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立秋和處暑

二十四節氣(24 solar terms),是指中國農曆中表示季節變遷的24個特定節令,是根據地球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變化而制定的,每一個分別相應於地球在黃道上每運動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

二十四節氣,於中國先秦時期就已經訂立、到漢代完全確立的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是通過觀察太陽週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它把太陽週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週而復始,既是歷代官府頒佈的時間準繩,也是指導農業生產的指南針,日常生活中人們預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針,是中華民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成果和智慧的結晶。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在國際氣象界,二十四節氣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2017年5月5日,“二十四節氣”保護聯盟在浙江杭州拱墅區成立。

二、二十四節氣

立春 雨水 驚蟄 春分 清明 穀雨 立夏 小滿 芒種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處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古人對二十四節氣的情懷有不少流傳後世,如今我們能欣賞到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文化遺存,是一件挺有趣又很幸運的事情。關於二十四節氣的詩句有哪些你知道嗎?你瞭解嗎?今天君藝拍給大家收羅了關於立秋和處暑的詩詞大全,僅供賞鑑。

立秋:預示著秋季即將開始,天氣逐漸轉涼。不過暑氣並未盡散,還有氣溫較熱的“秋老虎”之說。

立秋,是一首描寫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情形的七言絕句詩,作者左河水。該詩採用寫實的手法,以短短四句28字,描寫了梧桐葉初落的入秋景象;農民們信步於稻花田間的小路,對豐收在望的水稻喜有評說。同時,表達了雖然已立秋,但氣候上還存在“秋老虎”,樹上還有寒蟬鳴唱的情景。作品發表後還被中國網等網站的文章引用。

《立秋日》

平日本多恨,新秋偏易悲。

燕詞如惜別,柳意已呈衰。

事國終無補,還家未有期。

心中舊氣味,苦校去年時。

處暑:“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代表暑天即將結束,天氣由炎熱向涼爽過渡。

導語:處暑,暑氣隱退,正值新秋時分。在初秋的時光裡,多愁善感的詩人們總會詩興大發,留下點什麼見證,見證他們關於處暑關於新秋的感懷。

《處暑》

宋 蘇泂

處暑無三日,新涼直萬金。

白頭更世事,青草印禪心。

放鶴婆娑舞,聽蛩斷續吟。

極知仁者壽,未必海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