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歷史使命發掘精神富礦

《梁家河》反映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的生動實踐,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寶貴財富。全市上下要認真學習梁家河蘊含的大學問,從中學習心憂天下的情懷、善於團結的胸襟、大公無私的境界、熱愛人民的赤誠,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實踐觀、發展觀,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弘揚優良傳統,增強“四個自信”、提升黨性修養,不斷凝聚幹事創業的巨大力量。

從習近平總書記7年知青歲月到習仲勳等老一輩革命家在旬邑馬欄地區戰鬥生活的近7年時間、從革命時期到建設時期、從關中特區到陝北高原、從父親到兒子,兩位領袖雖然所處的時代不同、空間不同、挑戰不同,但他們為國家、為民族、為人民不懈奮鬥的崇高品質和始終不渝的革命精神一脈相承。

——理想信念上高度一致。關中特區初創,習仲勳同志遭遇錯誤肅反,甚至面臨死亡威脅,但他和陝甘邊根據地的戰友們毅然肩負起領導發展關中特區的重要使命,在馬欄等處築起了一道道銅牆鐵壁,成功保衛了延安和黨中央,被譽為延安最安全的紅色南大門。這種矢志不渝聽黨話、百折不撓跟黨走的忠誠信仰和信念,在習近平總書記身上得到充分傳承和發揚。從15歲來到黃土地時的迷惘彷徨,到22歲離開梁家河時的堅定自信,正是異常的艱辛、異常的磨難,煉就了習近平總書記堅如磐石的理想信念、篤定自信的人生目標。

——群眾觀念上高度一致。習仲勳同志在馬欄期間,強調要“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這一面”,關中的人民無論大人和小孩都知道他、喜歡他,馬欄地區至今流傳著習仲勳同志“易馬換擔”“十個雞蛋”等故事,毛澤東同志曾讚譽習仲勳同志為“從群眾中走出來的群眾領袖”。在梁家河,習近平總書記心繫群眾安危冷暖,用腳步丈量黃土高原的寬廣與厚重,遍嚐了衣食之苦、稼穡之艱,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確立為自己的奮鬥目標。

——革命創新上高度一致。在馬欄,習仲勳同志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通過深入調研實施土改政策、開荒拓耕和普選運動、“三三制”等一系列新措施,有力地鞏固壯大了革命根據地。在梁家河,習近平總書記帶領村民打壩、修路、建社,發展沼氣池點亮深山,開啟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新實踐。正是這樣一種革命求變、開拓創新的傳承,錘鍊了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勇於探索的高尚品行。

——奮鬥精神上高度一致。當年,面對馬欄山大溝深、缺穿少糧的窘境和國民黨反動派經濟封鎖的困難,習仲勳同志響應“自力更生、克服困難”號召,動員幹部群眾投入大生產,種糧種菜、紡布織衣,基本實現了豐衣足食。習近平總書記到梁家河插隊後,牢記父親教誨,什麼活重幹什麼,什麼活累幹什麼,闖過了跳蚤關、飲食關、生活關和勞動關。正如他所講,“七年上山下鄉的艱苦生活對我的鍛鍊很大,後來遇到什麼困難,就會感到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梁家河是習近平總書記讀懂人生、讀懂中國、讀懂人民、讀懂中國共產黨的重要起點,《梁家河》反映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的生動實踐。馬欄是習仲勳年輕時戰鬥和生活的地方,形成了光耀千秋的馬欄革命傳統。梁家河插隊的7年,習近平總書記把從革命家庭、父母身上耳濡目染體悟到的革命傳統和良好家風家教內化於心、外踐於行,形成了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頭苦幹的作風、攻堅克難的意志、中華復興的夢想,在從政生涯中不斷積澱、豐富和昇華,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形成提供了豐沃養分。

《梁家河》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鮮活教材,全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要認真體悟其中蘊含的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頭苦幹的作風、攻堅克難的意志、中華復興的夢想,自覺用以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要學好、用好《梁家河》這本教材,傳承馬欄革命傳統、弘揚梁家河蘊含的精神,不斷汲取力量,引導黨員幹部堅定信心、勇挑重擔,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幹在實處、幹出精彩,全力打好精準扶貧脫貧、生態環境保護、優化營商環境、鞏固創文成果“四場攻堅戰”,邁出新時代爬坡過坎、追趕超越更大步伐,取得建設富強人文健康新咸陽更大進展。(本網評論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