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息--不同於利率的對經濟的影響

利息,是貨幣所有者因放貸貨幣而從借款者手 中獲得的報酬,也就是借款人支付給貸款人超過本 金的那一部分金額。在古希臘語中,利息就是"子 孫"的意思,因此利息也被稱為"子金""利金",相應 地,本金也被稱為"母金"。

利息為什麼會存在,人們眾說紛紜。先來看看 從古至今最有代表性的幾種觀點:

(1)古典經濟學家中的配第最早提出了利息 是一種報酬的說法;

(2)洛克認為,利息在此基礎上還應當包含 某種風險收入;

(3)坎第隆最早提出了利息是貨幣價格的觀 點;

(4)斯密最早提出了利息表示剩餘價值的觀 點;

(5)英國經濟學家西尼爾認為,利息是借款 人(資本人)"節慾"的報酬;

(6)奧地利經濟學家龐巴維克認為,利息是 資金的"時差";

(7)美國經濟學家費雪認為,利息是人心不 滿足發生借貸行為產生的,如果沒有借貸行為也就 無所謂利息了;

(8)當代經濟學家凱恩斯認為,利息是放棄 流動偏好得到的報酬。

馬克思認為,利息的本質只能是利潤的一部 分,是剩餘價值的特殊轉化形式。貸款人之所以能 收到利息,是因為它擁有這部分資金的所有權,如 果沒有所有權,他就無法取得利息收入。相反,借 款人之所以要付出利息,是因為他把這部分資金運 用於生產經營活動後獲得了價值増值(如果事實上 沒有實現價值増值,理論上也應當如此,否則他就 沒有必要借用這筆資金)。

利息是貨幣資金在向實體經濟部門注入並回流時所帶來的増值額,也是資金所有者由於借出資 金而取得的報酬,它來自生產者使用該筆資金髮揮 營運職能而形成的利潤的一部分。可見,關於利息 的來源和本質,最正確的說法應當是馬克思的觀 點。

貨幣本身並不能創造貨幣,不會自行增值,只 有當資本家用貨幣購買到生產資料和勞動力,才能 在生產過程中通過僱傭工人的勞動,創造出剩餘價 值。而資本家憑藉對資本的所有權,佔有新創造出 來的剩餘價值。

貨幣在執行資本的職能時,獲得一種追加的使 用價值,即生產平均利潤的能力。所有資本家受剩 餘價值的利益驅使,追求利潤。因此,利息在本質 上與利潤一樣,是剩餘價值的轉化形式。

我國學者則認為,在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 義社會中,利息來源於國民收入或社會財富的増值 部分。

利息往往通過影響企業的行為、影響居民消費、影響政府行為來達到對經濟的影響。

1.影響企業的行為

對企業來說,利息作為企業的資金佔用成本已 直接影響企業經濟效益水平的高低。企業為降低成 本、増進效益,就要千方百計減少資金佔用量,同 時在籌資過程中對各種資金籌集方式進行成本比 較。全社會的企業若將節約利息支出作為一種普遍 的行為模式,那麼,經濟成長的效率也肯定會提局。

2.影響居民消費

利息收入是居民資產選擇行為的主要誘因。從 我國目前的情況看,高儲蓄率已成為我國經濟的一 大特徵,這為經濟高速増長提供了堅實的資金基 礎,而居民在利息收入誘因下做出的種種資產選擇 行為又為實現各項宏觀調控做出貢獻。

3.影響政府行為

由於利息收入與全社會的赤字部門和盈餘部 門的經濟利益息息相關,因此,政府也能將其作為 重要的經濟槓桿對經濟運行實施調節。如:中央銀 行若採取降低利率的措施,貨幣就會更多地流向資 本市場,當提高利率時,貨幣就會從資本市場流 出。政府如果採用信用手段籌集資金,就可以用高 於銀行同期限存款利率來發行國債,將民間的貨幣 資金吸收到手中,以用於各項財政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