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河北寒门女孩707分考入北大 一篇“感谢贫穷”感动网友?

网友一:

感谢贫穷和感恩苦难一样,都是一种扭曲的价值观。贫穷,从来都不是一个好事,在任何社会中都一样,但因为中国社会上,有这么一些人是从贫穷落后的环境走出,取得了一些令人惊叹的成就,媒体就开始宣扬正是他们经受了贫穷的洗礼,所以才老取得后来的成就的诡异逻辑,贫穷也开始与某种美德或者品质联系在一起。

这样奇特的逻辑下进一步延伸,我们更应该感谢日本人给予了中国人八年抗战的大礼包,正是在他们的帮助下,中国人才能真正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才能发现自身还有浴血奋战和敢于同归于尽的优秀品质。真正的逻辑链是,贫穷本身无法磨灭人性的光辉与美好,而不是贫穷造就了这些美好的品质。你扛过了贫穷,恭喜你,你应该感谢自己,它成为你阅历的一部分,是你人生的财富,而没有变成你挥之不去的梦魇。将贫穷等同于美好品质,并赋予这种环境积极意义并在社会上大肆宣扬的人,不是蠢,而是坏。人活一世,别向错误的对象表错情,别喝他们给你灌的迷魂汤,幸好这届网友不行,主动上钩的没几个,这真是让他们遗憾啊。

网友二:

真正可怕的不是苦难,而是歌颂苦难的人!她只是一个刚刚高中毕业的孩子,写这种文章无可厚非,但是一群别有用心的媒体故意带头用这种博人眼球的题目来传播所谓的正能量才是真的恶心人,毕竟大家都不是小孩!

网友三:

首先,很多评论说“你既然感谢贫穷,那你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贫穷吗?”。我觉得这话说的莫名其妙。你感谢城市里的农民工外卖员芾给你高楼大厦和方便的生活,但你作为一个中产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当民工吧(这里没有职业歧视)。

这种话,主要是分是谁说的,对于成功者,这是过去的释怀,是包容一切的胸怀;对于奋斗者,这是崎岖旅途中的自勉,是永不言弃的精神。但是,这种话只能对自己说,要是跑岀去对穷人说你应该感谢贫穷,对颜值低的人说感谢丑陋,听的人不把说话的人打的半死才怪的,这句话之所以被声讨,还在于主流媒体奇葩地把他作为了对读者的说教,变成了对读者的变相嘲讽,看到的人自然而群起而攻之了。司马迁也说过类似的话不是吗?《报任安书》名义上是给别人说的,其实这些对苦难的赞美都是对自己的激励和释怀。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孙子膑脚,《兵法》修列;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作为也。

网友四:

不要感谢贫穷,而应感谢在贫穷的环境里永不言弃的自己!

不要感谢苦难,而应感谢在苦难的折磨下坚持不懈的自己!

不要感谢对手,而应感谢在与对手的竟争中奋勇向前的自己!

在贫苦中成长的人更能明白贫穷的可怕,匡扶天下,希望让更多人走出贫穷。这是一种选择。

独善其身,保持自己如水本心。

希望天下所有用知识改变命运后的人们永远不会再受困于贫穷二字。

网友五:

我觉得这件事最有趣的地方就是,大家都习惯性以为【进入北大】=【脱贫】。

才刚刚高中毕业就开始「感谢贫穷」了。事实却是,贫穷还是富有并不能决定你的高考成绩,只要投入足够的精力,把那点高中知识翻来覆去地搞,考上北大是很难但仍是有希望的。高考结束、成人、进入社会,才会真正开始感受贫穷给自己带来的限制。这个同学要经受的三观被毁并试图重建长路,才刚刚开始。

去北大学中文,她很快会意识到,对于写作这件事,天赋有多么重要,眼界有多么重要,这完全不是一个单纯靠努力就能做得很好的专业。她会意识到,身边那些北京本土的,出身优良的同学,初中高中时写的文章就发表在各种刊物上了,就已经得过各种文学奖项了。同样一杆笔,其他人会比她更快地适应时代、适应市场,甚至仅仅是写公众号,那些在大城市,做看各种社会实践长大、眼界开阔的同学都能比她更快抓住读者。

而等到毕业,要就业了,要真正走进社会了。泛意义上的写作这个行业的天花板有多低我就不多叙述了。这也是一个几乎不看学历出身,甚至不怎么看专业素养的行业。各种靠看笔杆子吃饭的人。有大部分其实根本不是文学专业出身。你在这个行业里能有多少竟争力,还真的不是一件很好说的事。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个同学真的还完全没有脱离【贫穷】,当然,她的乐观精神还是很可嘉的。看她现在就知道要写岀这么一篇《感谢贫穷》来看,日后说不定能成为体制内喉舌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希望她能把自己的路走好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