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57万“彩礼”的拷问:为什么不投资教育?

一周前,老家的外甥结婚了,着实是值得庆贺的一件事,可是听表姐讲过结婚的成本之后,我又高兴不起来,反而心头略显沉重:新房是表姐跟姐夫数年前在县城买的,当时全款付了28万(目前市值50万),暂且按下不提;至于彩礼,娘家要了20万,找中间人砍价协商最终13万成交,娘家陪送了1万来块钱的家用电器;新车15万,室内重新装修又花了四五万,不包括房子,光其他这些成本下来——已经足足13-1+15+5=32万!女方又要求结婚之后办理房产过户,也即是说这套在表姐跟姐夫名下的市值50万的房子要过户到小两口名下——这样一算,50/2+32=57万成本!(备注:标题中彩礼加了引号,指的是这个结婚成本,而非单独彩礼一项)

这个故事,真实发生在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当然,这还只是表姐的长子,小儿子还在上初三,将来怎么办?天晓得!表姐和表姐夫的收入来源,就是在南方的工厂没日没夜的流水线作业,这种节奏已经持续了15年以上,这才有了长子结婚时的万事俱备,至于小儿子的婚事,毕竟还小,他们两口子再奋斗十年,估计还不耽误事,可是我所心酸的是——小一辈婚姻的舒适,就这样的建立在了老两口的血汗之上,难道,不是值得一件思考的事情吗?

认认真真思考之后,我得出了一个结论:表姐他们是“咎由自取”!

我为何这么讲呢?这要从他们当年外出打工讲起:那年代,家里穷,挣不来钱,所以夫妻两个去南方的工厂打工,也是当地人普遍的选择。夫妻两个外出之后,家里一对年幼的儿子就交给了爷爷管,等到孩子稍微大点了,上初中之后,就叛逆了,没有父母的管教,学习成绩落下之后,就彻底的无心求学,走上了辍学之路。

而做父母的,并没有反思自己的问题,却片面的认为孩子不体谅自己:“自己这么辛苦苦的挣钱,为了谁呢?可是他们为什么就不努力学习呢?”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他们不得不继续努力地挣钱,更加拼命地挣钱,为了孩子将来可以娶妻生子,有车有房——一旦他们的认知陷入这样的怪圈之后,那么,小儿子的命运基本也就延续了老大走过的这条路,我觉得这才是最值得哀叹之处!

面对着57万的天价结婚成本,我免不了要拷问他们一句:“倘若这么多钱用在下一代的教育上面,那会是怎样的一个局面呢?”这是无法想象的,尤其是对于农村人而言——因为认知水平决定了他们的奋斗方向,更悲催的是,这种低能力的认知又不自觉的通过言传身教传递给了下一代,仿佛家族的遗传基因一般代代相传,最终,整个家族新生儿的命运往往在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经决定了!

早上读到一篇文章:现实是有63%的农村孩子一天高中都没上过,怎么办? | 罗斯高 一席第518位讲者,(强烈建议所有的农村父母都要读一读),文中对农村人在教育后代上的担忧,也是我的担忧——有幸从农村走出来,睁眼看外面的大千世界,是教育给了我这一切!我所渴望的,是无数像我一样出身农村的贫寒子弟,能够抓住教育这根救命稻草,不光要身体走出农村,思维也走出农村,彻底改变自己和整个家族的命运,而遗憾的是,这样的比例总是少得可怜!

“养不教,父之过”,农村的父母并不是不爱孩子、也不是不希望孩子考上大学,而是他们不知道怎么养育孩子、教育孩子!他们觉得我拼命地挣钱,给你提供物质基础,便是尽了父母最大的义务,毕竟他们生活在那样一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里,所以对于饥饿和贫穷有着切身的体会。这就是上面那篇文章中罗斯高先生提到的:

我们问,你昨天有没有读书给你的孩子听?这个比例只有4%。我们问妈妈,昨天你有没有读书给你孩子听?她们的反应是什么?她们会笑。你们想象,你小时候,或者现在你的孩子,在鱼缸里面养一个小鱼或者养一个乌龟,那你是不是天天晚上读书给你的乌龟听?你看,你们笑了,我告诉你,你问农村里面的妈妈有没有读书给孩子听这个问题,她会发出同样的笑声——就没想过应该读书给孩子听。

看罢上面这个数据,我不知道诸位怎么看,至少我是开心不起来,经常给孩子读书的农村家长的比例只有区区4%!

我们常常骄傲地说,中国人是最重视教育的——可是面对这样的比例,我终究自豪不起来,因为,我也曾经是这样过来的:愿你阅尽繁华,归来仍是少年(参考本文),不过今天农村的孩子比我幸运的是,他们的家长买得起书;不幸的是,他们的孩子不愿意看书——甚至,他们中的许多家长压根就没有引导孩子读书的动力!

好的习惯代代传承,坏的习惯也一样,就这样,一代代的农村人把“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埋头苦干精神传承了下去,却在抬头望天的教育里落了下风,于是只能眼睁睁看着孩子辍学之后兜兜转转又回到农村,于是只能是面对天价彩礼时咬紧牙关拼了老命继续努力挣钱——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春节时回了一趟老家,家里一个辍学数年的小友来找我聊天,说他想读一个成人本科,家里人不支持,不过他自己正在攒钱,我鼓励他加油干,无论干什么都不要忘记自我学习、自我充实。我们两个人在寒冬里围着村子转了好几圈,期间,他母亲打了数个电话,小友说跟我聊天,他母亲劈头盖脸一顿痛骂:“有什么好聊的?赶快回来睡觉!”

寂寥的夜里,我听到他发出一声长叹,那叹息声格外的长,也格外的响,仿佛是晴天里的一声霹雳,又把我的思绪拽回到了农村——拽回到了这个生我养我的地方,我的父老乡亲们呐:“为什么宁愿支付这57万的天价彩礼,却不愿意投资到下一代的教育身上呢?如果自己的孩子通过读书改变命运,还需要老两口用血汗钱为他们构建未来吗?”

我想,我是读懂了一个农村人的辛酸和痛苦,此时此刻的我,想到了鲁迅先生那一句话——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可是我无论如何也不愿意把这句话强加到他们的头上,我只是“哀其不幸,痛其不悟”罢了;我只是感慨,生我养我的这片黄土地,何时能够长出金灿灿的下一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