊?”那死老太婆一聽我兒子跟她頂嘴,就想上來打架,我衝上前去,我說我跟你們不認識又沒惹你們,為什麼你家小孩罵我們呢?你這老人怎麼這樣不講理呢?這老太太一聽跟來勁了!就往我身上撞,幸虧被眾人拉開了,大家都也看明白了,就使眼色讓我們趕快離開,說這種老人你不能碰,一旦碰一下就會訛詐上你的!!!!氣得我們拉著孩子回家了。一路上我兒子解釋:媽媽,我沒有錯。我說:“是的,媽媽一直都看著過程呢。你為自己辯解是正確的,但是,這世上就會有一些這樣不講理的人,我們也是說不清楚理的,只能走為上策了。”這件事雖然過去十幾年了,我還歷歷在目,真心覺得那種老太太會不得好死的!


我寬容仁愛我知足常樂


沒有如果,因為這個事情我剛剛經歷過。

只能說,現實中,你的反應沒有你想象中那麼快。

我的女兒玥玥五歲半,特別喜歡彈鋼琴。

上了十幾節課了,老師教的很有耐心,女兒很喜歡她,練琴也特別有動力,每次上課都是開心的進教室,開心的上完課。

可是,這個老師因為個人原因,離開這個培訓機構了,不能教她了。於是,學校又給調換了一個老師。

玥玥本來就有些不開心,因為她喜歡的老師不在這裡了。

因為這,我特意對她進行正向引導。

我提前帶她來學校,讓她在門外看這個新老師教課的模樣,對她說:“玥玥,你看,這個老師教的多認真呀,還會手把手的教小朋友彈琴呢!講的多細緻呀,書上還記著重點的知識點呢……”

玥玥聽我這樣說著,心情好多了, 然後等到她進教室上課後的五分鐘,居然讓我相當無語!


玥玥進來後,坐在琴凳上彈了兩下鋼琴。

這個新老師馬上特別嚴肅的說:“誰讓你彈琴的?我說開始了嗎?老師沒讓彈就不許彈,知道嗎?!”

玥玥一下就特別拘謹起來,馬上把手放下了。

然後開始複習上一次課程內容。

玥玥彈琴時,老師說:“那個手,怎麼放的?都快趴在鍵盤上了?這是彈琴的姿勢嗎?你是來學琴的還是來睡覺的?!”

玥玥嚇得馬上把手腕抬起來繼續彈。

老師在她彈的時候,嘴裡吧啦吧啦的說著:“來學琴就得聽老師的話,遵守老師的規矩,不同的老師有不同的教法,跟著我就得遵守我的要求……”

玥玥彈完了,腿往另一條腿上搭了一下。

這個我要解釋一下,平時練琴老師都會在她腳下面放一個琴凳,因為她年齡小,腳丫夠不著地。可是這節課沒放,玥玥的腳懸在那裡難受,就那麼動了一下。

然後,老師發現了,厲聲說:“怎麼啦?腿在幹什麼?還想搭二郎腿嗎?你是來學琴的還是來放鬆的?!……”

我當時很“愣”的看著老師從嘴裡不斷的冒出各種各樣諷刺的話語,沒來得及反應。

可是玥玥已經接受不了了,“哇”的一聲就哭著跑了出去,一邊跑一邊說:“我再也不學鋼琴了!”

老師看著玥玥的背影居然說:“這孩子脾氣還挺大!這抗挫能力太弱了吧!”

我看到女兒這一哭,頭腦瞬間清醒了。

我對老師認真而嚴肅的說:“老師,我不知道我女兒一進來給你留下來什麼壞印象,她從進來到現在跑出去,這短短的幾分鐘時間,你說的一大堆話裡面,沒有一句好聽的,都是批判和指責!本來換了新老師,她就有情緒,我剛剛還在引導她接受你,看著你教課對她說這個老師多細心!可是您呢,剛第一次教課,即使有規矩有要求,能不能語氣緩和一些?能不能喘口氣再說?我女兒從小到大沒在這麼短的時候收到這麼多批評的話!你說她抗挫能力弱?你瞭解她嗎?你才第一次見她,你憑什麼隨便給她下定義?就您剛剛說的這一大串話,換做一個大人也要好好消化一下吧!何況這麼小的一個孩子?!”

老師聽了我的話,有些不好意思,但她堅持說:“她姿勢不對,我還不能批評了嗎?”

拜託!

您那是批評嗎?您那是冷嘲熱諷吧?!

姿勢不對,要把手腕太高!——這是糾正。

什麼叫“你是來學琴的還是來睡覺的?”這是正常的批評嗎?你就是這麼被批評長大的?所以習慣了這種批評嗎?

在我有權利選擇老師的情況下,我堅決不讓我女兒跟著這樣的老師上課。

萬一學會這個老師的說話方式,那真是太悲催了!


過了一個星期,又換了一個老師,女兒很拘謹的進去,因為上次有了些陰影。

可是,沒到十分鐘,女兒就被老師逗笑了。

這個老師要求很高,比女兒的第一個老師要求高多了,可是他會正面的提出要求,而不是冷嘲熱諷。

他會握著女兒的手腕,教她手腕的動作怎樣是正確的。

他會給女兒演示手的抬起落下,力度如何把握鋼琴聲音是優美的動聽的。

所以,現在女兒依然開心的去學鋼琴,開心的和老師再見。

回想那件事,那短短的幾分鐘,我並沒有在老師批評女兒的當下,做出反應。

也許,我在老師剛剛說出一兩句過分的話時,我就直接表達出我的想法,讓老師有所收斂,女兒也不會那麼傷心的哭那麼久。

但是,在事後,我對女兒說:“那個老師教課方式很不好,媽媽也很不喜歡,她的說話方式也很糟糕,我們不跟著她學了。媽媽再幫你找個好老師。”

我雖然當時沒有保護女兒,但是我站在了女兒的同一戰線,讓她知道我理解她的傷心,我認同她的感受,我為了避免她再受到傷害,給她想解決辦法。


有人說,平時可以多和孩子說點重話,這樣抗挫能力強一些。

抗挫能力是要培養,卻不是讓最親的人說出傷人的話。

自殺的孩子,大家都說是因為心裡太脆弱。可是,

大多數自殺的孩子,是因為背後沒有一堵為他擋風的牆!

在學校挨批評之後,回到家會受到雙重批評甚至打罵。孩子找不到安慰,得不到支持,看不到活下去的希望,才會如此。

但是,一個有足夠支持的家裡,即使在外面受再大的風雨,他也不會輕易放棄生命。因為他知道家裡有愛他的人,有支持他的人,即使他再差,爸爸媽媽依然和他站在一起,給他力量,給他安慰,和他一起想辦法幫他度過難關。

而且,在孩子成長中,有很多過程都可以培養孩子抗挫能力,爸爸媽媽老師可以陪著孩子一起迎接困難,戰勝困難,引導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但絕不是,看著孩子遇到困難,然後冷眼旁觀,甚至說些刺激的話,來讓孩子成長。

這種成長,是多麼痛的成長!


皓月長歌正面管教


我遇到一件事一直很困惑,兩個中年婦女帶一個三四歲的男孩去發快遞,其中一個是媽媽,另一個是阿姨,男孩拿筆玩,阿姨說給媽媽讓媽媽寫字,說了好幾遍,男孩不給,阿姨語氣開始嚴厲一點,男孩氣得把筆扔了就不給媽媽。阿姨很生氣,就批評男孩很錯誤,讓他撿起來,男孩當然不撿,僵持……媽媽很無奈,想讓阿姨別為難兒子,阿姨明顯很生氣,說她這樣忍讓孩子會越來越得寸進尺!一定要讓他撿。旁邊一個人看不下去了就批評這個孩子說你扔筆就不對,錯了就該改,對媽媽撒嬌也不行。這位媽媽不願意了說我們家孩子一直養的比較溺愛,我們家人都很注意怕傷害孩子心理。你一個外人不能隨便批評別人的孩子。真是無語了。我覺的這個媽媽受欺負活該


波波豆兒aize


當自己的孩子被人嚴厲的批評,父母心裡肯定不舒服。遇到這樣的事,父母首先要做的是體會一下自己的感受,是不是覺得很沒面子,覺得自己對孩子的教育遭到了否定,很憤怒?如果我們自己就是很難接受別人批評的人,我們很容易就會陷入和對方的爭執之中。

當孩子受到嚴厲的批評,我們需要冷靜下來,瞭解到底發生了什麼事,這個過程需要給雙方表達的機會,不要忽略了給孩子平等的表達機會,如果父母站出來直接解決,一方面會遺漏很多信息,另一方面也會讓孩子感覺自己的能力不足,需要大人的庇護。其實一件事情很少只是一方的問題,我們都會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所以有時候不必執著於對錯,嘗試尋找雙方都能接受的辦法。這時,重要的一步是讓雙方把自己認為發生了什麼、自己當時的想法和感受都儘量清晰的表達出來,這樣的表達過程其實就是一個互相理解的過程,而且彼此的情緒也能得到緩解。

我們需要讓孩子知道,我們應該有自己的想法,但也需要能夠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很多時候我們很難改變別人對我們的態度,但我們可以掌握自己對事情的看法和感受。孩子生活中會遇到各種的挫折,這樣的衝突會是很好的學習機會,幫助孩子學會勇敢的面對並且解決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