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钱币的基本知识,通宝、元宝、重宝的区别?

一、鉴定古钱币有什么基本依据?

鉴定钱币的基本依据是古钱的时代特征和个别特征。各个时代的古钱,都有自己的特征。

先秦时期货币主要有三大体系,即:布币、刀币和环钱。




西汉的铜钱有八种。汉初半两,身小肉厚,文字极不规则,有时甚至高挺;八铢半 两比较大样而肉薄,文字也扁平;三铢钱只用了四、五年,数量不多;五铢钱种类多。 目前所见的伪品几乎都是半两、五铢中的特殊品。伪造者一般采用真币改刻的办法,也有用翻砂手段伪造的。三铢钱则由五铢钱改刻而成,应小心辨认。

莽钱中金错刀制作精美,大泉币直径一寸二分,重二十铢。

二、通宝、元宝、重宝的区别?




通宝是中国自唐至清末铜币的一种名称,唐高祖武德四年,铸造开元通宝。开元意 思为开创新纪元,以后历代沿用,并常在“通宝”二字前冠以年号、朝代或国名。从唐 朝起,钱就不再以重量为名称了,而改称宝。如“大唐通宝",“唐国通宝”、“太平通宝”、“永乐通宝”、“康熙通宝”等等。货币称宝是有其社会意义的,这就是货币的威力增大了。

专家总结了历代钱币中钱文称为通宝的有“宋元、太平、天禧、皇宋、至和、嘉佑 、治平、熙宁、元丰、元佑、元符、建国、圣宋、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靖康”等等。

“元宝”这一名称最早是用于唐肃宗时史思明在洛阳铸的"得壹元宝"和“顺天元宝 ”。顺天元宝是由得壹元宝改制的。这两种钱可以说是一种占领货币。

大历年间曾铸有大历元宝,制作不精。当时钱价很低,铜价却很高。因此官铸也不 精良。以后还有天福元宝、淳化元宝、圣宋元宝、宣和元宝、靖康元宝等。

“重宝” 也是铜币的一种名称,这一名称最早是用于唐乾元元年铸的“乾元重宝” 。乾元钱法定有两种:一种是乾元重宝当十钱;另一种是当五十的乾元重宝,这种钱的背面的外廓是双圈,所以称为重轮乾元钱。乾元重宝流传下来的很多,特别是小平钱,仅次于开元钱。朝鲜曾铸造乾元重宝,背面有“东国”二字,这是朝鲜最早的钱币。乾元钱有光背,有背面穿下俯或飞鸟或云朵,也有云朵在穿上的。以后有南汉“钱亨重宝”,北宋“庆历重宝”,“崇宁重宝”,清“咸丰重宝”、“光绪重宝”等等。

三、常见作伪方法

既然有人搜求收藏,不可避免的就有人作伪,以从中获利,这种作伪大概在清代乾隆年间就有了,历代的收藏热时期都同时也是作伪盛行的时期,清代、民国、到现代的1990年代至今。三个收藏热,作伪盛行,作伪技术也花样翻新,让人防不胜防。主要有下列几种。

1、翻铸法。此种方法以真钱中形制较厚大、质精的原品为模制范伪造。为求逼真,多用残破和价值低廉的古代铜钱或铜镜,因此翻铸铜质与古钱真钱相同。由于热涨冷缩缘故,所铸伪钱较原钱为小。此种伪钱是最为常见的,有的几可乱真。一般从铸造砂眼、锈质、大小、笔画的粗细、变形等鉴别。

2、改刻法。选择旧铜钱较厚的的磨去原有文字,改刻另一种稀见品来伪造。此种伪造品为数不少。如五铢改刻为太清丰乐,小货泉改刻为永光景和等。还有选择钱文模糊的添刻文字或星月,如改刻半两为两两或半半,改刻五铢为五五或铢铢。很多伪造的珍品钱币就是用这种方法,有的鉴别极难。一般需要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有无刻痕。

3、粘合拼接法。此种方法多用于连泉、合背、同文钱等。将要改掉的部分磨刻掉,从别的钱上将需要的部分磨刻下来,粘贴拼合在一起,即成连泉、同文钱;或找两个形制相同的钱磨去二个钱的背,拼合成合背钱。这种伪钱一般可听其声音鉴别,将钱掷地,真钱声音清脆浑然一体,没有残破感,如声音沉闷,须警惕。

4、锈的伪作。出土古钱历经百年地下腐蚀,有的满身翠绿、有的红、绿、黄、白,斑斑驳驳,称为“生坑锈”。传世的古钱由于长久玩赏,油汗入表,钱体呈黄褐或褐色,称“传世古”。作伪者为取得“生坑”、“传世古”的表面效果,便在伪钱色泽上作旧。常见的方法如下:




伪造绿色。出土的古钱中绿锈最为常见,伪钱中也以伪造绿锈为主,伪造绿锈的方法有几种:

(1)将伪造的钱埋入土中,经过二三年后取出来,就有满身绿锈了。

(2)将伪造的钱币浸以盐酸或醋酸,再埋入土中,经过一年半载后取出来,就有满身绿锈了;以上两种方法生成的锈松散,不入骨,锈色浮,易脱落。

(3)用胶水或松香调以绿色粉末,涂在伪钱上,便成为一种类似硬绿的锈;这种钱用开水煮,锈会脱落,松香也有较大气味。

(4)用绿色瓷漆涂在伪钱上,经过一年半载,瓷漆干燥坚硬,颇似硬绿绣;现在多用树脂,效果更好,鉴别时可用刀或针试一下硬度,树脂硬度小,也不会崩锈。

(5)用真钱的锈粘在伪钱上,这样看上去更加逼真;鉴别时注意观察锈和钱币的粘接处,或某些过度部分,会发现不自然。

(6)将钱浸在醋中,加入硫酸铜,便能腐蚀生出绿锈。这种锈一般低仿钱用,高效。但锈色浮,易鉴别。

伪造红锈方法。出土的古钱也有生红锈的,伪造红锈的方法有:

(1)将造成的伪钱用火烧煅使透,浸入冷水,便带红色的锈;再浸以盐酸或醋酸,埋入土中,经过一年半载取出来,便有红绿锈色,颇似出土古钱了;但此种方法只能用于水红铜的钱,明对清黄铜钱,虽经火煅也不能生成红色。

(2)用胶水或松香调以锈红色粉末,涂在伪钱上面,伪造红锈;缺点及鉴别同伪造绿锈。

(3)用红色瓷漆与绿色瓷漆调涂伪钱上面也能造成红绿锈。缺点及鉴别同伪造绿锈。伪造古钱时红锈不能孤立存在,一定要配合绿锈、蓝锈或传世古。

伪造传世古法。流传数代没有入土的古钱,钱面往往呈黑褐色,称为传世古。作伪者伪造这种包浆的方法通常有下述两种;

(1)将伪钱用火煅烧,取出后使冷,钱的表面上便发生黑色,再放衣带裹之,经过一年半载,色泽光润,便与真钱相似;

(2)将伪钱用稀盐酸或稀硫酸浸泡,取出便现黑色,再随身携带把玩一年半载,色泽渐发光润,与传世古钱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