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樣的童年,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

我們的一生都可以從童年找到答案。

人的社會化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心理的成長過程,而不是一個智力的成長過程,智力成長是附著在心理成長上的。

而且,由於人的心理發展具有邏輯的進程,所以,人在成年時出現的許多心理問題,往往源於童年。

童年若沒有得到很好的呵護,容易患神經症、分裂症。容易產生人格障礙,柔弱的生命會極為缺乏安全感。

特別是,若沒有一個很好的養護人、監護人,容易產生分離恐慌,影響神經系統的發育。

容易發生憂鬱、焦慮、恐懼等神經症。

如果父母一味訓斥、阻止或懲罰孩子,就會導致孩子的“發展危機”,獨立性和自主性受到壓抑,做事畏首畏尾,凡事看大人眼色,甚至執拗性強,逆向而行等。

如果父母包辦孩子的事情,就剝奪了他探索的機會,長大後,沒有自我意識。

有的人長大沒理想,沒有生活目標,不知道自己幹什麼,好像是為別人在活,箇中原因,很大程度上與童年的心理沒有發育好有關。

童年經歷對人生影響之大,難以想象。童年不單是一種階段,它還是一個人生命的地基。

人很多的個性,無意識心理都是在童年之中下意識地養成的。

就像電腦裡的被編寫好的程序一樣,童年經歷裡,很多這樣的程序就在悄然之間已經被編寫好了,不管你是意識到或者沒有意識到。

很多時候看似有意識有選擇的人生,也是那些底處的無意識所影響的。

人的絕大多數心理、精神性的疾病或者問題,都可以追溯到童年之中的一些根源。

看看下面兩位朋友的經歷,也許你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1.

我出生在多子女家庭,三個姐姐一個弟弟,我是老二,老二在家最不受重視,從小就覺得父母偏心弟弟妹妹,從來不敢和弟弟吵架的,什麼都讓著他,如果不小心和妹妹吵了,媽媽一定要我認錯,道歉,沒有理由,因為我是大的。

又因為我媽媽很強勢,從小對我一天一小罵,兩天一大罵,我從來不敢還一句嘴,就這樣又要被罵是木頭,如果敢表現出委屈,就更嚴重了,而且我媽媽很喜歡對我用冷落這一招,我小時候頭髮很好很長,有次去小姨家玩,因為髮梢分叉了,就帶我去理髮室剪了,結果理髮店剪走了很大一段,我當時就嚇哭了,結果回家我媽媽先罵我一頓(言語惡毒,什麼人家叫你剪就剪,叫你吃屎你去啊,叫你去死你現在去啊),然後開始冷落我,不跟我說話,對我一副冷臉,轉臉對著弟弟妹妹又溫柔呵護,噓寒問暖,我那個時候才8歲,嚇得戰戰兢兢。

很多這樣的事,一起畫畫玩,小時候能畫的怎麼樣,妹妹畫的被誇好漂亮,我的就是什麼鬼東西。

我長大後極度自卑,不會拒絕別人,別人一強勢我就想順從,選擇障礙,沒有主見(從小都是媽媽做主,自己想要的新衣服,玩具也得不到,都是弟妹的,我從很小的時候到現在從來沒給父母說過我要什麼東西,提都沒提過),不會與他人交流,社交比較障礙(針對父母家人長輩)別人對我好一點我就感激的不行不行的,沒有安全感,內心比較脆弱,遇到事情就會往最壞的方向想。

2.

從小我是在孤獨中長大,小時候因為爸媽要去外地工作我,還只有兩三歲的時候,我被放在各種親戚家。

這個親戚待幾天,那個親戚待幾天。後來大一點了,就去讀了幼兒園全託,就是住校一樣。

到了小學記得是一直住外婆家,到了五年級,我媽把我接到杭州一個學校讀書,住校。

一直到小學畢業,初中也是住校,高中和爸媽生活一起。

高中時候一回到家就把自己鎖在房間裡,很沒有安全感,會自卑,但是我不會告訴別人。

所以我在人多的場合心會發慌,也有看過心理醫生,但總也無法解決問題。

許多成功人士,從小就自信滿滿,後來人生開掛,成就了一番事業,他們大都擁有一個幸福的童年。

看看馬雲小時候和哥哥妹妹的合影,你就會明白。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介紹人物的時候,往往會先介紹他們的童年經歷。

有什麼樣的童年,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