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奥又开始“批发”大使?明星代言头衔真是越来越看不懂!

前几天,迪奥大使家族又新增了3位成员:杨采钰、韩东君、雷宛萤。

细心朋友可能已经发现,从陈飞宇、赵丽颖到Angelababy、王子文,近两年时间,迪奥官宣过的大使简直两只手都快数不过来。在迪奥官方社交平台搜“大使”,足足能出来244条结果。连网友们都忍不住调侃:迪奥这是在“批发”大使?

迪奥一口气官宣三位“大使”引争议

9月19日,迪奥正式宣布“ 新生代人气女演员杨采钰,新生代人气男演员韩东君,知名艺术策展人、收藏夹雷宛萤”成为其香氛世家新晋大使。

消息一出,各界舆论风潮便迅速涌向迪奥。就评论而言,虽说也有人对此次合作持认可态度,但整体看来,质疑的声量似乎要大一些。

我们都知道,奢侈品牌通常崇尚简而精,因此大多数情况下其代言人、形象大使都只会有寥寥三两位,部分“高冷”顶奢品牌甚至从未有过代言人。

反观迪奥,今年2月份时候,迪奥就已一口气官宣5位香氛世家大使,其中包括人气演员黄景瑜、珠宝设计师万宝宝、知名艺术家刘丽杰等。

短短几个月后,又一口气官宣3位香氛世家大使,这一系列行为着实让不少人大跌眼镜。

“迪奥也奇怪了吧,脑子还清醒吗,想捞钱也不是这个玩法吧”

“low出天际,不是说这些人不好,但是格调不够吧”

“希望其他奢侈品牌继续保持矜持,千万不要学迪奥”

网友们的一句句调侃未必能代表所有消费者观点,却也传达出一个疑问:品牌大使这个头衔,到底还有没有“含金量”?

明星代言头衔套路多?

“全球代言人”“区域代言人”“品牌大使”“品牌挚友”“首席体验馆”“首席惊喜官”……自从流量这股风潮在品牌圈中吹起,明星代言头衔就开始花式玩转创意,只有你料不到,没有品牌们想不出。这些头衔看上去只有一两个字之差,实则区别巨大。

虽说品牌们并未对与艺人合作关系亲密度给出过明确等级划分,但从过往案例中还是可以基本判断出:品牌代言人>品牌大使>品牌挚友。

简单来说,所有花里胡哨头衔里,品牌代言人“含金量”依然最高。

品牌选择代言人往往非常谨慎,不光会考虑其“咖位”,还会将明星与品牌调性是否相契合等元素纳入参考指标进行综合权衡。也就是说,被选为品牌代言人,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该品牌对一位明星的高度认可与青睐。

相比之下,品牌大使、挚友等头衔就更加侧重于商业带货板块价值,主要起宣传作用。

以迪奥为例,即便其“品牌大使”头衔已经被调侃成“批发”,但它官宣过的代言人数量却依然屈指可数,可见不同称谓背后实际权益相差甚远。

至于品牌们与明星IP合作,为什么要巧设这么多头衔,原因也很简单。其一,多元化合作方式能帮助品牌有效规避营销风险。

这道理,大致与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相似,品牌如若将自身对外形象标签全压在一位明星身上,所需承担风险太大,因此建立“代言家族”成为众多品牌不二选择。

当然,花式代言风潮的盛行,也离不开粉丝经济强势发力。用不同头衔,锁定不同圈层消费者,越来越多品牌尝到粉丝经济甜头,感受到粉丝强大购买力,自然也就乐此不疲地频频向流量明星们抛出橄榄枝。

品牌IP与明星IP合作本身是互有得益营销事件,这一点毋庸置疑。不过,品牌们最好不要为了刷一时存在感,罔顾自身调性,盲目信奉热度至上原则,否则等哪天流量这阵风一过,你的品牌恐怕就再难屹立于市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