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油价上行动力几何?—2018 年第四季度原油展望

2018年第三季度,国际油价趋势性驱动不强,整体维持高位震荡。美元兑人民币升值以及中质含硫油基本面显著好于轻质原油,使得国内SC原油期货表现显著强于国际油价。

2018年第四季度,供给冲击与需求忧虑并存。原油上涨动力主要源自供给端,因而可持续性存疑。

伊朗产量下滑会引发OPEC短期闲置产能大幅下降的担忧。但短期闲置产能的大幅下降未必引发价格暴涨,更多取决于整体的供需情况。另外一个关注点是炼厂集中投产带来的采购需求集中上升对于油价的支撑。但终端需求良好才是炼厂加工量能够维持高位的保证。

根据我们设计的冲击指标,如果美国一意孤行对于伊朗实施最为严厉的经济封锁和制裁,油价第四季度的飙升将会促使冲击指标维持高位,对于经济和原油需求造成的冲击也将愈发明显。

油价,季度展望

一、2018年第三季度回顾:油价高位震荡

2018年第三季度,油价走势一如我们在《兴业研究商品报告:OPEC实际增产量成关键20180623》中所叙述的——第三季度国际油价将呈现宽幅震荡的走势。截至9月25日收盘,全球主要油种中:2018第三季度WTI累计跌幅为-2.52%;Brent上涨3.06%;Oman累计涨幅12.54%,但上涨主要发生在9月24至25日;SC累计涨幅10.98%。相比2018年第二季度的强势单边上行,在本周之前第三季度油价的波动明显减小(详见图表 1)

2018年第三季度,油价整体趋势性驱动不强。6月22日OPEC宣布增产,名义增产量100万桶/天。历史来看,OPEC宣布增产往往发生在其实际增产之后,本次也不例外。沙特和俄罗斯在6 月增产决议宣布前已经开始增产,以期提前消除伊朗出口量下滑的影响。但是因为伊朗出口量的下滑存在滞后,直到8月各进口国的到港量才出现了显著下降(详见图表 2)。这一时间差,使得7、8月份国际原油市场整体处于一种供给非常宽松的状态。但是因为对于未来伊朗出口量下滑的忧虑仍在,以及需求仍处高位,所以国际油价整体处于宽幅震荡的格局。月末现货面走强,带动Brent再创新高。第三季度美元兑人民币持续升值以及中质含硫油基本面显著好于轻质原油,使得国内SC原油期货震荡上行,表现显著强于国际油价。

我们在7、8月份持续提示第三季度国际原油市场价差机会将会好于单边,并于6月29日和7月27日重点提示了柴油裂解价差和WTI-Brent价差扩大的机会,于9月10日至17日提示两者后市或仍有盈利空间,但短期可考虑减仓或获利了结。在8月29日提示,国际原油市场风险偏好提升,酝酿突破。事实上Brent油价在9月24日突破2018年5月的高点,再创新高。我们此前提出的观点一一得到了应验。

完整版内容仅限VIP用户查阅

请联系对应销售获取权限

特别提示:本报告内容仅对宏观经济进行分析,不包含对证券及证券相关产品的投资评级或估值分析,不属于证券报告,也不构成对投资人的建议。

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