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多年过去了,“小红帽”的故事还要继续上演吗?

《小红帽》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这个欧洲古典版的“傻白甜”在格林兄弟的童话选集里可谓是现象级的命好。

相比灰姑娘一键召唤仙女打造精致甜美斩男妆的特异功能,和睡美人植物人晚期仅靠一个吻便可痊愈的医学奇迹;小红帽里那种“即使被吃掉,也能和外婆一起从狼肚子刨出来毫发无伤活蹦乱跳”的设定,可以说带着一股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勇气,足以让每位生物老师感到焦虑。

对于很多女孩子来说,刚刚提到的三个丫头俨然是她们童年的“格林三甜”,它们一起建立起了一套玛丽苏世界观,用来对抗那些捧着《十万个为什么》挂着鼻涕的四眼男孩。

然而,其实很多人并不了解的是,在欧洲诞生的童话故事《小红帽》,它的原始版本,却是一个充满性和暴力的警示故事。

陪伴我们长大,爱戴红帽子的可爱女孩,在三百多年前的法国乡村,真实存在着。很多人都知道她的美貌,她像一颗星星闪耀。连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都说“小红帽是我的初恋,我总觉得娶了小红帽我就会知道什么叫做天赐良缘。”

虽然《格林童话》一直以能给孩子们带来训诫而深受各个时代家长的欢迎,然而在格林兄弟收录改编《小红帽》之前,它的“亲生父亲”法国诗人夏尔·佩罗却是用一种更加深沉和现实的笔触创造了它。《小红帽》第一次以故事的形式出现,是在《鹅妈妈故事集》里:狼诱骗女孩脱光衣服上床,并把她吃掉,没有人来救她。

佩罗在故事后面写道:

小女孩,这仿佛在告诉你

不要半途停下脚步

永远不要信赖陌生的朋友

没有人知道结局会如何

因为你长得漂亮,所以要有智慧

野狼可能用各种伪装,潜伏在你周围

他们可能变得英俊、和蔼

愉悦或者迷人——当心!

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最甜的舌头往往带着最锐利的牙齿。

没有勇敢的猎人叔叔,没有奇特的狼胃构造,也没有开挂的不死能力,最早的小红帽故事残忍、下流、甚至真实得像是法制栏目里的悲惨案例。

你们想想,一个美丽可爱的小姑娘,穿上外婆亲手做的红色斗篷,拿着烤得香喷喷的蛋糕和葡萄酒,美滋滋地去探望外婆,一路鸟语花香,温馨美好充满着蜜糖甜蜜的气味。

少女正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向往和美好幻想的时候

却有一只“狼”躲在黑暗里,蓄谋已久,心怀不轨只想着怎么毁了她。

可怕的是,如今这种故事屡屡变成现实。

17世纪的法国经过大革命的洗礼,沙文主义盛行,“性道德”和自我意识激化发展,《小红帽》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被创作出来的,旨在在告诫女性要小心周围不怀好意的男人。

当然在女权主义者的眼中看来,这并不算是思想进步的产物,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样的故事无疑是在限制女性投身到更广阔的世界里实现自我价值——像极了一种恫吓。

逻辑上来说,每当有类似滴滴顺风车、变态外卖员行凶这样的犯罪事件发生时,受害者作为被加害的对象是最不应该受到指责的。

但这并不代表,女性作为社会中生理结构较为弱势的一方,不应该从小接受一定的安全教育以及性教育用来规避危险。

我知道这或许会让人失望,因为我们从来没有一刻生活在童话里的美丽新世界,我们有戍守边疆的战士,有排危解难的警察,有救死扶伤的医生……虽然女巫始终站在村民一变,但是不好意思,我们想要的王道乐土却一直迟迟没有到来。狼依然猖獗。

人类应该相信文明的进程,也许会有那么一天,每个人都能在在同一片平等的蓝天下呼吸着安全自由的空气,可是在那一天到来之前,请不要对人性中可能存在的恶抱有任何一丝侥幸。因为,即使是在犯罪率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治安状况相对良好、并仍然保留死刑的中国,类似顺风车事件的发生也依然难以杜绝。

还需要很多努力。人性不值得相信。

或许在犯罪的土壤被消除这之前,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反思一下我们的教育呢?

我们有没有在合适的年龄对我们的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有没有告诉他们遇到紧急情况该如何自救,是不是把大把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孩子的课业和兴趣班上,却忽视了一些最基本的能力?

或许有人会说,这要求太高了,他们能懂什么呢?“他们还只是孩子啊?!”

坏人不会因为是孩子而放过她(他),如果这个世界一时半会还好不了,至少要让他们拥有感知危险的能力。

另外,国家卫生计生委曾公布数据显示,每年我国流产1300万人次,且药物流产和非公立医疗系统还未统计在内,而全世界每年也只有1500万人次左右,我国是世界上重复流产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在这里,中国的性教育缺失,也已经几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总之,在未来的日子里,希望安全的社会环境和关于安全的教育,可以一同被建立起来,希望下一次猎人可以早一点赶到,更希望没有女孩再做小红帽。

【鲸落文化】微信公众号:JingluoCulture(不定期更新电影、社会、文化、哲学,我们只想弄清潮水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