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山根據地在行動,致敬那場永不妥協的抗爭!

今天,9月3日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每個中國人都應該銘記的日子

73年前的9月2日

在萬眾矚目之下

日本正式簽署無條件投降書

14年浴血奮戰

3500多萬同胞傷亡

終於迎來全民族抗戰的勝利

四萬萬中國人民熱淚盈眶

舉國歡慶,萬人空巷

這是屬於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勝利

更是屬於中國人民的勝利

中華兒女的不屈抗爭

終於迎來侵略者低下頭顱的一天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

是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的

第一次完全勝利

新中國成立後

曾以8月15日為抗日戰爭勝利日

1951年8月13日

政務院發佈通告

將抗日戰爭勝利日改定為9月3日

2014年2月27日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

以國家立法的形式通過決議

確定每年9月3日為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中共中央山東分局成立

1938年9月,中共蘇魯豫皖邊區省委決定創建沂蒙山區中心抗日根據地。11月,邊區省委由岸堤移駐地處沂蒙山腹地的沂水王莊。小村群山環抱,向南一條傍河公路,行5公里可達沂蒙公里,向北20 餘公里是沂蒙重鎮——東里店(後來國民黨山東政府遷來這裡)。沂水為國民黨山東第三區所轄,我黨與國民黨山東第三區專員張裡元有較好的統戰關係,存在著拓展工作的有利條件。同時,王莊有一座德國人出錢修建的天主教堂,有房子上百間,邊區省委遷往王莊,機關大多不佔用民房。邊區省委決定利用這些有利條件。

抗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除配合國民黨正面戰場作戰外,還在敵後深入動員組織民眾,建立抗日武裝力量,對日偽軍開展廣泛的游擊戰爭,創建根據地。1938年10月以後,日本侵略軍為鞏固後方,大舉回師,主要矛頭指向敵後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與地方抗日武裝。國民黨則在敵後建立魯蘇、冀察兩個戰區司令部,以限制話別抗日根據地的發展。創建與鞏固山東抗日根據地的任務更加艱鉅。針對這一形勢,中共中央政治局於11月9日發出通知,將中共蘇魯豫皖邊區省委改為中共中央山東分局。12月,山東分局成立,郭洪濤、張經武、黎玉為分局委員,郭洪濤任書記。下設:組織部,程照軒任部長;宣傳部,孫陶林任部長;統戰部,郭子華任部長;社會部,劉居英任部長;秘書主任李均;青委書記孫陶林兼。

中共中央山東分局統一領導山東大部、蘇豫皖北部各戰略區黨組織的工作,下轄膠東、清河、淄博、魯西、泰西、蘇魯豫邊區、魯東南等8個特委和濟南工委,另轄沂水、蒙陰等魯中各縣黨組織。1939年1月,又新組建泰山特委、魯南特委,並在膠東特委的基礎上成立膠東區黨委。在魯西、魯西北和泰西特委的基礎上成立魯西區黨委。

1938年12月27日,八路軍山東縱隊正式成立,指揮部駐王莊。山東縱隊的成立,使山東人民起義武裝由若干分散的游擊隊成為在戰略上統一指揮的遊擊兵團。從1938年12月起,王莊成為創建山東抗日根據地,開展山東敵後游擊戰爭的指揮中心,成為山東3800萬人民注目的焦點。

中國共產黨人在沂蒙山根據地運籌帷幄,作出了關係中國革命前途命運的一系列重大決策,為奪取全國政權奠定了堅實基礎。

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成為主旋律

但戰爭陰影仍盤桓在各國人民心頭

我們抬頭

便能仰望沒有硝煙的藍天

我們無憂無慮

周圍不會響起突然的槍聲

只因我們身處和平國度

我們的身後,是強大的祖國

好戰必亡,忘戰必危

銘記歷史,不是為了延續仇恨

而是要以史為鑑、面向未來

經歷過戰爭的中國人民

更懂得和平的可貴

今天,我們緬懷先輩

致敬那場永不妥協的抗爭

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銘記歷史,吾輩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