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族只“发”不卖


魅族又要发新机了,尽管魅友连它两个月前发布的产品都还没有等到。

“我们希望更多用户同时购买到心爱的手机,再次对各位热爱魅族的用户致歉。”8月13日,魅族的一则“X8延迟发售通知”彻底点燃了魅友们的愤怒。这款一个多月前就发布的“新机”,莫非也要遥遥无期?

除了X8的跳票,黄章精心打造的魅族16th也因为缺货成了众多魅友的槽点。从8月份的“抢购”热潮到10月中旬魅友不断接到延迟发货通知,魅族刚刚打回来的声誉又被推向深渊,而再度出山的黄章也背上了“新生代猴王”称号。

重新定义PPT手机

发布会现场无法开机的魅族X8工程样机(图片来源:IT之家)

作为9月19日魅族16X发布会上的一个配角,这次延迟发售的X8彰显了黄章坚定性价比之路的决心。由于自身不错的硬件配置,搭配上1598元起的官方售价,X8曾一度成为市面上最便宜的骁龙710手机。但是,和魅族今年几乎所有的新品一样,X8同样面临严重的产能限制。而且从目前的态势来看,X8可能是产能问题最严重的一款。


对于X8此次延迟发售的原因,黄章10月15日在魅族论坛做出了解释,表示主要是由于在定京东方COF工艺的LCD显示器生产上出现问题,后续将逐步解决。对于这样的解释有魅友直接反驳:同样是采用京东方COF封装技术LCD屏幕的荣耀8X,为什么没有出现任何供应链的问题?

如今,发布时间仅比魅族X8提前不到两周的荣耀8X在京东的累计评价已经超过25万条,而魅族X8还在为发售的最终期限做着努力。

实际上,魅族X8可是黄章为魅族着力打造的一个产品,其在魅族未来的市场品策略中将会扮演着重要角色。

回看过去两年魅族的出货量,即便在市场口碑下滑的情况下,还是因为性价比稳住了自己的排名。根据魅族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 其2016、2017连续两年都取得了2000万+(台)的出货量,这其中最大的功臣当属主打低端市场的魅蓝。不过,尽管扛起了魅族整体的销量重任,但定位低端的魅蓝并没有让黄章满意。

黄章回归之后,魅蓝系列便断了更新,曾经的魅蓝掌门人李楠也更换了职位。对于网友质疑魅蓝系列被砍掉的疑问,黄章则回应称,未来魅族只会有两个系列的手机产品,魅族旗舰系列和国民手机系列。这也就意味着,尽管魅族没有官宣,但大概率上今后市场上不会再看到魅蓝品牌的产品了。

没有了魅蓝的月更冲销量,魅族的销量也应声下跌。根据赛诺市场研究在今年8月份发布的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魅族的销量仅为621万台。相比魅族官方公布的2017年出货量将近2000万台,魅族今年前六个月的成绩令人堪忧。

而现在,魅族X8的定位正是黄章口中的“魅族国民手机系列”,是用来接替魅蓝品牌挑起销量重任的存在。而从现在的形势来看,X8想要延续魅蓝的销量成绩显然不太可能,因为到目前为止X8仍是一款PPT手机。

从16到X8,用户如今想要原价购买魅族近期推出的一系列性价比爆棚的产品,可能会成为一种妄想。日常抢购失败也让很多持币待购的粉丝逐渐转变了心态,由当初的欢呼变为了现在的谩骂。

成也性价比,败也性价比

线下智能手机市场的重新复燃,让魅族在2017年抛弃性价比,大幅度提升产品售价,发布了定价高昂的Pro7系列,试图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升自己的利润空间。但是由于自身品牌影响力和Pro7孱弱的产品力,Pro7系列损失惨重。此前有资深业内人士向懂懂笔记透露,魅族Pro 7系列最多曾有30万~50万台的积压库存。由于Pro 7系列的滞销,也直接导致去年大批魅族线下店关门。

也正是Pro 7系列的惨败直接刺激了黄章的再度出山。对于这样高估自己品牌溢价的错误定价方式,作为公司领导人的黄章心里很清楚后果会怎样。所以他宣布复出之后,Pro7项目的主导人白永祥就此退居幕后。黄章决心重回性价比之路,但性价比却不是万能药。

拼性价比是需要实力的,流年不利的魅族显然并不那么强悍。同时,黄章在笃定性价比的那一刻,也就意味着当初小米雷军所遇到的一切供应链困局都会在他身上重演,而且只会更严重。

对于互联网手机企业,特别是拼性价比的企业而言,供应链永远是第一重点。曾经小米就因为供应链把控不利导致产能滞后,最终还是雷军亲自下场负责手机供应链问题,拜访三星学习经验,重整产品线才将公司从2016年的“至暗时刻”拉了回来。

在生产环节,这些依赖代工厂的互联网手机厂商其实是很脆弱的。一个企业对于供应链的话语权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自己的实力。

一方面,代工方会首先选择为那些实力强劲的巨头提供更好的生产线以及优先安排生产。采用相同技术规格、来自同一供应商的荣耀8X和魅族X8在出货时的巨大差别就是一种体现;另一方面,这些实力稍弱企业的资金链非常脆弱,也没有能力和底气来承担大量压货的风险。而魅族在经历了去年Pro7的惨痛教训之后,自然也不会继续那样大量囤货。

对于这种主打性价比的经营方式,类似小米那样压缩库存周期是每一个公司最理想的状态,根据小米的招股书显示,小米的库存周期为45天,应收账款的周转期是12天,也就是平均一台设备从入库到卖出去仅仅只需要45天,一年之内周转可达8次。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小米才有底气喊出综合硬件利润率不超过5%的口号。不过,做性价比的公司很多,但小米却只有一个。没有足够的市场需求和粉丝基础,一般公司根本达不到这样的高周转,而一旦这个频率放缓自然就演变成所谓的“饥饿营销”。

这条路,如今的魅族走起来无疑是举步维艰。

另外,魅友在线上即便全款预定都需要等一两个月才能发货的原因,也不能完全归结为魅族的产能问题。以发售至今超过两个月的旗舰机型魅族16为例,上线至今,该机在京东官方旗舰店的评论仅仅只有2.2万条,天猫旗舰店的月销量显示也只有1319台。这样的情形乍一看会让人以为魅族真的是产能无以为继。但实际情况呢?显然并不如此。

在上半年销量大减的情况下,为了博回用户眼球,魅族不得不高举性价比的大旗。而今年其下半年推出的一系列机型官方售价都已经将利润空间压榨到了极致,我们甚至有理由质疑在现有的出货量基础上,魅族是否盈利。

而线下市场的重新崛起让魅族不得不将更多重心转移到线下,不过这些新品的低利润率显然不是线下渠道愿意接受的,因此我们看到了很多魅族线下专卖店出现加价销售的状况。黄章本人对此也回应称:“知道部分线下店加价,一方面我们给的货确实不够,利润也不高,另一方面,专卖店亏太久了,现阶段不好严管,只能尽量加大生产加大供货。”

黄章的意思也很明确,官方(官网)不会加价销售,即便全价抢购的魅友也要等着。但是对于专卖店的加价行为,目前官方也不可能有太多干预。今年魅族的产品推出的产品很值,但这是能在原价购买到的前提下,一旦在线下实体店加价三四百元购买,也就抵消了其主打的高性价比卖点,不再那么超值。

这一点,无数魅友心里也都有把打得无比精细的算盘。

在销量和利润都难以满意的情况下,这一系列性价比爆棚新机的发布背后,更大的意义似乎也只剩下让消费者重新关注其魅族这个品牌而已。但同时,这种让你高呼“真香”却有不让能顺利原价购买的营销方式,很容易就会激起消费者心中的不满。就像寓言故事中狼来了一样,拼命跑过来却发现来根本子虚乌有。这样一个甜枣一个巴掌的情况,会很快摧毁消费者对魅族重新建立起来的那一点儿信心和好感。

【结束语】

对于一个智能手机品牌,用户路转粉不容易,但粉转黑却很简单,魅族正在一点一点地摧毁自己好不容易重新建立起来的粉丝信心。现在的魅族正在为自己前几年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错误买单,小众品牌的影响力和严重受制的产能,势必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制约它的发展。

就在10月16日,魅族官方再度公布了又一款新机——魅族Note8的发布时间,只是这次官方微博下面已经不在是魅友们对新产品的翘首期盼,皆是愤怒的用户对其“只发不卖”的嘲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