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的故乡:这几十座被水淹没的城市,有没有你的家乡

水下古城

水下古城

大家都知道,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国家百废待兴,因此修建了很多的水利设施,水利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但是修建水库等设施牺牲了库区人民的利益,几十年来,有多座城市因为修建水库而永远的沉入了水中,再也不见天日,以下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因修建水库而被淹没的城市,有你的故乡吗?

三峡水库

三峡开闸

河北省:

原怀来县城:为怀来镇,1950年修官厅水库而淹没,县城迁到沙城镇。

山西省:

古楼烦县城:为楼烦镇(旧镇),民国时仍为镇,1958年修汾河水库而淹没,楼烦镇西迁到何家庄。

原平陆县城:1960年因修建三门峡水库被淹没

浙江省:

原淳安县城:为淳城镇(贺城),1959年因修新安江水库(今千岛湖)而淹没,县城迁到排岭镇(今千岛湖镇)。

原遂安县城:为狮城镇,1959年因修新安江水库而淹没,该县在1958年并入淳安县。

安徽省:

原石埭县城:为广阳镇,1959年因修陈村水库(今太平湖)而淹没,该县于同年并入太平县,原广阳镇建制撤消另建广阳乡。1965年以太平县和贵池县各一部分另建石台县,改驻七里街。

原金寨县城:为金家寨镇,因修梅山水库而被淹没

福建省:

原古田县城:为玉屏镇,1958年国家建古田溪水库,驻地淹没,古田县迁至距旧城西南9公里的罗华乡庄洋里另建新城镇。

江西省:

原分宜县城:为安仁镇,后改名钤阳镇,位于钤冈岭北麓。1958年,由于兴建江口水库,县城迁往分宜镇。

原武宁县城:为古艾镇,1970年因修柘林水库沉入水底

河南省:

原淅川县城:1960年代末因修丹江口水库被淹没。

原阌乡县城:1956年国家修建三门峡大坝,根据国家政策阌乡县城需要淹没,因此县城搬迁,一部分搬迁到县城东南5里,行政划分归灵宝市西阎乡管辖,取村名“阌东村”,有人也叫“东迁建”,另一部分搬迁到阌乡县城西南5里, 行政划分归灵宝市阳平镇管辖,取村名“阌乡村”也叫“阌西村”还有人叫“西迁建”。

湖北省:

原均县城:1960年代末因修丹江口水库被淹没。

原郧县城:1960年代末因修丹江口水库被淹没。

原巴东县城:为信陵镇(旧镇),近年来因修三峡水库而淹没,巴东县及信陵镇迁向南10里的西壤坡。

原秭归县城:为归州镇(旧镇),近年来因修三峡水库而淹没,1991年秭归县迁到茅坪镇剪刀峪,2001归州镇迁到东6里的陶家坡。

原兴山县城:为高阳镇(旧镇),近年来因修三峡水库而淹没,1992年高阳县迁到古夫镇丰邑坪,2004高阳镇就地搬迁。

湖南省:

原沅陵县城:因为修五强溪水库,原沅陵县城被淹掉一半

原保靖县城:因为修建凤滩水库,县城被淹了大半

重庆市:

原奉节县城:为永安镇(旧镇),近年来因修三峡水库而淹没,2000年奉节县迁向西16里的三马山,2002年永安镇迁到新县城。

原巫山县城:为巫峡镇(旧镇),近年来因修三峡水库而淹没,巫山县和巫峡镇迁向东2里。

原丰都县城:为名山镇,近年来因修三峡水库而淹没,2001年县城跨江迁往三合镇

原云阳县城:为云阳镇,近年来因修三峡水库而淹没,1992年云阳县迁至双江镇青龙嘴。

原开县城:为汉丰镇(旧镇)),近年来因修三峡水库而淹没,开县迁向小江对岸的驷马乡。

四川省:

原盐边县城:为健康镇,1991年因二滩电站修建而淹没

原汉源县城:为市荣镇,因修瀑布沟水电站即将被淹没

陕西省:

原朝邑县城:1958年,修建三门峡水库,朝邑县境内大面积被淹,成为库区,大批居民要移民他乡,而朝邑县城也在滩下,将遭水淹,因此也要迁到这塬上,于是在现在这个镇的地方修建朝邑县城。但后大荔县与朝邑县合拼为一县,这个朝邑县城的地址就是现在的朝邑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