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關條約》,日本爲何割占台灣和遼東半島

甲午中日戰爭戰敗,清政府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在條約的割地條款裡,日本為何青睞臺灣和遼東半島呢?

首先,從地理位置上看,臺灣處於西太平洋“第一島鏈”上的樞紐位置,又是集攻守於一體的戰略要塞,歷來有“七省(桂、粵、閩、浙、蘇、魯、冀)之門戶、東南之鎖鑰”的稱謂,而遼東半島則是拱衛京津地區的天然屏障之一。就如同一隻巨蠍,蠍的兩隻毒鰲鉗住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其毒尾則甩向臺灣。可見,臺灣和遼東半島戰略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其次,從割佔的目的上看,臺灣既是日本傾銷商品、掠奪原料和資本輸出的理想場所,又是其西進中國大陸的跳板;而據有遼東半島,勢必對京津地區構成嚴重威脅,給清政府以更大的壓力,從而便於在政治上對其施加影響和控制,同時又可進一步蠶食中國東北地區。總之,佔有臺灣和遼東半島,日本可以從南北兩個方向達到遏制並進一步侵略中國的目的。

第三,從戰略上看,日本佔有臺灣和遼東半島兩地,不僅使其拓展了大片領土和海域,而且還與日本本土構成了一個互為特角“三位一體”的戰略格局,對其南下東南亞、北上東北亞形成更為有利的態勢,在地緣政冶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日本在《馬關條約》中割佔臺灣和遼東半島,充分暴露出其“海洋政策”(海洋政策就是佔領或控制日本以南海域諸島及東南亞地區的政策)和“大陸政策”(大陸政策就是佔領朝鮮、“滿蒙”,後來包括西伯利亞地區的政策)並舉的侵略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