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7校联合办学,竞争“华东五校”,武大、浙大双双崛起

在国内高等教育的大环境中,随着新一线潜力城市的崛起,华中地区的武汉,华东地区的浙江、南京、合肥,为本地区的著名高校,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为高校学生的实习、就业、落户,提供了更为优越的成长平台。


​比如,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在武汉光谷创新平台中,展现出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发展实力,同时也新引力小米、大唐电信、科大讯飞等科技信息企业扎根武汉;浙江大学在互联网创新之城杭州,发挥出了创新创业的独特实力,其毕业生的创新成果影响全行业,并成立了专门的“创新创业研究院”,赢得了“学生创业率最高的大学”之称。

一、武汉七校联合办学

如果仅以单个高校的实力比较,武汉的顶尖大学与华东五校成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武汉七校联合办学,共享优势教育资源,共同取长补短,携手培养优秀人才,则具备了抗衡华东五校的教育实力。武汉七校联合办学,又称武汉七校联盟,武汉地区七所教育部直属高校之间共同实施联合办学模式,根据“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平等互利,相互促进”的原则,七所知名高校从1999年开始合力办学,这些高校的学生可以跨校、跨学科辅修第二学位。

​​

华中7校联合办学阵营,由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7所全国重点大学强强联合,各自具备机械工程、遥感科学、光电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车辆工程、地质科学、农学、财经类、政法类等专业优势与王牌学科。七所知名高校的学生,可以选择联盟高校中任何一所大学的公共选修课或特色优势专业课,通过考核之后,便可以拿到双学位,相当于“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可上七所名校”。

到现在为止,中国武汉地区重点大学之间的七校联合办学阵营,是中国大陆持续时间最长、合作范围最广、实质参与高校最多、受益学生最多的一种联合办学模式。具体而言,七校联盟高校的本科生,可相互跨校选修课程,修满50个学分,即可拿对方高校的学位证。对于武汉七校联盟的合作方式,校方表示, “七校联合办学”将一直办下去,但是有可能限制合作办学的规模,相应提高辅修第二学位的门槛,增高第二学位的含金量。

二、华东五校的优势

​华东五校,具体指的是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民间对中国东部沿海华东地区和长三角经济区五所顶尖高校的统称,简称“华五”。“华东五校”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21世纪初的网络论坛中,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迅速在高等教育的网络环境中传开,并被广为接受。

华东长三角经济区内的这五所大学一般被认为是中国大陆高校中实力仅次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学校。华东五校中,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位于中国直辖市上海,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分别位于江苏、浙江、安徽三省的省会城市。华东五校均是国家部委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

从目前的教育格局来看,华东五校不仅具备地理位置上的明显优势,在科研经费的投入、国内外领军人才的引进、科学创新实力等方面,具备先发优势。因此,武汉七校与华东五校相比,仍然有较长的路要追赶,但是联合办学模式,将利于武汉七校的某一所高校,比如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及时追上华东五校的成员高校。

对于武汉七校重点武大、华科、武汉理工、华师、华农、中南财大等高校,以及华东五校的复旦、交大、浙大、南大、中国科大等顶尖高校,在未来的发展前景层面,大家有哪些补充看法呢?欢迎大家一同交流、讨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