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千架无人机“尬舞”创始人:没料到这么赚钱

无人机表演

原标题:西安千架无人机尬舞背后:创始人称年入过亿,没料到这么赚钱

5 月 1 日,1374 架无人机在西安城墙南门编队飞行表演,摆出西安城墙、丝绸之路、四十周年等图案,创下数量最多无人机表演吉尼斯世界纪录。不过,一些网友从现场拍到的视频显示,当天演出现场出现意外,图案的左半部分变成了乱码。

演出现场图案的左半部分变成了乱码 图视觉中国

一份来自采购招标网的《关于春舞大西安城墙千架无人机光影盛典活动无人机表演项目成交公告》显示,此次成交供应商为广东亿航白鹭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 简称:亿航白鹭 ) ,表演项目的成交金额为 1050 万元。上千万的出场费也让不少网友咂舌。

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无人机编队表演与高额演出费用背后,是消费级无人机的转型探索。在大疆一家独大的无人机领域,受场景适应能力、售后保障、续航时间等的掣肘,无人机发展一直受限。各家公司纷纷在消防、监控、植保、电力等工业领域探索,但盈利一直是难题。

这次出现失误的表演和高额的出场费,把无人机编队表演从幕后推到了台前,这并非第一次文艺演出中的无人机表演,但一定是它最出名的一次。不少人惊叹演出费用之高,编队表演,也似乎成了一些无人机企业消耗库存,寻找新的盈利点的利器。

表演报价一台无人机一万

1050 万的费用是一次演出还是常态化的多场演出 ? 西安城墙管理委员工作人员向媒体证实,这一款项包括 5 月 1 日当天的演出费用,以及 4 月 29 日的彩排和申请吉尼斯纪录等的费用。

寻找中国创客致电亿航白鹭客服得知,无人机编队表演报价为一台无人机一万元,超过 200 台可打八折。但具体需要的台数根据表演的元素以及甲方的预算来设定。具体流程包括,甲方提供表演的内容,亿航白鹭出设计方案,数字、字母、简单图案基本能实现,太复杂的图案则不太好呈现,后续还要看场地,并需甲方报批空域申请。

提供无人机编队飞行表演的团队不止亿航白鹭一家,寻找中国创客在另一家演出提供商,也是某无人机生产商处了解到,500 架无人机编队的价格,随着造型和图案难度的不同,报价大概在 200 万到 300 万之间。有业内人士称,编队越庞大,演出的难度和成本也会不断增大。

彩排时的完美演出

上千架无人机在空中编队表演

技术难度有多大呢 ?

无人机技术领域专业人士刘飞 ( 化名 ) 介绍,编队表演是在无人机控制技术日趋成熟的情况下发展出来的一个新的应用方向,需要涉及飞控系统、飞行平台硬件、地面站三个部分的技术支撑。

要实现编队飞行还需要射频通信技术使每个独立飞行的无人机实现相互配合的飞行动作,这次不理想的效果有可能就是由于这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成因可能有现场电磁阀环境的因素,也不排除有流程操作因素。刘飞分析到。

一位不愿具名的无人机公司创始人分析,无人机编队需要解决授时和同步、导航和定位、数据、通讯和抗干扰、路径协调等多个难题 ; 多架无人机协同运动需要精确的定位也需要精确同步的时间,编队还需要规划合理的路线同时要应对相互间的干扰 ; 如果是做特技飞行表演,对控制要求很高,如果只是静态或准静态的 LED 灯光秀控制难度相对较低。

在星瀚资本运营总监看来,无人机编队表演为主要技术难点在于多机的引导和协同,队形设计、气动耦合、队形的动态调整、航迹规划、信息互换以及编队飞行控制策略等问题都非常关键,成本会伴随机体数量增加而大幅提高。

千架无人机亮相西安城墙图视觉中国

收入超出预期的编队表演

去年做了几十场,今年收入会过亿

承接此次西安无人机表演的亿航白鹭的官网介绍,公司专注于一键式操作多台无人飞机编队在指定空域呈现及变换信息,以空中媒体的形式,将科技与媒体、广告融合,利用无人机、VR、AR、裸眼 3D、激光投影和全息技术等科技元素,对传统媒体进行创新和补充。

有报道称,去年以来,亿航白鹭的母公司亿航智能花了很长时间做各种业务的转变,从 to C 转到包括编队表演、行业应用以及跟政府的合作等业务。

亿航智能创始人兼 CEO 胡华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第一季度,亿航已经接到大量订单,包括来自 184 ( 其研发的载人机 ) 的、政府合作的、还有行业应用以及大量编队表演的订单。

2017 年以来,亿航白鹭已经承接了多场大型活动的无人机编队表演,包括电影首映礼、香港回归 20 周年、灯光节等活动,上述业内人士刘飞也表示,亿航在编队表演领域有一定的地位,之前并未出过问题。

显然,编队飞行表演已经是亿航智能的招牌之一。其 CEO 胡华智在 4 月接受采访时表示,飞行编队的发展已经完全超出了公司的预期,本来只是打算拿无人机表演给大家一点空中造景的喜气感觉,同时做一些资金上的回收,没想到甚至扭转了亿航消费级无人机不盈利的颓势。我们去年做了几十场,今年表演的收入甚至会过亿,这是我们当初没有预料到的。

此前就有报道称,今年五一开始,无人机编队就将在西安实现常态化表演。

而对于无人机编队表演这一业务的拓展,易瓦特无人机创始人赵国成觉得,这是顺应无人机行业发展趋的明智选择。因为在他看来,这条路上需要新的点来刺激市场,无人机原来大家知道的只有航拍,现在大部分人知道还可以做编队,这样的转型或者说新盈利点对行业发展也是一种贡献。

消费级无人机去库存

亿航白鹭所属母公司亿航智能的宣传文案介绍,其由来自中国和美国硅谷的飞行器爱好者创立的智能无人机公司,成立于 2014 年 4 月。创立之初,亿航智能推出了智能无人机 GHOSTDRONE 2.0,特点在于可直接用手机 APP 操控。但由于国内对于消费级无人机的管控和限制,加上强大的竞争对手,上述消费级航拍无人机并没有占到多大的市场份额。

此后,亿航智能以低空中短途自动驾驶载人飞行器亿航 184 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不过,这款产品运营的可行性、安全性以法律等问题上让亿航 184 饱受质疑。

亿航 184

快速发展的同时,关于亿航的负面消息时常见诸媒体。2016 年末,亿航智能被曝大规模裁员,2017 年 10 月左右,一张亿航被追债的照片现身网络:其办公楼前的横幅上写着广州亿航欠贷款 19 个月未还。2018 年 3 月,据雷锋网报道,亿航美国分公司已于当地时间 2017 年 12 月 29 日在加州申请破产,原因包括为消费类无人机由于产品质量的问题,基本上销售不出去 ; 公司欠了美国房东 ( 办公室 ) 一百五十万美金,被告了。

对此亿航方面发布了名为《关于雷锋网针对亿航不实报道的郑重声明》的声明,表示由于其正常公司的业务需要调整架构,将面向美国市场销售和服务等职能收回国内总部统一管理,于是亿航决定关闭美国分公司。

第一财经在 4 月 18 日的一篇报道中称,胡华智坦承,在目前竞争环境下,消费级无人机确实难有较好盈利。他告诉记者,我们之前有几千台的库存,但是我们把这部分库存利用起来,来从事编队业务,产生了很可观的收益。

在 4 月末接受另一家网站的采访时他表示,某种程度上,编队飞行扭转了亿航消费级无人机不盈利的颓势。我们原来大概有几千台的库存,这些库存占用了我们很大的资金,2015、2016 年,我们相当于把很多的钱变成了货,在财务认定上是亏损的,编队表演是我们去库存很好的办法。

我们已经实现了收支平衡,胡华智在上述第一财经的报道中称,亿航已经完成了 C 轮融资,但未公布融资细节。此前,亿航在 2014 年 12 月完成了由 GGV 纪源资本领投的 1000 万美元 A 轮融资,在 2015 年 8 月完成了由金浦投资领投的 4200 万美元 B 轮融资。此后便一直没有新的融资消息放出。

经历了一场寒冬,这家有故事的无人机厂商,是否可以依靠飞行编队表演和其宣称的无人机物流华丽转身尚未可知,不过能够预见的是,在今后的各类庆典中无人机编队表演会越来越多。相比于其他类型的表演,其自带高科技基因,但却受场地、天气、空域申请等等因素的影响。

在星瀚资本运营总监张昊看来,无人机行业发展至今,常规性应用场景基本已经被头部企业所瓜分,长尾场景的规模和需求迫切程度不足以支撑其他企业的长期发展,作为转型发展的路径之一,无人机编队表演短期看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如何发展为长期的业务,如何创造可持续价值,这都是转型者们要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