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加邓超,绝配

(本文由Sir电影原创:dushetv)

这些年,在骂烂片的事业上,很多影迷养成了一个习惯。

只要张艺谋出新片,就摩拳擦掌。

《长城》是这个习惯的顶峰,Sir还记得,就是前年,自己也卷入口碑战局。

Sir不后悔。

但等到张艺谋拍《影》。

题材、视觉美学、意识形态,每一项都觉得张艺谋有备而来。

万一厚积薄发,厉害了呢?

昨晚首映,Sir终于看了全片。

重归《活着》巅峰?谁这么说谁是骗子。

但回归一个国师的正身?称得上。

在国庆档里,它一览众山小。

在本世纪里,《影》能在张艺谋作品的山头上,插一杆旗,试着问鼎。

这就说说,第一观感——

《影》

SHADOW


1

一场实验:呛血至死的男人

《影》的故事,最早来自《三国·荆州》。

“大意失荆州”的典故,赤壁后的定局之役,关羽周瑜之死。

本子,早在业内传了一遍。

不用说,庞大的制作,还有历史的严谨性,让很多导演望而生畏。

终于还是张艺谋接了,但要大改。

因为他更喜欢另一个故事,他的美国经纪公司CAA,递来一个关于“替身”合谋的剧本。

合二为一,荆州之战多了个“替身”,也就有了《影》。


因此最后的故事已经和三国关系不大了

大场面,张艺谋早拍得够够的了,《影》的重点不在这。

在哪?

——在戏。

张艺谋设置了一个暗流涌动的舞台。



他不知道,在极端暴敛的处境下,一个善人的心,会不会被逼出恶。

而这恶,是即时生成,还是早有预谋?

他想知道。

他还想知道,或者说他忘记了,所以想回忆一下——

在求生的极限时刻,人的那张脸,长什么样。



于是,铺开一张黑白灰色调的画纸,端详一个多钟头,突然在上面撒一桶猩红,看看这山水墨迹的底色,还能坚持多久。

借着商业古装片,搞戏剧实验,像申请了一笔正经项目的科研预算后,躲在小黑屋里研究起黑科技。

这,又是一层“影”。

那《影》的直观感受是什么?

——决绝。阴狠。疼。




(以下涉及剧透,慎用)

沛国大都督子虞(邓超 饰),身体每况愈下,于是开始启用“饲养”多年的替身境州(邓超 饰),意在收复失去的境州之地,顺势篡夺权位。

他给境州取名“境州”,也是因为这个。



沛国之王沛良(郑恺 饰),享乐于王室,表面装着臣服于对手炎国,暗地想利用子虞的豺狼野心,在收复境州后,巩固皇权。



而境州,这个度日如年的苦奴才,只想回到故乡,见失散多年的母亲一面。

沛良压迫子虞,子虞压榨境州。

一个国家的负能量和戾气,都压到了境州一人身上。



80斤钢刀划破胸口和大腿,竹刺插入脊梁,匕首穿透手腕,刀尖顶住肩膀。

境州的眼珠子快瞪了出来。

张艺谋,有意借这个故事,“重洗”他本世纪以来最受争议的“武侠三部曲”。

《英雄》宫殿里的艳丽染布,在这里变成了层次不同、写着狂草行书的纱布,有的透明,有的半透。




《十面埋伏》的竹林,在这里变成一处“静景”,是全片除了黑白灰红之外唯一一处颜色,以静制动,像一处圣地,守着一个秘密。



还有《满城尽带黄金甲》大战后的宫廷赏月宴,江山不及我待,换在《影》,升级成斗兽棋,新的国君,很可能是新的暴君。




那几个被血水呛到说不出话的权术男人,贡献了生涯中最佳的演技,最终也成了这场实验的替身。

海报上的slogan——“谁是棋子?谁的棋局?”

都是老谋子的。

包括电影里两个女人,和一百个伪娘。

2

一次占卜:没有位置的女人

《影》以占卜开篇。



小艾(孙俪 饰)为长公主青萍(关晓彤 饰)算了一卦,卦象说,这个局里,没有女人的位置。

长公主表情不惑。

想必张艺谋更不惑,他的电影里,女人通常都没位置,或者,女人正走在争取位置的路上。

《影》的武学意向,采用了极简的太极阴阳,子虞操练境州,还有境州挑战敌对国大将杨苍(胡军 饰)的移动浮台,都有一个大大的太极。



其实,是给女人留了特殊的位置。

——智慧



病入膏肓的子虞,始终悟不出破解杨苍刀法的窍门,是参透了太极玄学的妻子小艾为他指明了路。

要用女人的身形入沛伞,扭臀曲行,以柔克刚。




破解杨苍三合速杀的大招,就这么练成了。

高潮大战,一百个身条妖娆、面含女色的死士,持伞扭捏御敌,看呆了一百个钢铁直男。



这是张艺谋全片最“现代”的部分。

他也许在描述一个事实——在当今世界,“伪娘审美”的必要性,以及它的势不可挡。

水属阴,女人如水,水漫则丰,其实,《影》到处都是女人。

因为全片一直在下雨。



大雨、阵雨、雾雨,甚至是竹林雾气和暗洞石壁上的流水,一切湿润的水分子,都和女人有关。

水不是没位置,只是水无形。

而血,也是水。

长公主不服命运,最终也躺在一滩血水之中。

伤痕累累的境州回到朝堂,身上落下的“滴滴答答”,分不清是积雨还是积血。

在朝堂之上,没了水气,也便没了小艾的位置。最后的几方杀戮,小艾失去了一切戏剧动作,她只能接受血流成河的事实。



流向哪里,便游向哪里。

是的,《影》里的男女,靠血接连。

张艺谋才是中国最嗜血的导演。

这性格的促成,有段起源——

3

缘起:血与张艺谋

初中时,张艺谋从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被打成造反派、黑五类。

没办法,家境使然。

父亲,是历史反革命+现行反革命,换作今天,是十恶不赦的重犯。

大伯,是国民党军人,久居台湾,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才有了第一次回大陆探亲的机会。

二伯,被定性为特务分子,常常潜伏作案,人,早就失踪了。

张艺谋做事,喜欢低调,未雨绸缪,瞄准了的事,先不吱声,攒着。



卧薪尝胆,方能苦尽甘来。

为什么他要这样?

因为恐惧。

也因为恐惧,他深信,活着的唯一捷径,就是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对大家有用,对国家有用。

这是刻在张艺谋骨子里的信念,是嵌在他染色体DNA上的记号。

直至今天,身为“国师”,正是因为他一直发挥着“有用”。

他练美术,练摄影,练体育。

练就四大绝杀:

刷标语、画主席像、三分球射杀、拍山水。

他的人生经典战役,是在几天之内,把村里每家每户的房门上全部画上毛主席像。

显能耐。表忠心。



电影《活着》剧照

他画的毛主席,是最早的“张艺谋作品”。

和别人的行货相比,他的更大、更艳、更红,无人能敌。

在他的回忆中,有时红色的染料一绺绺从墙上流下来,像划破了身子,血淋淋的。

墙,成了张艺谋肉体的分身,分担了他真实的疼痛。

但张艺谋自己也没少流血,不是被人揍,而是献血。

1971年,他从插队知青,转到陕西省咸阳市国棉八厂,当上了前纺车间辅助工人。

当时为买一台相机,张艺谋献了血,一献献了3年。

累积献血的营养品换来的钱,他买了一台海鸥4型双镜头反光照相机。

所以不夸张,这条摄影文艺路就是用血铺就的。

十年后,他第一次当导演,把人工栽种的高粱地和镇北堡的黄昏拍得如一片血海。




电影《红高粱》剧照

说了这么多,大家应该猜到。

张艺谋,或许就是境州本州。

要摆脱“伪父权”,不得不与“血”为伍。

要存活于世,想活得漂亮,不得不化身工具。

工具化,是张艺谋这代人、这类人的终极价值观。

“这不是个坏词,恐怕我今天也有这个嫌疑。”

如《影》随行。

张艺谋今年68,再过两年就是古稀之年,他还不放弃,还在努力寻找出口。

他的态度仍然积极——

在张艺谋个人短片《迎接影像时代》中,他说:

做好自己,因为影像时代会非常快速的来临,那么就拥抱这个时代好了。



张艺谋一直想做好自己,但他同时知道,“做自己”不等于“不管观众”,因为电影毕竟是公众产品。

就像片中子虞说,“家和家不一样”。

一个是小家,一个是大家,一个是出生地,一个是训练场。

境州自己也不知道,打开那道门,是否就能收获另一片天地(或许依旧是阴雨绵绵?)。

好了,这是Sir对国庆档大片《影》的第一观感。

其实对《影》的其他观感,更在张艺谋其人。

就像《影》的90分钟纪录片《张艺谋和他的影》。



它不仅记录了团队如何以“用好每个道具,死磕每个镜头”诠释匠心,很多人也都在聊张艺谋。

邓超在片中说,小时候看他的电影长大,现在终于演他的电影,感觉很复杂,很想把自己最好的部分演给他看,甚至更想试着挑战他。

这也提醒了Sir——

从少年时看的《红高粱》开始认识张艺谋,逐渐看着他固守、他打开、他尝试、他再尝试……

看到了张艺谋的局限。

更看到了张艺谋的坚持。

微博搜索关注:毒舌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