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清初推官黄熙缵“忘归”石刻


“忘归”石刻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镇百华村山上。“忘归”石刻由明末清初黄熙缵书写,并命人雕刻在巨石之上。本文由卒子独立编纂,网络朋友摘抄请注明出处与作者。本文为“卒子游记”第1574篇。


大龙山地维峰流下的溪水。“忘归”石刻是安庆最为著名的石刻之一,是大龙山的“宝藏”。大龙山镇原为怀宁县总铺公社,旧时为怀宁县官道驿店,历史悠久。从明朝至清朝一直是安庆著名风景地之一。
大龙山自西向东绵亘起伏,山势雄伟,秀嶂叠峙,蜿蜒似龙,而得名龙山。山周五十里,四面环水,东依石塘湖,南临长江,西饮石门湖,北靠菜子湖。龙山风景区有景点二百多处,其中人文景观三十五处,黄熙缵“忘归”石刻就是其中之一。
大龙山有一处人文名景“龙湫”,相传是龙王巡游人间的沐浴处。泉四周石壁峭立,高五、六仞,石罅中长有秀竹古松;顺着“龙湫”向上向北有高峰耸立,涌泉、飞瀑出自其间,终年奔流不息,悬崖上有一巍石,崖壁刻有黄熙缵所书“忘归”二字。“忘归”二字刻在由龙湫而上的山中间巨石上,行楷纵书,字径约四十公分,使用了行楷双勾线圆刀刻法,字体浑厚,有飞动之势。
黄熙缵,据晋江县志载,黄熙缵,字俞惟,号儆庵,清·晋江安平人。历官安庆推官、署郡篆、给事中、礼科右给事中。黄熙缵,字俞惟,号儆庵,晋江安平人。顺治甲午 举人。授安庆推官。黄熙缵刚方威重,坚不可撼。其在皖三年,功勋卓著,‘黄熙缵功,不在守崇明之下。’授三等爵,世袭四次。至于是否做过安庆知府,并没有相关详细记载。
“忘归”石刻刻于巨石之上。清朝癸卯,扈送世祖章皇帝梓宫还,因母思乡,具疏请返乡。限满回朝,丁内艰匐归。服阕晋京,凡途中见闻,无不援笔成稿;而疾渐剧。在京逝世,享年四十三,得赐祭。黄熙缵博学工诗,其诗触景挥写,无意求工,辄臻神境。所著有《谏垣奏议 》、《栖霞山。”记》。”

据卒子个人分析得出相关结论:黄熙缵,晋江安平人,初为明朝崇祯年间司礼官,清朝入关后,经过顺治开科中举人,任安庆推官。因其上任安庆后,治理有方、功勋卓著获得褒奖。其人性格豪放,在治理安徽期间,驻守安庆,能够在闲暇期间浏览大龙山,并在大龙山二处书写巨字,其中一方就是今天介绍的“忘归”石刻。
“忘归”石刻每字约四十公分,纵刻、行楷,从字体风化看,落款已经不清,雕刻在花岗岩上的字体不经过数百年时间的风化是不会不清楚的。综合分析之后,结论是“忘归”石刻刻于清朝顺治至康熙早年时期,约四百年历史。另有“君恩山重”石刻也是黄熙缵书写并雕刻在巨石之上。卒子个人认为“忘归”石刻与“君恩山重”石刻为不同时期书写的作品。
“忘归”石刻刻在一块巨大的石头之上,其一面平如镜,其巨石靠左纵刻“忘归”二字,“忘归”二字较有可能为黄熙缵于清朝康熙年间游览大龙山龙山寺之后,携带官兵从属雕刻于巨石之上,要早于“君恩山重”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