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陌生人》:继续麻木不仁,还想要好的婚姻

《完美陌生人》于2016年在意大利上映,直到今年才引进国内。该片当初拿下了不少奖项,还被评为当年豆瓣最佳喜剧。

影片围绕三对夫妻和一个男人的晚餐聚会,通过公开每个人的手机短信、通话,展开剧情。心怀鬼胎的人,在电话铃声响起、收到短信时,忐忑不安,生怕秘密被发现。随着剧情的推移,场面逐渐失控。

刚踏进婚姻殿堂的一对,激情澎湃,恩爱异常。但在这种情况下,渣男搞大同事的肚子,跟好友的老婆勾搭。

七年之痒的一对,生活重心在孩子身上,婆媳关系激化,夫妻生活转入疲倦和冷淡期。双方都与陌生异性调情,靠愧疚和对孩子的责任勉强维系婚姻。

第三对夫妻,母亲与女儿的关系恶化,和丈夫的朋友搞婚外情。而丈夫对妻子的行为心知肚明,默默容忍,尽全力挽回。

而佩普代表的是同性恋者的困境。出柜的风险和压力,怎么应对社会的歧视。

随着剧情的深入,表面和谐的婚姻关系、家庭关系,变得摇摇欲坠,不忍继续往下看。人性的丑恶,一步一步揭开。

就像《三体》说的,“人类真正的道德自觉是不可能的,就像他们不可能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大地”。没有法律条文、世俗等外界的约束,人类指不定能做出什么。

生活充满谎言,更可怕的是谎言来自最亲密的人。细思极恐,每个人,每段关系,可能都经不起深入推敲。

但即使每段关系惨不忍睹,我仍然看到了美好。

罗科,最不害怕这个游戏的他,反而非常强烈地反对了这个游戏,以致一开始我以为他的嫌疑最大。

他和艾娃的感情几近破裂,他清楚艾娃出轨,出轨对象是自己的好友,遭遇双重背叛的他极度痛苦,但是他深爱艾娃,想尽一切办法缓和关系,甚至偷偷地找心理咨询师。

他是非常无助的。艾娃已经单方面放弃了这段婚姻,出轨自己的好友。说服自己接受妻子和好友的背叛,不知道要遭受怎样的心路历程,摧毁多少的信念,经历多少次的揉碎重建。

幸运的是,在这过程中,他学会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如何缓和。不把争论升级成争吵,让步才是明智之举。

他和另一对七年之痒的夫妻最大的不同是,他接纳这种关系,并且正视它,努力改变它。而不是听之任之,逃避、漠视,麻木自己,寻求婚姻外的寄托。

罗科深谙爱的意义,并能全然接纳。对女儿是否跟男友过夜的问题上,他说,“这是你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时刻,是你会铭记一生的事情。如果你以后想起,无论何时,这件事都会让你嘴角带笑的话,那就去做吧”。这句话深深打动了我,多么开明又理解爱的父亲。

而佩普,他很清楚很多表面和谐的关系下暗流涌动。他明白爱的含义,不希望爱人受伤,想要保护他,为他挡下全世界的子弹。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爱与被爱。但爱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很难掌握的艺术,需要我们每天地练习,放下评判心,带着全然的接纳和觉察,并许以无尽的耐心。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

卡洛塔最后说,“人们应该学会如何分手”,如果夫妻矛盾已经完全无法调和,那么就该好好分手,而不是在毫无快乐的生活中,违背道德和良知的做其他事让自己好受点。

现实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夫妻,为了孩子、面子,因为过往、不甘,已经没有感情,却要维持表面的平静,不愿也不敢正视问题。要么逃避、要么找寻寄托。

影片的最后,忽然反转,朋友们在聚会结束后,开心地道别,原来游戏没有发生,一切一如既往。

这部影片诠释了现代人的某种婚姻状态,有不同问题却不愿正面解决,让关系进一步恶化。

跟一个人到白头,本身是很难的一件事情,这其中还参杂着双方的家庭、不同的成长背景,各自的三观等等错综复杂的关系。期间可能还会遇到心动的异性。

当初山盟海誓,步入婚姻殿堂,慢慢被柴米油盐酱醋茶磨得失去耐性,你会发现一起生活远比想象中复杂。你要学会如何和对方有效沟通,怎么和对方父母融洽相处,操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计算每月的收入和支出,操持整个家庭的琐事。

刚开始,你们还有很多美好的时刻,随着时间推移,你会逐渐发现对方的小毛病,或是一些你无法容忍的习惯。起初能好好沟通,对方若顽固不化,就开始有一顿没一顿的争吵。

孩子出生后,重心逐渐放在孩子身上,孩子的喂养问题、教育问题、双方父母的干预,常常成为吵架的导火索。

几年过去,回首发现已经很久没有跟对方好好地聊天,好好看场电影,好好吃顿饭。当年吸引你的人消失了,如今怎么都看不顺眼,一度悔不当初。

孩子长到十几二十岁,双方似乎只剩下亲情,不会大声争吵,不会撕破脸,但各自有各自的生活。

生活就是这样,关系逐渐破裂的时候,不捅破,麻木不仁地继续,谁也不肯先低头,主动让步。直到裂隙越来越大,难以修复。要么走向腐烂,要么付出更大代价去改变。

谁该负起这个责任?不是你,不是我,是我们。一段关系的破裂,双方都有责任。

不管何时,只要我们愿意正视它,没有爱了,学会放手。心中还有爱,努力去改变,一切就有希望,你可以感受到种子破土的力量,可以看到风雨过后彩虹的美。

爱是一场修行,需要我们边走边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