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86003.95元全捐了:今天,我只把朋友圈留给他!

为你发现美- 美物计 2018-10-09

文|美物计

2017年8月14日,

是第五个世界“慰安妇”纪念日,

电影《二十二》在全国公映。

导演郭柯说要将电影的个人票房收益捐出,

现在兑现了承诺。

2018年10月8日,

电影《二十二》通过官方微博

发布捐款公示,明确写出了

每个捐款人及出资情况:

影片资助人张歆艺、导演郭柯等多方共同决定

向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资

10086003.95元。




《二十二》是由郭柯执导,

二十二位“慰安妇”参与拍摄,

一部关于在日军侵华战争中

中国幸存的“慰安妇”长篇纪录片。

电影凭借1.7亿的票房,

创造了中国纪录电影票房纪录,

但导演郭柯说,《二十二》的高票房,

其实是大家的一种信任,

是大家的爱心,他是不能拿的,

甘愿捐赠票房收益。



把纪录电影《二十二》获得的所有奖杯和证书放到了属于它们的“归属地”


称“这才是宇宙正能量”。

“国内电影圈还有

这样有社会责任感的导演,

这是中国电影的幸运。”

@初梵萦:

从去年到现在,终于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但这只是这一件事的完成,
老人们还需要关怀,需要理解,需要支持,在“慰安妇”的问题上,日本没有道歉就永远没有结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辈自当继续求索。





01

《三十二》


《二十二》最开始的电影雏形

是纪录片《三十二》。

2012年,郭柯在微博上偶然看到

一篇关于“慰安妇”的文章,

写的是韦绍兰老人(制度受害者)

和她日本儿子的故事。

郭柯看完后深受触动,

那一年,他用了半年的时间,

跑在北京和桂林两个地方,

去看望老人四次,跟她相处,

拍了一部纪录短片《三十二》。




在日本侵华战争的十四年间,

中国妇女被迫沦为日军摧残的性奴隶,

韦绍兰就是其中受害者之一,

抗日战争期间,她带着襁褓中的女儿

被日军掳去做慰安妇,

几个月后韦绍兰终于设法逃出。

回到家后却发现怀了日本人的孩子,

后来,孩子生了下来,

从小遭受旁人的排挤和辱骂,

他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

却因为自己的“身份”至今未婚,

儿子现今已70多岁,母子俩相依为命。




郭柯说,这部短片在拍完以后,

对老人有了新的认识,

“我发现了韦绍兰老人身上的很多态度,

都超出了我的想象——

她是一个非常乐观的老人。”

老人家徒四壁,空空落落,

水要自己去池塘挑,

每个月只有三十块钱补贴,

但90多岁高龄的老人

在遥望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时,

说,“这世界真好,

吃野东西也要留下这条命来看”。

历经苦难的老人,

还能发出这世界真好的感慨,

何其坚韧感动。




2012年,郭柯拍纪录片时,

全国公开身份的慰安妇幸存者有32人,

而到2014年已经减少到22人,

为了留住这段历史,

郭柯决定拍摄纪录电影 《二十二》 。

短片《三十二》拍完后,

计划拍摄电影的郭柯仍没有找到投资,

他心里着急了:“不能再等了,来不及了。”

“我妈刚才打电话给我,

说可以把老家的房子卖了来支持电影的拍摄……”




与郭柯并无深交的张歆艺得知后,

立刻借给他100万元,

她说,当然知道什么题材的电影能挣钱,

什么样的电影可能会颗粒无收,

赞助《二十二》,

只是“支持一个人去做正确的事情”。

电影从2014年1月拍到7月,

摄制团队30多人,跨越五个省,

拍全了22位幸存者,

2015年10月,电影拿到了公映许可证,

但发行费用不足,于是郭柯发起了“众筹”,

不到三个月的时间,

他们就得到了32099人的支持,

筹集到了100万元,

电影终于定在2017年8月14日上映。


郭柯以“九九八十一难”

来形容《二十二》的最终得以上映。

“这个过程中,我也遇到很多支持。

但是我们很早就定了片子公映的日期,

因为,8月14号是“世界慰安妇纪念日”。

当时,我们没有太多的商业考量,

我们就希望通过这个片子让大家能知道,

8月14号这一天是“世界慰安妇纪念日”。

为什么跟一个首映日期较劲?

因为想让大家记得这个日子。

为什么拍一部不赚钱的电影?

因为需要有人去做这件事。


02

《二十二》


据统计,侵华战争期间,

中国有20多万妇女受到日军侵害。

纪录片《二十二》,

让人们再度聚焦了这个受害群体。

二十二,是时至2014年,

中国仅存的慰安妇数量。

曾经日军侵华时,

二十万的慰安妇,如今几乎归于尘土。

而今,这个数字减至个位数,

终有一天,会变成0。


《二十二》没有渲染苦痛,

没有声嘶力竭的哭喊,

咬牙切齿的控诉。

如果你不知道老人们身上的故事,

她们就像你家的老奶奶一样,

那么的质朴,又和蔼可亲。

纪录片平常、琐碎、日常,

镜头里装满了老人们的家长里短。

它如水一般平淡,

也如水一般缓缓的流进每个人的心里,

最后,让人不自觉的流泪了。


李爱连老人靠在炕上,

和重孙子一起看《西游记》,

看到精彩的地方,

老太太乐得像个孩子。

喂猫是老人每天生活中的大事,

儿媳妇说她吃的不给自己留着,

尽给村子里大大小小的野猫了。



毛银梅老人,原名朴车顺,

当初离开韩国的情景,

老人已经记不清了。

她对着镜头,

用一口流利的湖北孝感方言说:

“我爱毛主席,他爱我们,我们爱他”。


只有在被问到那段经历的时候,

所有老人的反应,出奇地一致:

掩面无声的流泪,

或者只说些只言片语,

甚至躲起来不愿出境。



她说,

她被逼迫着,不能逃,

逃就被打死,

到处是痛苦的哭喊。


她说,她假装同意嫁给日本人,

其实背地偷了敌人的子弹出来,

组织抗日行动,

最后日本人死了,也弄残了自己。


她说,丈夫没嫌弃自己,

并和她恩爱了几十年。


导演郭柯不忍再追问,

于是,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慰安妇”幸存者,

生活平静,少有怨恨。

有人质疑这部片子拍得,

“太无聊,浪费了一个好题材”。

拍摄这种纪录片的初衷,

不就是要把侵略者的罪行公之于众吗?

郭柯说:“她们的生活中没那么多矛盾和冲突,

晚年的生活就是这么无聊,

不能因为它的无聊,而不接受它。”

如果一个人把悲痛仇恨留在心里七十年,

应该不会健康快乐吧?

让这些风烛残年的老人再次揭开伤疤?

于心何忍呢?

这些老人在长达七十多年的时间里,

老人们学会了心理的自我调节,

她们会选择屏蔽一些东西,

而后是伤痛修复后带来的平静。

对老人们来说,历史已经翻篇,

更重要的是好好地活在当下。


其中一位老人看了日本老兵的照片,

本以为她会生气,

没想到老人哈哈一笑,只说了一句:

“日本人老了,胡子也没有了”。

是啊,没有谁能持续愤怒70余年,

最终一切的情绪都要归于生活,归于平淡,

就像从未发生过。

我们不能再苛求老人们太多,

只求她们能安度晚年。

可我们呢?

我们不能忘!!!

记住并不是为了带着恨,

只是有一些东西不应该被遗忘。

不只是为了替曾经的受害者讨回公道,

也为了后代正视她们。




03

面对伤痛

不终日怨恨,但一刻不忘


出门人笑我也笑

回家人笑我忧愁

人进大门呵呵笑

我进大门眼泪流

——《九重山》


这部电影的主题曲是《九重山》,

由女歌手燕池创作并演唱,

歌词根据山歌改编而来,

没有过度的渲染,没有悲愤的控诉,

配合电影平淡如水的诉说,

却充满了令人潸然泪下的力量,

也唤起人们心中对生命的无限敬意。


幸存慰安妇谈及过往经历:我一想起来眼泪就流


在燕池的长沙巡演现场,

有歌迷提出要听《九重山》,

燕池很认真地说:

“这首歌我不会用来做任何的商业活动,

这首歌就得和电影《二十二》在一起。”

到了西安巡演的时候

又有人喊《九重山》,

这次她说道:“九重山不唱啊,

我希望这首歌的感觉永远停留在电影里,

希望大家在听到这首歌的时候

想起的是那部电影,而不是我。”




每当一位老人离世,

郭柯就会在纪录片片尾处,

给老人的名字加个框。

可那些日子,老人走得太快了,

他甚至来不及加框。

他说,也许有一天,

自己会把那些框全部抹掉,

回到当初遇见她们时那样,

老人对着镜头笑啊笑,

彷佛这些年,她们从没有离开过。


这世界真好,

吃野东西都要留着这条命来着。

——韦绍兰(广西幸存老人)


谢谢你们。

——毛银梅(湖北幸存老人)


你们来看阿婆,阿婆就开心啊。

——李美金(海南幸存老人)


希望中日要一直友好

,因为一打仗,会有很多人死去的。

——陈林桃(山西幸存老人)



从《三十三》到《二十二》,

老人们陆续离世,

但仍有很多人对她们有误解或偏见,

还有人甚至不知道那段历史,

她们不是“慰安妇”,

是当年日军“慰安妇”制度的受害者。

郭柯说,

这不是一部贩卖磨难和眼泪的电影,

他不是在做历史调查的片子,

而是以看待祖辈的眼光,

向这样一群老人,投去深情凝视,

笑靥如花,是大劫大难后

仍深藏于心的温柔从容。




04

你,我,他

都汇聚成了我们


《二十二》上映的时候,

很多人看着它的票房是如何破亿的,

有人说:

“看到《二十二》破亿了,

开心,就像自己跟着在战斗一样。”

人们的呼吁给它增加排片,

一些地方没有排片,

就买一张别的城市的电影票贡献票房。

星星之火,一点一点,

你,我,他,都汇聚成了我们,

只要有人传递和聚拢,

就永远不会熄灭。


也许只有一亿的电影,

在现在的影视圈微不足道,

但是《二十二》能上映和翻盘的票房,

是向全世界宣示了中国人不忘战争伤痛,

坚决铭记历史的态度。

有一句话这样说

“不能铭记历史的民族,

注定要重蹈覆辙”。

我们可以放下痛苦的仇恨,

但必须牢记历史,

只有这样,才能让骇人罪行永不重现!

感谢生命,

感谢光与影的记录!

感谢32099人的支持!

面对伤痛,不终日怨恨,

但一刻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