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增尼玛拿下“好声音”冠军

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总决赛2018年10月7日在北京鸟巢举行。这一届决赛多少有些冷门,手握两位五强选手的导师周杰伦依然没能改变自己“陪跑”的命运,被寄予厚望的能用AI写歌的学霸宿涵第一个被淘汰——继去年扎西平措之后,“好声音”又为自己选出一位藏族冠军——旦增尼玛。



或许是因为生活在距离天空最近的高原之上,我们总能在藏族歌者的歌声中收获天空般的悠远和纯净。来自青海的藏族小伙旦增尼玛就是这样一位歌者。参加“好声音”之前,他是青海民族大学的一名团委老师。他曾说,从未正式学过音乐是自己一直以来的遗憾。不过,旦增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家中浓厚的音乐氛围。生长在有着15个家人的大家族里,每次全家人一起聚餐,都要从奶奶开始轮流唱歌,“先是奶奶唱,接着是爸爸、妈妈……按照年龄大小,全家人都要轮流歌唱”。旦增尼玛的奶奶曾经是当地的一名歌手。旦增尼玛还记得,自己三、四岁时,有着嘹亮歌喉的奶奶就常常唱山歌给自己听,耳濡目染之下,他也对故乡的山歌充满感情。

与家里其他人不同的是,旦增尼玛也喜欢唱流行歌曲。同样是在三、四岁的时候,旦增尼玛和村里人一起,去亲戚家的电影院里看电影。一次,看完《水浒传》时,电影主题曲响起,旦增尼玛对第一次听到的旋律着了迷。他学唱这首歌,汉语的歌词不会就随意唱,尽管语言暂时有障碍,但这旋律他却一听就会,从此就喜欢上了流行音乐。耳濡目染拥有藏腔的民族特色,同时还热爱流行音乐,这让旦增尼玛萌生了自己的想法。“我想找一个这样的机会,让更多的人知道我对音乐的态度,通过这个舞台,我想把自己的民族山歌唱腔融入到流行歌曲里面,把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融合到极致”。

“好声音”盲选阶段,他用一首《隐形纪念》让李健、庾澄庆、周杰伦三位导师纷纷转身,李健听到一半激动得忍不住脱下自己的西装外套,他说自己“感受到那种很清澈的心意,是来自心灵的声音”,这也让旦增尼玛被网友戏称为“把李健的衣服都唱脱了的人”。导师对决阶段,旦增把民族的山歌唱腔融于流行歌曲改遍而成的《月牙泉》,唱尽无穷的思乡之情。看完他的表演,导师李健评价:“没想到你发挥得很好,平时有时候会紧张,可能还是因为想到了自己的家庭,可能有一股力量在支撑着自己。”凭借稳定的气息控制以及在民歌与流行间的自由切换,旦增成为七强阶段李健“东北虎”战队硕果仅存的学员,李健曾因此调侃自己和旦增尼玛是场上的“孤儿寡母”。没想到,这对“孤儿寡母”竟然在决赛中一路逆袭,最终夺冠。

旦增的夺冠让首次担当导师的李健很兴奋。决赛后接受采访时,他坦白整个赛季自己的心情一直忽上忽下,有着初来乍到者的新鲜感和忐忑。“这个舞台不仅对于选手也包括导师在内,都是进一步学习音乐、拓展视野的机会。”相比于自己的学员夺冠,他更看重的是“好声音”对于原创音乐的推动力,“中国乐坛最缺少的还是原创音乐,期待这个舞台上能继续贡献优质的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