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示”变“公布”下面藏着什么

一个文学奖项有没有价值,关键在它有没有公信力,如果没有公信力,再多的奖金,再高的级别,也没有任何价值,充其量不过是“排排座吃果果”的游戏。中国的文学奖项多如牛毛,备受质疑的多,有公信力的少,而文学奖评奖屡出丑闻,每每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近几年无论是“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国家级的文学奖评奖,还是地方性文学奖评奖,都常常闹出不小的风波。比如,这次的四川文学奖评选就被质疑没有公信力。

针对近日公布的第九届四川文学奖评奖结果,攀枝花诗人曾蒙发表文章《四川文学奖曝黑幕,主任给副主任评奖》,认为“评比过程存在漏洞,监督机制形同虚设,评选过程缺乏公正性”, 主任给副主任评奖,随意增加获奖名额,评奖结果不公示,直接公布评奖结果……对于《第九届四川文学奖评奖办法》中“公示”变成“公布”的修订,评奖办公室称,因工作疏漏,这一重要修订未及时对外发布。评奖办公室负责人已向省作协党组作了深刻检讨,评奖委员会诚恳向公众致歉。试问评奖办公室能随意修改“评奖办法”吗?修改的“评奖办法”公示了吗?或经作协党组或作协主席团审订了吗?修改“评奖办法”是不是有“萝卜评奖”的嫌疑呢?

所谓的“主任给副主任评奖”,是说在散文杂文组的5名评委中,有2名为主办方四川省作家协会公职人员,其中邓子强是四川省作协办公室主任,而四川省作协副秘书长熊莺、四川省作协办公室副主任彭家河同获这一个奖项。在长篇小说组也存在同样现象,其评委中有《贡嘎山》文学杂志主编格绒追美,而获奖作者尹向东是《贡嘎山》编辑。而《第九届四川文学奖评奖办法》明确规定:“评奖委员会将获奖作品篇目提交省作协主席办公会确认,由省作协党组审定后予以公示。”实际操作却绕开了公示环节,直接公布了事,这能让人信服吗?

凡文学评奖(当然也包括其他奖项),都离不开一个公正,没有公正任何一项评奖活动都没有实际意义。而公示是保证公正的一个重要环节。四川文学奖评奖办公室故意把“予以公示”变成了“予以公布”,目的何在?换句话说,下面藏着什么呢?评奖不在阳光下,谁都有理由怀疑其公正性。我们不能说,这次四川文学奖各个奖项都不公正,有些奖项获得者或许真是实至名归,但从目前大家关注的质疑看,这次没有公示就公布的四川文学奖名单,整体上缺乏公信力,有与没有都无所谓。我建议,这次四川文学奖重新进行评选。

评奖公正,不只是指获奖者的公平,也指评奖程序也都要公正,必须实至名归。任何人情奖、关系奖都是腐败奖,获奖者不仅没有荣誉,反而是一种耻辱。我之所以建议重新进行评选这次四川文学奖,是因为公正的需要,也是各位参与者的需要,真金不怕火炼,每位参与者甚至是每位获奖者都应有重新评选的勇气,每位从事文学创作的作家都应该有面对公正的气魄和胆量。一是参与作品全部公示;二是评委都要实行回避原则;三是评选实行匿名投票制,在公证人员的监督下唱票计票;四是审核公示,凡有被质疑的作品和作家都要经过调查确认后直接淘汰;五是严格公示后再进行郑重公布;六是连续两届被质疑被诟病的文学奖应该直接取消。公正的文学奖才有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