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央美傑出教授名單出爐,來欣賞他們的作品!

轉自:壹號收藏


中央美術學院建校100週年大合影


在建校100年之際,中央美術學院授予周令釗、戴澤、林崗、黃永玉、伍必端、錢紹武、劉煥章、楊先讓、鍾涵、侯一民、盛楊、詹建俊、聞立鵬、杜鍵、靳尚誼、邵大箴、袁運生、張綺曼、薛永年、賈又福20位老教授為首批“中央美術學院傑出教授”。


這20位老先生在教書育人、藝術創作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地奉獻了一生,他們實踐著、傳承著“愛國為民、崇德尚藝”的優良傳統,對美術事業、美術教育事業和中央美術學院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周令釗




周令釗,1919年出生於湖南省平江縣三市鎮。1948年應徐悲鴻先生聘請任教北平國立藝專,曾擔任中央美術學院壁畫系民族畫室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水粉協會會長、全國郵票設計評審委員等。在他幾十年的美術生涯中,代表作有:新中國的第一張海報《復活》;開國大典天安門城樓上的毛主席像;五·一遊行隊伍的美術設計;八·一勳章、獨立自由勳章、解放勳章設計,為國徽、團徽設計;為人民大會堂湖南廳設計《韶山》湘繡畫屏,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的歷史油畫《五四運動》。民族宮建築藝術設計等。參加第二、三、四套人民幣的總體設計並獲多項榮譽。



中國人們解放軍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由周令釗設計並繪製




第二套人民幣




第三套人民幣




第四套人民幣




1958年1月30日中國郵電部發行的《勝利超額完成第一個五年計劃》郵票。



1959年10月1日中國郵電部發行的《國慶十週年》第四組郵票。




周令釗 《五四運動》 油畫 155×236 1951年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北京天安門,周令釗,1950




《劉三姐》封面設計,周令釗,1962




敦煌樂舞,周令釗,1980

戴澤




戴澤,1922年3月23日出生於日本京都本願寺,是20世紀中國美術史的親歷者。他1946年畢業於重慶中央大學藝術系,師從徐悲鴻、呂斯百、傅抱石、黃顯之、秦宣夫、謝稚柳、陳之佛等名家。1946至1949年,應徐悲鴻先生之邀北上北平任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助教、講師。1950年任中央美術學院講師。新中國成立後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從教數十年來,為中國美術事業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著名者有靳尚誼、王沂東等。


1946年北平美術家協會,右一為戴澤,右三為齊白石,左三為徐悲鴻


戴澤是徐悲鴻重要的弟子,新中國美術教育奠基人,中國第二代油畫家代表人物,中央美術學院奠基人,中國美術家協會第一批會員,徐悲鴻教育學派代表人物。



農民小組會,戴澤,1949-1950




大澤鄉起義,戴澤,1971



畫家徐悲鴻,戴澤,1978




戴澤臨摹的《慈禧像》




重慶到南京船甲板上的大學生,戴澤,1946



巴顏喀拉山下,戴澤,1985


林崗



1924年出生,山東寧津人,早年曾在華北聯大美術系學習,194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從1949年開始在中央美術學院擔任助教、教員的教學工作。1954年去蘇聯列賓美術學院油畫系學習,1960年畢業獲得列賓美術學院藝術家稱號。回國後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從教36年,擔任過油畫、素描、創作課的教學。曾任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第四工作室主任、副教授、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等職。


林崗《群英會上的趙桂蘭》年畫 1951年

年畫作品《群英會上趙桂蘭》獲1951年文化部全國年畫展一等獎;油畫作品《崢嶸歲月》獲1980年第五屆全國美展二等獎;肖像畫《畫家王式廓》獲1982年《光明日報》美術獎;油畫《女兵》獲1985年第六屆全國美展榮譽獎。主要作品有《獄中鬥爭》《遠方來的客人》、《毛主席回韶山》、《秋收暴動前夕》、《井岡山會師》,與人合作作品《萬眾心相隨》、《周總理是咱貼心人》《萬里征程詩不盡》等較多的油畫、年畫、連環畫作品。出版有《林崗、龐濤油畫選集》等。

林崗、龐濤 《崢嶸歲月》




獄中 1961年作




井岡山會師 1975年作




東渡 1977年作




十里長街(萬眾心相隨) 1979年作

黃永玉





黃永玉,1924年出於湖南省鳳凰縣,土家族人。曾任瓷場小工、小學教員、中學教員、家眾教育館員、劇團見習美術隊員、報社編輯、電影編劇及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顧問。擅長版畫、彩墨畫。受過小學和不完整初級中學教育,十六歲開始以繪聲繪色畫及木刻謀生。曾在香港從事木刻創作活動,任長城電影公司劇本特邀撰寫人,香港《新晚報》畫頁編輯,1953年後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

黃永玉《阿詩瑪》木刻 1954年


作品有《春潮》、《百花》、《人民總理人民愛》、《阿詩瑪》。巨幅畫有《雀墩》、《墨荷》等。1986年榮獲意大利總統授予的意大利共合國騎士勳章。出版有《黃永玉木刻集》、《黃永玉畫集》等。

黃永玉 《阿詩瑪》版畫




黃永玉《小鎮秋色》




黃永玉《秋山松雲》




黃永玉《巴山夜雨》


餘五十歲前,從不遊山玩水

至今老了,才覺得十分好笑


小屋一間,坐也由我,睡也由我

老婆一個,左看是她,右看是她




鳥是好鳥,就是話多




左看右睡

伍必端




伍必端,1926年出生於江蘇南京,回族,擅版畫。1938年進戰時兒童保育院學習,1939年被保育院選送到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創辦的育才學校繪畫組學習,1945年畢業。1941年15歲時創作第1幅木刻《血的仇恨》,控訴日本帝國主義濫炸無辜兒童的罪行,作品發表在重慶新華日報。


毛主席和亞非拉人民在一起,伍必端 靳尚誼,1961


1946年赴晉察冀解放區華北聯合大學文藝學院美術系學習。1948年畢業後隨聯大美術宣傳隊參加解放石家莊、太原、天津等戰地宣傳工作,畫了許多政治漫畫。1948年隨解放軍進入天津,任《天津畫報》美術編輯。1950年到中央美術學院任教,1956年赴蘇聯,入列寧格勒列賓美術學院進修。1959年結束學習歸國,繼續在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任教,其後任版畫繫系主任。



作家柳青,伍必端,1982


1951年,以戰地記者身份到朝鮮前線採訪,在《人民日報》發表多幅戰地速寫,後編入《朝鮮戰地速寫集》出版。1953年第2次赴朝鮮為朝鮮衛國戰爭紀念館創作油畫《上甘嶺上的英雄》。曾為魯迅小說《阿Q正傳》、《風波》、《肥皂》、《貓與兔》作插圖。


伍必端 《朋友 親人 領袖》 55.5×40cm 套色木刻 1979年 中國美術館藏


伍必端 《葵花地》 38×69cm 綜合版畫 1984年




雨後夔門,伍必端,1992


錢紹武





錢紹武,江蘇無錫人。雕刻家、畫家、書法家。長期從事美術教育和美術理論工作。1942年從無錫名畫家開始學習傳統國畫,1947年考入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中央美術學院前身),1951年畢業並留校任教。

錢紹武 《阿炳像》


錢紹武是我國當代著名的多才多藝的富於創造性的藝術家。他既有國學根基,又有西學修養,並得俄羅斯藝術之真傳。他在藝術理論方面有獨到見解,在雕塑、書法、素描等領域均有傑出創造。他的雕塑作品大氣磅礴,沉雄渾厚,詩意盎然,內涵深邃;他的素描、速寫在社會上有很大影響;他的充滿激情的有學養的“錢體”書法極有個性風采、別具一格,受到學界的高度評價。



錢紹武《長治炎帝》




▲錢紹武作品《徐悲鴻像》




▲錢紹武《太湖攬月》




▲錢紹武《惜我種柳》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箱浮動月黃昏

▲錢紹武《望廬山瀑布》 六尺整紙 豎



素描


劉煥章





劉煥章 ,1930年生,河北樂亭人。擅雕塑。中學時從師學篆刻。中國美協會四屆理事,中央美術學院雕塑創作研究所研究員。51年入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本科,56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研究班,留校從事雕塑創作。

劉煥章 《少女像》 木雕 1961年

劉煥章 《小舞蹈演員》1982年


曾先後參加北京展覽館、中國歷史博物館、中國軍事博物館、工人體育場及毛主席紀念堂等建築的大型雕塑創作。並曾為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北京腫瘤醫院、頂新(國際)集團、吉林市等處設計創作大型戶外雕塑或城市雕塑。還曾為葉劍英紀念館、李苦禪紀念館、葉淺予紀念館等處創作人物肖像。








楊先讓





楊先讓,1930年生於山東省牟平,1952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繪畫系。歷任人民美術出版社編輯和創作員、文化部研究室研究員、中央美術學院民間美術系主任、教授。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版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民間美術學會常務副會長。

楊先讓《黃河十四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黃河流域民間藝術田野考察報告》


從1986年至1989年,在四年的時間裡,楊先讓率領考察隊歷盡曲折艱苦,出入黃河流域十四次,潛心考察民間藝術,足跡遍及青海、寧夏、陝西、山西、河南、河北、山東八省,積累了近千張及二十餘萬字的記錄。


▲楊先讓與黃永玉

當他將以“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黃河流域民間藝術田野考察報告”為副題的《黃河十四走》一大疊書稿送給他的老友黃永玉看時,黃永玉一翻開,就被震傻了,驚呼:“楊先讓呀楊先讓,你可真邪了!那麼大的志氣、雄心!那麼堅忍的毅力!那麼精密的計劃,那麼豐碩的成績!並說:“《黃河十四走》點明瞭研究民間藝術的一個方向、一個方法。是一個鐵打的、無限遠大的可能性,理出文化行當一條新的脈絡,社會價值和文化價值無可估量。”



版畫《出圈》



▲魯藝舊址 楊先讓



▲楊先讓畫黃賓虹


楊先讓 《懷念我們的周總理》 版畫 1976年



▲武漢之夜 楊先讓


鍾涵





鍾涵,1929年出生於江西萍鄉。曾在清華大學建築系、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學習,1963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研究班。後一直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1980年赴比利時安特衛普皇家美術學院進修。1984年在根特大學為訪問學者。1993年被推選為比利時皇家科學文學藝術院院士。


鍾涵 《延河邊上》 油畫 1963年


在鍾涵先生的藝術生涯中,鄉土中國時代關照和共性理想一直是貫穿始終的基本情結。他一生幾乎整個身心與熱情都傾注在中國鄉土的人與河山、黃土高原與勞苦大眾的身上。只是在進入90年代以後,才開始了一些新的繪畫體材和方向的探索。用鍾涵先生自己的話來說:"我久居北方,繪畫多以比較熟悉的北方山河與勞動者為題材,80年代畫了一批反映黃河和黃河人的作品,想摸出自己的門道來......"

鍾涵 《白鶴梁》布面 綜合材料 190x130cm 2004年



▲鍾涵《泰山經石峪》 240x360cm 綜合材料 2013-2015


▲鍾涵《山頭上的河工》120X120cm

2016年創作過程中存檔



▲鍾涵《五臺山顯通寺》90X120cm 布面油畫

2016年創作過程中存檔




▲鍾涵《飲河者》150X136cm 布面油畫 1990-2008


侯一民





侯一民,蒙古族,1930年生於河北高陽。著名油畫家、美術家、美術教育家,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中國壁畫學會名譽會長,新中國第一代美術家、美術教育家,新壁畫運動開拓者之一。擅長油畫、壁畫、中國畫、陶藝、雕塑及考古鑑定。曾任中央美院油畫系副主任、壁畫系主任、第一副院長,中國壁畫學會會長,全國壁畫藝術委員會主任,吳作人國際美術基金會理事長等職。參與第三套、第四套人民幣設計。1986年後,參與錦繡中華、中國民俗文化村等園林創建,任總顧問。2013年1月獲第二屆“中國美術獎·終身成就獎”。










素描作品






繪畫作品

盛楊





盛楊,1931年3月生於江蘇南京。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逃難到四川重慶,在北泉慈幼院讀小學。1945年春至1948年秋在陶行知創辦的育才學校繪畫組學習。1948年秋至1956年秋,經華北大學短期學習後,分配到中國人民解放軍四野十四兵文工團空軍政治部做宣傳、文化、美術工作。1956年秋至1961年夏,在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學習。1961年秋至1995年在中央美術學院任教和工作。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雕塑系負責人、中央美院黨委書記等職。



盛楊與其雕塑作品《愚公移山》

1976年10月,受國務院之命,任毛主席紀念堂雕塑組組長,負責組織從全國各地抽調的百餘名雕塑家集體創作紀念堂室內外的大型雕塑。1979年和美協副主席劉開渠率領中國雕塑家代表團赴意大利、法國訪問考察。2000年出任中國美協首屆雕塑藝術委員會主任;任職期內,曾組織策劃大型全國性的雕塑展:如配合西部大開發的《西部風、配合首屆北京國際雙年展的《雕塑精品展》、《抗日戰爭及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週年雕塑展》、《奧運景觀雕塑展》。汶川地震週年之際,策辦了《抗震救災展》以及綜合性的《百家雕塑展》。



盛楊《奧斯維辛的前夜》




盛楊《傅雷》




盛楊《無名英雄》




盛楊《古典文學家羅貫中》




盛楊《山祖》


詹建俊




詹建俊,油畫家,1931年1月生,遼寧省蓋縣人。1953年中央美術學院繪畫系本科畢業,1955年中央美術學院彩墨系研究生畢業,1957年俄羅斯專家馬克西莫夫油畫訓練班畢業,同年在中央美術學院任教,現任該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學術委員會顧問,及中國油畫學會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顧問,歐洲人文藝術科學院客座院士。曾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八、九屆全國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油畫藝術委員會主任、第五屆副主席,1986年被國務院授予《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2013年,中國文聯、中國美協聯合授予“中國美術獎·終身成就獎”。



詹建俊 狼牙山五壯士 1959年


代表作品有《狼牙山五壯士》《回望》《高原的歌》《雪域高原》《黃河大合唱》等。出版有《詹建俊畫集》《中國巨匠美術週刊·詹建俊冊》《詹建俊詞典》等。



詹建俊 毛主席在農民運動講習所1961年




高原的歌,詹建俊,1979




潮,詹建俊,1984




黃河大合唱——流亡·奮起·抗爭2,詹建俊 葉楠,2009




旭日,詹建俊




舞,詹建俊



逆光人像,詹建俊


聞立鵬




聞立鵬,著名油畫家。1931年10月5日生於湖北浠水縣巴河鎮,聞一多先生小兒子。受其影響,聞立鵬從小喜歡文藝作品。1947年入晉冀魯豫邊區北方大學文藝學院美術系學習。1951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幹部訓練班。1958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入油畫研究班。1963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研究班,後留校任教。歷任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教授、油畫系主任,中國油畫學會副主席,中國美協油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



紅燭頌,聞立鵬,1979


聞立鵬是中國現實主義油畫的代表畫家之一,畫風講究精練和諧,嚮往寧靜的崇高,追求悲劇性的英雄主義。他創作了許多歷史人物和風景題材作品。代表作有《紅燭頌》《大火》《紅燭序曲》《雪色山岩》等。其中油畫《紅燭頌》獲新中國成立三十週年全國美術展覽優秀作品獎、第五屆全國美展三等獎、北京美展二等獎,作品《大火》獲北京美展二等獎,壁畫《紅燭序曲》獲首屆全國壁畫展大獎、中國聞一多研究學會榮譽獎,《雪色山岩》獲中國油畫年展榮譽獎。



大地的女兒,聞立鵬,1979


主要著作有《藝術求索錄》《追尋至美——聞一多的美術》等,出版有《大陸美術家選集·聞立鵬卷》《聞立鵬油畫選》。



脊,聞立鵬,2000




志願,聞立鵬




陽光總在風雨後,聞立鵬




聞立鵬 激情歲月 布面油畫 2008年



疾風三號,聞立鵬,2015


杜鍵





1933年出生,油畫家,廣東廣州人。1954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1963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研究班,畢業後留校在董希文工作室任教,後在中央美術學院從事美術教學和油畫創作。先後在中央美術學院附中、中央美院油畫系任教,油畫系二畫室主任、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教授。曾任中央美術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



1977年作 偉人歸來


作品有《黃河激流》、《不可磨滅的記憶》(獲第5屆全國美展三等獎,北京市美展一等獎,由中國美術館收藏)(合作)。作品曾獲建國30週年全國美展三等獎,由中國美術館收藏。

杜鍵 《在激流中前進》 麻布油彩 1963年


杜鍵、高亞光、蘇高禮 《不可磨滅的記憶》 布面油畫 1978年




1981-1984年作 太行山上 蘇高禮 杜鍵 高亞光


靳尚誼


靳尚誼,1934年12月26日出生於河南焦作。1953年畢業於中央美院繪畫系,1957年結業於馬克西莫夫油畫訓練班,並留校在版畫系教授素描課,1962年調入油畫系第一畫室任教。曾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美協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



八大山人,靳尚誼,2006


其藝術實踐和主張,在80年代中期以來影響了我國一大批油畫家向古典主義吸收營養的熱潮。



北國風光,靳尚誼,1976




人體,靳尚誼,1980




塔吉克新娘,靳尚誼,1984




瞿秋白,靳尚誼,1984




驚恐的婦女,靳尚誼,2007




畫家詹建俊,靳尚誼,1994

邵大箴


邵大箴,著名美術理論家。1934年10月出生,江蘇丹徒人。1955年赴蘇聯列賓繪畫雕塑建築學院美術史系學習, 1960年7月畢業後回國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長期從事西方美術史和中國現代美術的研究,其中對西方現代美術的發展及中國當代美術創作研究尤為深入,成就卓著。在研究中大力培植中國現代美術,力促中國美術形態從傳統走向現代。


《現代派美術淺議》《論古代藝術》



曾任《世界美術》雜誌負責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書記處書記、《美術》雜誌主編。著有《現代派美術淺議》《傳統美術與現代派》《歐洲繪畫簡史》(與奚靜之合著)《西方現代美術思潮》,主編《外國美術名家傳》(與奚靜之合作)《現代藝術辭典》,譯有《論古代美術》。



山水,邵大箴




山水,邵大箴




山水,邵大箴


袁運生





袁運生,1937年4月24日生於江蘇南通。1962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董希文工作室。1979年參加首都機場壁畫創作,先後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壁畫系任教。1982年應邀訪美並任教於哈佛大學等幾所大學。1988年起在紐約當職業藝術家。1996年9月返國任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第四畫室主任、教授。曾在國外舉辦二十多次個人畫展。



袁運生擅長以線條造型,將水墨融入油畫語言。此為2013年作品《無際的天空》


袁運生20世紀60年代的作品《頤和園》(布面油畫,44×50cm)


袁運生和他的“機場壁畫”——《潑水節——生命的禮讚》


袁運生白描作品《坐著的傣族婦女》(紙本,135×60,1978)


張綺曼





張綺曼,1941年生於河南。張綺曼教授是中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創建人及學術帶頭人。自1986年從東京藝術大學留學歸來後,根據中國建設發展的需要向高教部提出建立中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申請。1988年獲正式批准,在中國高校專業目錄中增設了“環境藝術設計專業”。




隨之,張綺曼教授擔任系主任的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室內設計系”率先擴大專業,改名為“環境藝術設計系”。繼而全國各地相關院校相繼設立了環藝專業,招生人數不斷擴大。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合併至清華大學後不久,張綺曼教授調入中央美術學院,建立了“環境藝術工作室”(即第二工作室)。為中央美術學院積極開拓發展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並培養了我國第一代環境藝術專業的博士研究生。








薛永年




薛永年,1941年11月生,北京市人,美術史論家,書畫鑑賞家。1965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美術理論系,美術史學師從王遜、金維諾、常任俠,書畫鑑定從學於張珩、徐邦達。攻讀本科期間,曾參與張珩遺著《怎樣鑑定書畫》的記錄和整理工作。1980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研究生班,師從張安治先生。曾獲王森然教授美術史論指導教師獎,獲文化部優秀專家稱號,享受政府津貼,被國家人事部評為國家級專家。


薛永年著《晉唐宋元卷軸畫史》新華出版社 1991年


著有《書畫史論叢稿》《橫看成嶺側成峰》《江山代有才人出》《晉唐宋元卷軸畫史》《揚州八怪與揚州商業》《華嵒研究》《王履》,編有《揚州八怪考辨集》《王翬精品集》《崑崙堂藏畫集》,合著有《中國書畫》《中國美術簡史》等。

薛永年 《華嵒研究》


賈又福





賈又福,1942年生於河北省肅寧縣,1960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1965年畢業,師承李可染先生,以中國北方太行山為創作基地,從事山水畫創作以及美術理論研究。賈又福是我國成就卓著的山水畫家,潛心山水畫藝術創作和中國畫理論研究數十年,曾三十多次深入太行山區體察感悟生活和自然,其繪畫逐漸形成幽邃神秘的山水畫審美風格和語言樣式。同時,賈又福教授還長期從事山水畫教學實踐和研究,逐步確立了一套適應時代進步要求的山水畫教學體系。



賈又福作品 大音希聲




賈又福作品 燕趙雄風圖



賈又福作品 黃土高天夜夜心


賈又福 《太行豐碑》 紙本水墨設色 1984年



賈又福作品 無慾之門 186×176cm 2011年



賈又福作品 明月之詩系列之一 34×34cm 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