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孿生:數字交付引發組織衝擊波

福布斯雜誌在2018年初討論企業在發展數字化時,尖銳地指出它的緩慢發展。諮詢公司凱捷在對1338名高管進行的調查顯示,數字轉型比人們最初想象的要複雜得多。“六年來,組織已經有很多時間來建立能力和經驗,推動數字轉換。人們自然會期待數字化的掌握水平,此刻會比2012年時有所提高。然而,我們的研究卻發現了相反的情況。至少不是一個明顯的進步 。”

很顯然,數字化的演變尚未取得突破性的進展。然而,這種緩慢變化的背後,正在醞釀著全新的風暴。

Gartner預測,到2021年有50%的大型企業都會使用數字化雙胞胎。數字化雙胞胎意味著企業要開始實現一種全新的商業邏輯:工業價值的數字交付,無論交付物是一件智能設備或產品,還是一座數字工廠,或是一條數字化產線。

首當其衝的是,企業的首席信息官CIO,是否被授權來獨立應付這份新任務?一家輪胎製造商,在為用戶交付輪胎的時候,必須同時交付一套數字化雙胞胎和支撐軟件。這意味著,在輪胎的合同裡面,將會出現軟件交付和數字交付。這是一次商業的變異,遠離了企業傳統信息化的邊界。這種嚴峻的考驗,不僅涉及到了成本和經濟性的問題,而且引發了商業模式和交付方式的思考。

全新的激盪波,需要更加縝密的應對。人們的意識,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這種撞擊。工業界的思維方式,正在從天真時代、理智時代,走向科學時代:以實際演進路徑作為控制,而非“歷史教導我們”。

這一刻,正是數字化緊鑼密鼓進行的時候。

未來,只有數字化企業才能生存、才能攫取財富。智能硬件、支撐軟件和數字服務,是數字化的三大支點。這是傳統工業的軟肋,往往不能同時駕馭。然而這是必經之路。基於數字化之上的數字工業生態,才是未來工業財富的根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