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给的意见,总是得不到对方的认同?

向日葵心理咨询中心创办人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知名关系亲子专家

胡慎之心理

有一个亿万富豪,事业各方面都做的非常成功。

他来找我做咨询的原因是:没人能好好地说话,心里特别憋屈,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至于缺少了什么,他说不上来。

平常,在生活中,他是一个十分有担当,很多事情都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的人。他说:“我总是能在很多的繁琐中,找到最准确的那条路。做生意如此,跟别人交往也是如此。”

我观察到,他在跟人交往的时候,脸上总是堆满了笑容,那种笑容,很有感染力。

咨询了三次之后,他给了我一句反馈,“老胡,跟你说话很爽。”

我尝试着去理解他这句话的意思,然后说:“是能够让你很舒服的说话, 不打断你?”

他说:“是的,在你这,我想说就说,不想说就不说。我有一些问题或有一些情绪的时候,你能很坦然,很淡然地给我一些回应。虽然话不多,也没给我出任何主意,但这种感觉实在是太棒了。”

他太太是一个特别焦虑的人,所以,他很少跟太太讲公司的事情。但是,太太喜欢问,当他说了一些公司里的难处或其它的事情时,她会比他先生更着急。

其实,有一些事情是他自己能去解决的,跟她说话,我只是想谈谈自己的感受而已。比如:谈到某件事情的时候,有时会很郁闷,有时会有一些挫败感,有时会比较焦虑,太太看到他这样子,会关心的问,“怎么了?”看到她,想想,最后还是没说。

在亲密关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

夫妻间关系很紧密,一方表达出了某种情绪或感受性的东西,另一方可能会立刻激发起一些反应。

很多夫妻之间的争吵,是因为这种特别紧密的,你我不分的感觉引起的。

1、我们不擅表达感受

我们经常说,“这些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何必斤斤计较。”然而,鸡毛蒜皮只是一个表象,更多的是内在,我们彼此间的一种情绪传递。

有一个成语叫“恼羞成怒”,恼了,羞了才会成为怒。

所谓的“恼”,是指你能感觉到自己遇到了特别不公平的事情,同时又无能为力,所以,会很懊恼。

所谓的“羞”,是指我们对自己的一些诊断,如:愧疚,自责,羞耻的体验。这几种体验,我们很能去表达。

相对来说,我们不太擅长去表达自己羞耻的感受,“我觉得我很愧疚”,“我觉得我很自责”,“我觉得我很害羞”......

有一次,我对助理发火了

发火的原因,一方面是工作压力大,渴望有多一点的掌控感。另一个方面是在关于交代工作的讨论中,另我有一些不舒服的地方:我每说一句话,对方就说三句,而且,这三句话中有两句是在表达“我没有做错什么”的意思。而且,还有一句是“你之前就是让我这样做的”,带有指责性的表达“我没错”。

几个回合以后,我被激怒了。

工作没有半点推进,变成了“对错”的较量。那时,我非常气愤。

当时,懊恼和被指责后的羞愧感被激起,我直接发火了,当时还摔了一只录音笔。

过后想想真是损人不利己的事。

最后,对于我自己发火时带有攻击的成分对对方道了歉,同时表达了自己当时的感受。

为什么我们不擅长表达这些感受呢?

因为在我们很小的时候,我们没机会去把这些感受表达出来。大多数时候,我们是直接被爸爸妈妈的感受扔过来强加在自己身上的。

我一直都非常认同科胡特的一句话,他说:“没有共情能力的妈妈,在婴儿焦虑的时候,她会感觉到恐慌。”意思是,当妈妈没有共情能力的时候,看到自己家的婴儿在哭闹,她会特别的恐慌,不知道怎样去跟婴儿真正的共情。并且,特别渴望自己的孩子能马上停止哭闹,而让自己少取体会那种恐慌感。

其实,这时婴儿的哭闹是在传递某种需要,妈妈不理解,会很恐慌。

慢慢地,等孩子再大些,需求更多。面对孩子的很多需求,妈妈更焦虑的。

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一个【场景】:当孩子在学校里发生了一些事情时,回到家,跟妈妈说,妈妈会用各式各样的方式来帮忙解决。实际上,孩子说的是一件已经发生了的事情。例如,在学校跟别人吵了一架,心情十分郁闷,回到家不开心。在这样情形下,孩子的郁闷被妈妈看到了,很着急地问,“宝贝,怎么了,你好像不开心”。

接下来,孩子跟妈妈说了学校发生的事后,妈妈便开始热心的给孩子分析这件事,评价孩子做的这件事是对还是错,最后,马上给孩子找到一个合适的解决方案。

通常情况下,孩子会不想说话。

不想说话的原因是妈妈没有真正的去体会到他们的感受。

我们可以看到,没有太多共情能力的妈妈,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自恋的妈妈。在北京大学徐凯文关于“空心人”的研究中,这样的妈妈被称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胡慎之心理

2、一则故事

前几天,我在花城广场里看到一对小情侣坐在板凳上,他们俩似乎在吵架。

吵架的过程非常有趣。由于好奇,想了解他们是为什么吵架,因此,停下了脚步,坐在旁边偷偷地听了一下内容。

这个不太厚道,有点窥探别人隐私的感觉。

听到那个女孩说,刚刚到一家新公司上班,没多久,跟公司一个同事发生了冲突。冲突发生后,女孩心里非常郁闷。

男友听到后,尝试着去安慰她。但越安慰,女孩越难过,紧接着开始责怪男友,说他没用。如果有用的话,她就不用去那家破公司上班了,不去上班也就不会遇到这些破人,后面也不会发生这件事。

说话的时候,她的语速非常快。

男友呢?在旁边拼命地安慰,“都是我的错,以后你就......”(总之,就是给到一些处理意见。)

男友一直想去为女友承担一切,女友作为一个成年人,遇到人际关系的冲突或其它方面的事情,是必然的。

人在江湖漂,怎么可能做到跟别人一点冲突都没有?

当我们遇到冲突的事情时,内心会有一些挫败感或沮丧感。这些感觉我们无法去表达,会特别希望有一个人能理解这一点。

她男朋友没有做到,从头到尾,一直在承认自己的错误。

那个女孩呢?把自己人际关系的冲突,以及自己的挫折感,都归结于是男朋友没用。

这种现象在夫妻间也经常会发生。

很多女性,尤其是在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后,内心会感到难过和悲伤。然后,把自己遭遇到的事情和感受,怪罪到自己家的丈夫身上,认为是丈夫没用,如果丈夫有用的话,自己就可以怎样怎样了。

这就引申到一个最基本最本质的问题:在人际关系中,彼此间没有边界。没有边界的关系,类似共生的关系。

共生的关系就是,我所有的事情都由你来承担,你要给予我,为我的一切负责,包括我的情绪。

总之,类似于你我不分的状态。

3、母婴关系

在母婴关系的早期,婴儿对自我的认同,来自于妈妈对待他的方式,也是心理学上所说的“镜像自我”。

如果妈妈对待婴儿的方式,是一个可爱的宝贝,那婴儿就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可爱的宝贝。如果妈妈对待婴儿的方式,让婴儿感觉到妈妈在嫌弃他,那他就会自认为自己是一个累赘。

这是婴儿在早期时期,跟母亲建立关系的方式。

婴儿从妈妈脸上的表情,眼神等各种被对待的方式中,去发展自我。

假如婴儿遇到的是一个特别焦虑的妈妈,在婴儿哭闹的过程中,妈妈脸上表现出的是一种特别焦急,无奈和无能为力的感觉或比孩子更焦急,更无奈时。婴儿会看到妈妈脸上的神情,会无意识的以为,是不是自己弄的妈妈不高兴了?

婴儿无法理解,妈妈是因为自己的焦虑感,才表现出那个样子的。且妈妈内心特别渴望婴儿能恢复到她能掌控的状态下。

比如,婴儿哭闹了,妈妈会赶紧上去安慰,平复婴儿的情绪,告诉孩子不要哭,不要哭,不要哭。

在这过程中,妈妈无法去承受自己焦虑的感觉,会采用立刻满足的方式去平息婴儿的哭闹。婴儿在心里会觉得自己是无所不能的,好像一哭一闹,就能得到满足。

同时,婴儿会觉得妈妈对他的情绪没有做到足够的包容和接纳。只要婴儿表现出那样的情绪,妈妈脸上的表情就会是那样子。

在成年的状态中,当我们遇到了一些小麻烦,跟父母说时,他们会比我们还着急,然后立刻给我们很多建议。此时,你会感觉到自己有一些东西是不能表达的。

就像我前面的那位来访者一样,他无法对太太去表达自己的事情,一旦自己把一些东西表达出来,反而会激发起对方的焦虑感。

当对方因我们表现出焦虑感时,我们还要返过头去照顾对方的情绪,告诉对方,“我是爱你的,我不想让你感觉到特别麻烦......”

所以,很多孩子在成年的状态下,开始报喜不报忧了。

4、故事分析

在广场上遇到的那对小情侣,他们相处的模式,是这样的:

女友向男友宣泄情绪时,男友感到自己被女友责怪了,女友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自己没有保护好,自己无所不能的感觉被打破了。

这是一种特别自恋的感觉。

打破虚假自恋的方式很简单。当对方没有按照我们理想的方式去行为或表达时,当对方不在我们的掌控之中时,我们的自恋就被打破了。

自恋的状态一旦打破,我们就会像那位男友一样,特别慌张。

虚假自恋被打破后,我们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所以,他必须去拼命地安慰男友。安慰的目的是希望女友的这种情绪能瞬间停止,恢复到他理想中的样子。这样,男友就可以继续维护自己自恋的感觉了。

这是第一方面。

胡慎之心理

第二方面是,女友在公司遇到的麻烦事,好像会增加男友自己的麻烦。

内心中,我们会非常渴望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东西是按照我们的意愿进行的。

如果你发生了不好的事情,等于给我增添了麻烦。

孩童的时候,我们做事慢了一点,妈妈会很焦虑,然后一把抢过来,神情是非常不耐烦的。这个神情呈现出来的意思是:你给我添麻烦了。

尽管妈妈为孩子付出了很多,做了很多的,孩子仍旧会觉得自己是一个麻烦。之前写过一篇文章,里面有谈到一个观点:一个自恋,焦虑的妈妈,一定有一个慢性子的孩子。

有些孩子做事情特别慢,妈妈呢?则在一旁特别焦躁,特别急。

其实,孩子没有别的方法,不敢跟妈妈发生正面冲突,于是,用慢吞吞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相应的,孩子会通过制造麻烦的方式来跟妈妈建立一种关联。孩子的拖延,沉默,有时是对妈妈的不满和愤怒。

沉默,在精神分析里的解释是:攻击的一种方式。

沉默的概念是,把我和你之间的关联切断,拒绝跟你说任何话。

很多孩子,在父母训斥的时候,头低着,眼睛看向地面,不想看自己的父母,父母在那讲很多。训斥也好,辱骂也罢,讲大道理也无所谓,对孩子来说,他的内心肯定是非常愤怒的,同时也会有无能为力的感觉。因此,用沉默的,切断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维护自己的存在。

第三方面,男友不能去听女友说的是什么,因为有些事对他来说,可能是什么都做不了的。

当男友感觉到什么都不能帮女友做的时候,他会有一种羞耻的感觉。

一个内心觉得自己无所不能的人很容易被小小的挫折打败,他没能力去承受这种挫败的感觉。

因此,他希望这个世界能按照我的希望来运行,会希望对方能按照我的方式去做。

如果对方不按照我的方式去做,有自己独立的感受,意见或思考时,这对他来说,是不能接受的。

当你我不分的时候,对方说的每句话,都有可能是针对自己的,都会激发起我们自己的焦虑感。

14年暑假,我带孩子去徒步。

路程很辛苦,7天在平均海拔3500以上的山里,每天行走30公里左右,体能消耗很大。

儿子到了第三天的时候,开始不停的说,“我快要死了,我快要死了......”。当时,我听到他这样说的时候,心里很焦虑,甚至怀疑带他徒步是不是一个错误的决定,于是,我开始去阻止他这样说。

用讲道理的方式,噼里啪啦地讲了一大堆。

儿子最后用一句话直接把我的自恋感打破了,他对我说:“老爸,我这样说,是自己给自己打气的一种缓解压力的方式你THINK TOO MUCH(想太多)”。

胡慎之心理

5、怎样好好听别人说话

能听别人说话,能允许别人表达情绪,这需要一种很强的能力。

第一,这种能力肯定是要你我分开的。

你的情绪是你的,不是我的。你的难题也是你的,不是我的。

在我们无法区分你我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对方的情绪是因我而起的。

许多人在成长过程中,经常会给妈妈贴上一个标签:我会成现在这样子,都是因为你。

而当妈妈有情绪的时候,孩子就会觉得是我的错,我必须帮妈妈去解决这么问题。

一方面孩子可能会用一种讨好,取悦,主动承认错误的方式。另一方面,孩子会觉得是自己做错了,然后体会到羞耻的感觉。然而,这种感觉太糟糕了,无法承受,于是,把这些东西扔给了对方。

第二,听人说话,需要我们有一种抱持住的能力。

所谓的抱持住,是指孩子遇到挫折或难受,作为家长,你要慢慢地把孩子一把抱住。这时,孩子会很悲伤,会拼命的哭泣,你抱住他,告诉他说,“妈妈在”。

在这里边,我们不需要去给予太多的东西。

因为悲伤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它不是我们人为造成的,更多的是一种自然规律。遇到了一些事情,我们总免不了会去悲伤。比如:跟孩子玩的很要好的一个小伙伴忽然之间转走了,孩子舍不得,很难过,非常的悲伤。这时,你可以去一把抱住他,轻轻地抚慰他,不要去说他,或劝慰他说:“以后还会见面的,你不要悲伤了......”

悲伤是一种情绪,很多情绪是需要孩子去承受的,这也是他们生命中的一个课题。

劝说或者安慰,很多时候,没有什么意义。

当你的好友来找你,跟你说,“我失恋了”。

有的闺蜜会要你跟她一起去骂他“渣男”。有的闺蜜会拼命的安慰你,让你想开点,天下芳草遍地,何必单恋一支,然后给你出各种主意等等。

其实,这时候,闺蜜最应该做的就是静静地听好友说说自己的感受,你在一旁听,这就是一种真正的在妈妈怀抱里被抱持的感觉。

第三,能够好好听别人说话,是能分清前面的两个的同时,还要非常确信自己不是无所不能的,我们要能接受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

我们经常说,“管不好自己事情的人,喜欢去管别人家的事。”

在管别人事的过程中,我们会忽然发现,自己有掌控别人生命和生活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能满足我们无所不能的感觉。

曾有一位咨询师回馈给一位抑郁症患者一句话,这句话让该患者感觉很有力量。咨询师是这样说的:“你现在的问题,说实话,我也不知道怎么办,但非常感谢你能信任我,跟我说。”

这是很好的感觉,这是真正的被共情的感觉。

这等于咨询师在告诉那个来访者,有些事,我确实无能为力,但我能接受。

胡慎之心理

6、不正确的对待方式

在亲密关系中,我们经常会有一些错误的言语或行为产生。

这时,我们对待的方式有两种。

第一种对待的方式是:用力过猛。

用力过猛的帮对方解决问题,出主意,给建议。说白了,这些都只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自恋,希望自己不要因为对方这样子而感到特别焦虑而已,解决的是自己的焦虑。

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就没办法好好的听别人说话了。

这被我们称之为“用力过猛”。

第二种对待的方式是:直接被隔离,冷漠的对待。

冷漠的对待,就是我们连对方的情绪,触碰一下都不行

会直接说:“你自己不好,你自己不行......”紧接着就是冷漠的对待,不愿去搭理对方。

这两种方式都是为了回避自己,因对方的情绪扰动我们的情绪。

当然,有时,我们也是用这两种方式来对待自己的。

能够好好的听别人说话,真的是一种能力。

这种能力是我们能够修炼的。

在我们对自己有更多的觉察,更多的理解,并理清原始的母婴关系对我们现在造成的影响后,慢慢地,你真的能够去听对方说什么,能够看到对方,也能真正的接纳和包容对方。

有时候,对方在说话的时候,专注的看着TA,去体会TA,就足够了。

< the end >

胡慎之,知名亲子关系专家,向日葵心理创始人,向日葵爸爸。新书《陪孩子度过生命第一个三年》、《父母的教养,孩子的成长》、《高情商沟通术》京东当当热销中。公号:胡慎之(hushenzhix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