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shop——一個數碼繪製的基本問題以及如何解決它們

畫布大小設置錯誤

數字繪畫是非常棘手的。 有適當的軟件,然後,就可以開始畫畫了。 每個工具,即使是最強大的一個, 所有的顏色都是可以及時使用的,不需要額外的混合。 如果只是從傳統繪畫轉換為 Photoshop,它不是那麼難;只需要找到最喜歡的工具就可以了。 但如果同時是一個傳統繪畫和數碼繪畫的初學者,這將是一個頭疼的事。Photoshop的優點是它的易用性:這裡是一組畫筆,這裡是所有的顏色,這裡是橡皮擦,這是返回上一步的命令。 開始繪製的時候覺得不好,可以用其他的工具讓它看起好一些。

聽說有這樣的一句話

專業人員會考慮成果,然後用軟件實現它。初學者讓程序做某事,如果他們滿意,他們會保持這個效果。

新建一個畫布或者改變一個畫布再簡單不過, 需要選文件>新建 ,或者直接按快捷鍵 Control+N. 看起來很簡單,但往往會忽視一些細節。

1.畫布太小

就像所有的物體都是由原子組成的,所有的數字繪圖都是由像素組成的。 但是到底多少像素是你需要創建一幅細節的數碼繪圖所需要的?200x200? 400x1000? 亦或是9999x9999? 200x200? 400x1000? 9999x9999?

一個常見的錯誤就是用和你電腦屏幕一樣大小。 但是不知道終端客戶會使用多少像素!

假定屏幕顯示圖像就像範例一樣。 這個高度你不需要用滑動來檢視,這個是適合的。 1024X600是可以得到的最高的分辨率。 如果終端用戶使用分辨率1280x720 (2)或是1366x768 (3)都不會有什麼問題。 但是如果終端用戶使用更高的分辨率,例1920x1080 (4) 和1920x1200 (5)。 逐漸地,畫面在屏幕上的空間越來越少。對於這些用戶,並沒有真正使用所有的高度! 逐漸地,畫面在屏幕上的空間越來越少。對於這些用戶,並沒有真正使用所有的高度!

但這不僅僅是圍繞在周圍的“空白地方”的問題。 “高分辨率”並不總是意味著“大屏幕”。 智能手機的屏幕可能比電腦上的屏幕擁有更多的像素。

大小相同, 分辨率不同大小不同, 分辨率相同

這是什麼意思? 除自己以外的終端客戶,也許填充的整個屏幕的圖片,對他們來說是顯示是這樣的:

但是選擇的圖片並不僅僅是這個。 更大的分辨率意味著更多的像素。 在一個小的分辨率圖片下,繪製的眼睛可能只需要20像素,而一個更大的分辨率可能就需要20,000個像素了! 想象一下這兩者在繪製細節上的區別。

這裡是一個好的技巧:如果在一個大的分辨率下來繪製一個小的物件,不管它有多鬆散,從遠處(即放大)來看,它很有可能看起來更有趣和有意思。

2.過大的畫布

那是不是說畫布的分辨率越大越好呢? 理論上來講,是的。 實際上,並不是必須的,而且有時候是不必要的。

一個大分辨率的畫布需要的基礎筆刷的像素更大 一個更大像素的筆刷,需要你電腦的運行空間更大。 尤其是在筆壓水平和可變流量的情況下。 因此,這是一個反對它的實際論據——需要一個強大的計算機來實現的大分辨率。

再者是高分辨率是為高細節的作品而設定的。 不是所有的畫作都需要高細節表現的。 就算想要現實主義的繪製,還是可以忽略真實影像中的不少信息——真實中所看到的從來就不像一幅攝影作品。

當使用比所需作品更高分辨率的設置,因為可以添加更多的細節。 但當這麼做的時候是沒有回頭路可以走的。 細節有很多層次,但特定的部位只能使用一個。 如果想創造出一種快速的、有繪畫風格的毛皮,不要在眼睛上花上幾個小時的時間—它只會讓整個作品看起來不一協調和有未完成的感覺。

3.最終尺寸太大

現在假設找到了繪製作品合適的分辨率。 它不是很大也不是很小—正好適合你需要填充的細節。 這裡又會有一個常犯的錯誤存在。 分辨率代表你的作品大小。 也許需要很多像素來達到這個眼睛的細節,但是這個細節是可以從遠處看到的。

在存儲文檔之前,調整它的尺寸。 沒有最佳分辨率存在。 規則是:作品細節越多,當用大分辨率呈現的時候損失率就越小。 這幅畫越“粗略”,它在小版本中呈現的效果就越好。 這幅畫越“粗略”,它在小版本中呈現的效果就越好。

最後一點:當重新設置圖片的時候,檢查哪個重組圖像算法最適合。 它們有些會增強圖像,但這可能是也可能不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