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日记·为爱“黔”行:日行几十里山路 这种辛苦有点酷

为了迎接我们的到来,陈裘昊大厨拿出了珍藏的美味佳肴:腊肠、午餐肉罐头。于是,我们中午的菜单就是辣炒豆角、青椒炒土豆丝(永不放弃的土豆……)、午餐肉炒包菜、蒸腊肠,还有一碗青菜汤。不过,这顿佳肴,需要等到下午4点左右才能开动。

护送孩子们放学,听上去并不是件难事,可家远的孩子要走近两个小时的山路,近的也得走上四十分钟。支教队员们一来一回,三四个小时的体力消耗远比想象中辛苦。而这一段段遥远的山路,就是山区孩子们每天再正常不过的上学路。下午2点多,队员们陆续回到学校,一个女生手里拎着一袋药,来到食堂。

她叫任丹丹,在支教期间担任数学老师,同时兼职班主任。因为每天都要和孩子们聊天,要上课,嗓子有些失声,因为早晚温差大,她开始感冒,嗓子也发炎了。

我们问丹丹,生病为什么不休息?这个看似稚气的女生却说,自己放不下班里的孩子们。所以,她送完孩子回家,又去买了些药,希望嗓子能快点好,不会耽误孩子上课。

下午3点半,距离中午放学已经过了4个小时,最后一位支教队员返回学校。大家终于可以开饭了。

蒸香肠、炒肉罐头的香味飘满食堂,好几天没吃上肉的队员们欣喜若狂,手中的筷子蓄势待发。 对于饭菜的评价,大家说只有俩字:幸福!这是他们吃过最好的一顿饭。队员们说,顿顿土豆的日子其实已经很满足了,有一次赶上学校断电,别说做菜,米饭都蒸不了。

桌上的饭菜没一会就一扫而空,意犹未尽的队员们用辣椒酱伴着白米饭也吃得香喷喷。吃完饭,就是算不上"午休"的午休时光,和四年前不同,学校里建了学生宿舍。

因为学长学姐的支教经历,大家甚至买了睡袋,因为可能会睡桌子、睡地上。但到了学校,队员们惊喜地发现,他们居然可以有床睡!

虽然床板有的裂开,有的是竹编的,经不住重量,有的甚至是烂出一个个洞,但能睡就已经很不错了。

唯一的苦恼,就是风景虽美,蚊虫相随。队员们买了一堆花露水、蚊香,蚊虫特别多,走哪都得端一盘。

每天难得有一小时休息时间,疲惫的队员们很快进入梦乡。晚上6点,还有家访的任务在等待着他们……

无线徐州全媒体记者 董师吟 马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