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美國出動50多萬軍隊進入越南,爲何不敢越過北緯17度線?

羅鎮鴻


越南戰爭是指發生在1955年至1975年間發生在越南、老撾、柬埔寨等地的局部戰爭,交戰雙方是以美國、韓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以及蘇聯、中國支持的北越。

越戰是二戰後美國參戰人數最多、持續時間最長的一場戰爭,美國耗費至少2500億美元,超過5.8萬名士兵戰死、30.4萬人受傷、2500人失蹤;損失飛機8612架。越戰給美國人民造成巨大的精神創傷,甚至使國家處於極度的分裂狀態,經濟狀況急轉直下。

美國發動越南戰爭實質就是社會主義陣營和資本主義陣營的較量,當時法國在越南的殖民統治無法持續,內戰中胡志明領導的(北)越共日漸強大,而南越則朝不保夕。這令美國開始擔心北越的統一引起多米諾骨牌效應,將共產主義推向整個東南亞。

在戰爭起始美國試圖逼迫北越和南越劃界而治,認為只需要給南越提供人員、物資支持,不需親自赤膊上陣。但社會主義陣營的全力支持,越南人民的同仇敵愾的游擊戰和越南獨特的地形、氣候使他們深陷戰爭泥潭無法自拔。

1965年,約翰遜下令採取“滾雷行動”(Operation Rolling Thunder),在南越不再侷限於使用傀儡軍,美國直接派軍隊參戰。侵越美軍迅速增加,達到50萬人,美國投入包括B-52戰略轟炸機、F-4鬼怪戰鬥機等先進武器,先用B52轟炸機對所有反美武裝的區域進行地毯式轟炸,繼而地面部隊再行搜索和剿滅,但美國始終無法消滅越南主力。

在整個越南戰爭期間,美軍為何始終都沒有越過"北緯十七度線"呢?

因為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指出:美軍不得越過北緯17度線,否則後果自負!美國侵朝帶來的後遺症尚未治癒,它不地面部隊不敢越過北緯17度線,連飛機上也設置了17度線提醒裝置,生怕一不小心飛過去就被援越高炮給打下來了。這使得北越可以將打爛、打殘、打累了的部隊撤回17度線進行修整、補充,北越軍隊得以淵源不斷的投入戰爭。

1969年尼克松政府提出“越南化”政策,重新採用“用越南人打越南人”的手段,同時迫於國內壓力,宣佈從南越逐步撤出美國部隊。

1976年,越南民主共和國和越南南方共和國合併,越南實現統一,這場持續20多年的戰爭,才算正式結束。

毛主席威武霸氣,捨我其誰的硬氣無人能敵!


美麗青春您真痘


美軍之所以沒越過北緯17度線,是懼怕中國再次參戰阻止,害怕回到朝鮮戰爭那種可怕的消耗戰模式。美軍正式參戰越南是在1965年之後,此時距離胡志明北方大軍全面南下一統江山,過去了整整4年時間了,在這期間美國一直在試探中國的態度。毫不客氣的說美國十分懼怕中國再一次參戰,而中國開出的條件就是美軍不能越過北緯17度線,這樣西方國家有了干預越南戰爭的信心,畢竟有了避免戰爭擴大為大國衝突的保障。

美軍先後動員了接近70萬兵力投入越南戰場,但是作戰模式並不是大多數人想象那種大兵團作戰,而是反游擊戰。美軍和多國部隊一直受到游擊隊的困擾,始終不能建立對越南南部的有效控制,殘酷的反游擊戰在南越吳廷琰政府管制下的廣大農村進行,直到1975年美軍全面撤出為止戰火都沒有燒到北方越南控制區。

美軍之所以不敢北上直搗黃龍的原因是,多國部隊並沒有力量開闢北方戰場,畢竟佔領越南北方之後,反游擊戰場也會擴大到越南全境,美軍至少需要擴充一倍的兵力才能幫助吳廷琰政府控制局勢,美軍希望的是打斷北越向南越游擊隊供應補給的胡志明小道,只要確保南方是親自己的資本主義政權就可以了,因此也沒有必要冒險北上。(越南遊擊隊裝備)


利刃軍事


北緯17°線是一條停火線,這條停火線是打出來的,毛主席曾警告美國:不準越過北緯17°度線,否則打你沒商量!



說起北緯17°線,不得不說喜歡幽默搞笑的法國人。

我們的鄰居越南大概在19世紀中葉開始,逐漸淪為法國的殖民地,但法國人是相當搞笑的,雖說喜歡和英國人聯合侵華,顯得不可一世,但當他們自己行動時,表現十分狼狽,比如當年法軍進攻我廣西邊境,被老將馮子材率軍打敗,取得鎮南關大捷。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亞非拉美各大洲紛紛爆發民族獨立戰爭,越南人民也奮起反抗,武裝反抗法國侵略者的殖民戰爭,法國人不甘放棄,於是法越雙方爆發曠日持久的戰爭。

這場戰爭史稱“法越戰爭”,戰爭時間從1945年9月至1954年7月間,最終結局以越南勝利,法國失敗告終,法國人被迫簽訂日內瓦協定。


日內瓦協定的主要內容是法國撤出越南,越南民主共和國(北越)控制北緯17°度以北,越南共和國(南越)控制北緯17°線以南,大家維持和平,互不侵犯,這一幕好面熟。

顯然,這是美國、法國等西方列強的精心策劃,但人家越南弟兄倆都不聽招呼,雙方繼續打仗,武力衝突不斷擴大,最後還是北面的哥哥更勝一籌,準備吞併南面的弟弟。

眼見南方的乾兒子就要over,美國乾爹看不下去了。 1961年,一向健忘的美國悍然發動侵越戰爭,拉攏韓國、澳大利亞、泰國、新西蘭、老撾等小弟參戰,旗幟鮮明地幫助打內戰。


據統計,美軍在越南戰爭中,總共出動了海陸空三軍將士達65萬人,是美國曆史上參戰人數最多的戰爭,竟然比二戰還要多。

可美國人沒能如願以償,因為毛主席說話了:美軍不得越過北緯17度線。

本來健忘的美國人一下子清醒了,他們不是傻瓜,知道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厲害之處,立刻下令全軍:無論地面部隊還是空中部隊,一律不得越過北緯17度線,所有戰鬥機設置提醒裝置,一旦飛臨17度線,立刻報警提醒。


毛主席的話很管用,從此以後,北緯17°線就成了禁區線,美軍不敢誇越雷池一步。 一直到1973年,美國終於決定從越戰泥沼中脫身,他們不情願地簽署了巴黎和平協定,同年撤出越南,這是不可一世的美軍在二戰後遭遇的第二次重大失敗,大家都知道,這兩次重大失敗,美國真正的對手不是兩個小國家,而是我們。

時至如今,我們經常在美國大片中看到越戰主題,卻很少見到朝戰,這是什麼原因?

曾有人就此專門訊問美軍高層:“美國人喜歡拍越戰電影,為何從不提朝戰?”


美軍高層答道:“對我們來說,這兩場戰爭的意義完全不同。越戰失敗非戰之過,是因為中國不准許美軍越過17度線的聲明,因為美軍害怕中國參戰,根本不敢放開打;朝戰是完完全全的軍事失敗,是美國國家和軍隊永遠的恥辱和瘡疤,沒有人原因回首。”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我先糾正一個常識性錯誤,二戰結束後,中國軍隊唯一的海外受降區是越南北緯16度線以北,而非17度線。真正的17度線是北越在與法國殖民者的第一次印支戰爭勝利後簽訂的《日內瓦協定》中出現的,協議規定北緯17度線作為南北越之間的軍事分界線,兩側兩公里範圍內為非武裝區域,17度線以北為胡志明的北越共產黨政府,南邊為吳庭豔任總統的反共政府。


北越胡志明領導的政府強而有力,不停的在南方實行遊擊戰,也深得“農村包圍城市”之真傳,南越政府在這樣的打擊之下幾乎搖搖欲墜,就在這時美國人正式插手,隨著1964年北部灣事件的爆發,美軍大規模進駐越南,全面打擊北越政權,口號喊的震天響,但從始至終半隻腳也沒敢邁過北緯17度線,最終被一步步拖垮,越南人說他們打跑了美國,事實果真如此簡單?

在越南戰爭中,美軍出動海陸空65萬大軍,還拉攏了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泰國等一眾小弟,可是硬是被越南給拖趴下了?這是為什麼?是因為越南太強大?美軍太垃圾?錯,是因為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的一句話:美軍不得越過北緯17度線,否則後果自負!接受了朝鮮戰爭教訓的美國人這次再也不敢做什麼打到鴨綠江過聖誕節的春秋大夢,而是嚴格的執行了毛主席的規定,不僅地面部隊沒敢越過北緯17度線,連飛機上也設置了17度線提醒裝置,生怕一不小心飛過去就被援越高炮給打下來了。


就是因為17度線這個高壓線的存在,越南戰爭成了真正的泥潭,美軍想要直搗黃龍,可是17度線不敢過,北越游擊隊一打不贏就縮回17度線以內,可是投入了這麼多,又不好交代,美軍進退兩難,最後只能不停的消耗,然而國內的反戰遊行又不斷的蜂擁而至,政府面臨的執政壓力在不斷加大,沒辦法,只好拉下世界第一強國的面子,國務卿基辛格和總統尼克松接連造訪北京,接著美軍就撤退了。

於是越南戰爭也就成了美國曆史上最痛苦的戰爭,6萬人死亡,30多萬人受傷失蹤,卻沒有撈到任何好處,被越南戰場消耗了太多國力的美國不得不在美蘇爭霸中改為守勢,而面對蘇聯的全面進攻,美國人不得不拉攏當時世界鐵三角中的中國,以求共同對付蘇聯,於是就有了改革開放,有了中美蜜月期,有了中國來之不易的黃金髮展期,不得不說,毛主席真是一個玩大戰略的藝術家!


軍史吐槽君


自然是因為投鼠忌器,朝鮮戰爭的失敗仍舊曆歷在目,而越南戰爭美國雖然佔據優勢地位,卻也不敢輕易觸碰底線,而當時對於美國的底線就是越南中部的北緯17度線。

北緯17度線,中南半島上的38線

當年的日本與沙俄帝國,為了瓜分朝鮮半島而劃定了38線,而這條線後來臭名昭著。在中南半島東部的越南,也有一條類似於38線的線,那就是北緯17度線。

越南戰爭的原因,北緯17度為界,北部成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國,也就是所謂的北越;南部成立了越南共和國,也就是所謂的南越。

投鼠忌器,不敢越雷池半步

當年朝鮮戰爭順順利利,然而因為中國的參與使得美軍被迫簽署了停戰協定。同樣,越戰之時,中國聲明:美國越過17度線,那麼中國就會參戰。

對於美國來說,中國一旦參戰將會非常頭疼,雖然當時中蘇交惡,但蘇聯仍舊是美國的死對頭,而蘇聯的問題尚未解決,中國再與美國為敵,那麼美國就要頭大了。所以美國始終不敢越過17度線,即便對雲南、廣西邊界進行騷擾性試探,也是小心翼翼。

北緯17度線,闢魔圈般的存在

當時的中國擁有了原子彈,也擁有了氫彈,正如多年後美國人自己總結的那樣:“越南戰爭不是軍事上的失敗,而是政治上的失敗。”

因為害怕中國的介入,美國始終沒敢越過17度界限,而這一條線如同孫悟空的闢魔圈一樣。外面如同妖魔一樣的美軍始終不能靠近,而圈中的北越,採取“敵疲我打,敵進我退”的策略,硬是花費幾十年時間把美國拖進戰爭泥潭無法自拔,最終被迫不了了之。


澹奕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何謂"北緯十七度線"!其實,這條線和"三八線"一樣都屬於軍事停火線,在它的兩邊分別是南越和北越。以該停火線為中心點,在其兩側的各兩公里內設立非武裝地帶!

另外需要知道的一點是:"北緯十七度線"並非越南戰爭時期的產物,而是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爆發的越南抗法戰爭停火後被首次確立。但在緊隨其後的越南戰爭期間,"北緯十七度線"再次成為交戰雙方爭奪的要點!

1964年8月2號,隸屬於美海軍的一艘維克斯級驅逐艦(馬多克斯號)藉口水文研究在北部灣一代活動。突然,美驅逐艦發現三艘小型魚雷艇正朝自己疾馳而來,並且還向美軍艦發射了數枚魚雷。美軍隨即下令還擊並確認了來襲者身份:北越海軍!

美軍驅逐艦遭襲事件傳回美國後引發軒然大波,時任美國總統林登-約翰遜發表電視講話:美國將對北越發動軍事還擊!緊接著,美軍大批轟炸機撲向北越展開了勢大力沉的轟炸……北部灣事件也標誌著美國自此直接介入越南戰爭,越南戰爭全面升級!

因為美軍擁有強大且絕對的空中優勢和後勤補給,所以美軍初登越南就提出兩點作戰理念:焦土政策和飽和轟炸!藉助絕對的空中優勢對北越實施全火力覆蓋,不放過任何一花一草!

那麼,在整個越南戰爭期間,美軍為何始終都沒有越過"北緯十七度線"呢?很多人認為是當年我們曾明確表示:美軍一旦越過"北緯十七度線",我們就派兵參戰!美國因為忌憚我方參戰而刻意避免越過"北緯十七度線"。

我們的嚴正的警告確實起到了一定的威懾作用,而且美國早在幾年前就已經感受過了來自東方的神秘力量。但從整體上來看,美國沒有越過"北緯十七度線"主要還是出於國際政治戰略的考量!

客觀而言,當時被美國視為戰略對手的僅有蘇聯,而那一時期的我們同蘇聯的關係正逐步走向低谷。美國不想因為一條停火線或者說為了南越而把我們再次推向蘇聯陣營。

以至於多年以後,許多參加過越南戰爭的美國軍官就曾作出過這樣的評價:美國撤離越南戰場並不是軍事失敗,而是政治上的失敗!

我是軍武最前哨!


軍武最前哨


北緯17度線是南越和北越的軍事分界線。南越的後臺先是法國,之後是美國;而北越的後臺是社會主義國家。美國在發動侵越戰爭時,一直堅持“南打北炸”的策略。也就是說,美國只對北越進行空襲,從來不敢直接派陸軍進入北越。這是因為,北越有32萬中國軍隊!

越南問題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也是美蘇冷戰的產物。

越南本來是清朝的附屬國,1884年淪為法國的殖民地。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後,越南被日本人佔領。等到1945年,胡志明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國(即“北越”),越南北方宣佈獨立。

不過,法國不甘心失去這塊殖民地,於是捲土重來,扶持越南末代皇帝保大帝出任“越南國”元首。在中國的支持下,北越和法國開展了長達九年的戰爭。最終在1954年,根據《日內瓦協議》,越南以北緯17度為界,南北分治,北方由胡志明領導(北越),南方由保大帝領導。

不過,1955年美國開始取代法國接手越南事務,扶持傀儡吳廷琰建立越南共和國(即所謂“南越”)。

北越進攻南越,試圖統一越南。

1961年,北越在胡志明領導下開始進攻南越,試圖統一越南全境。(跟朝鮮是多麼的相似啊!當年,朝鮮也是金日成的北朝鮮先發兵南朝鮮,試圖統一朝鮮。這才有了朝鮮戰爭。)不知道胡志明是不是跟金日成學的,兩國的戰爭經過很相似。

(胡志明)

美國沒有馬上出兵,而是先出槍、出錢、出顧問,讓南越出人打仗。這樣的“特種戰爭”,其實就是讓越南人打越南人。不過,南越戰鬥力不行。於是,在1965年,越南戰爭上升了一個層次,美軍開始直接出兵南越,並加緊對越南北方的轟炸!

在越南戰爭爆發初期,我國已經給予美國警告。

越南戰爭爆發初期,中國就與北越簽署提供軍事援助的協議。朝鮮戰爭才過去不到十年,美國人也知道中國有參戰的實力和決心的。所以,美國在1965年之前,一直使用的讓越南人自相殘殺的“特種戰爭”,沒有直接派兵出戰。

(胡志明訪華)

1964年2月15日,美國政策規劃委員會主席羅斯托提醒國務卿:"我們得到警告,如若向北推進,戰爭將會升級。”

1964年,毛主席再次明確表示:

“如果美國冒險打倒北越,中國軍隊就應該開過去。我們採用志願軍的形式好,無非就是再來一次朝鮮戰爭。美國人能出兵,中國人就不會出嗎?”

1965年1月9日,毛澤東在接受美國記者斯諾採訪時說:

"我們不會打出去,只有美國打進來,我們才打。南越根本不需要我們去,他們自己可以對付。”

美國出兵越南以後,一直堅持“南打北炸”,避免直接出兵北越。

1965年3月上旬,以美國派遣海軍陸戰隊3500名在峴港登陸為標誌,美軍正式出兵南越。

同年4月,越南向中國求助,請求中國擴大援助規模並派出部隊支援。面對越南的請求,我國做出兩點答覆:第一,凡是你們需要的,我們這裡有的,我們要盡力援助你們;第二,你們不請,我們不去。你們請我們哪一部分,我們哪一部分去!

從1965年6月開始到1970年7月截至,我軍共計派出23個支隊32萬人的援助部隊,涉及高炮、工程、鐵道、掃雷、後勤等各個方面。其中,光高炮部隊就有累計15萬人參戰。我軍高炮部隊給美軍戰機沉重打擊,共作戰2153次,擊落美機1707架,擊傷1608架。抗美援越戰爭中,我軍有1100餘人犧牲。

我軍此次援助越南,並沒有對外公開,也沒有明確派出地面作戰部隊。而且,我軍也將部隊活動區域限制在北越。美國也知道我軍派出了幾十萬人支援越南的防空和後勤保障建設,但是,美國也不敢點明此事。估計,美國也不想把戰爭升級。

美國明白中國的警告,不想將戰爭擴大。於是,為了避免地面部隊與我軍接觸,美國也只是對北越進行轟炸,美軍陸軍出兵也限制在南越地區。

總之,北緯17度線作為南北越南分界線,也成了美軍地面部隊活動的禁區。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在上個世紀60年代,美國人為了防止蘇聯的理念徹底佔領越南土地,所以他們出兵越南幫助南越與北越爆發了越南戰爭,越南戰爭中,美國參戰士兵人數非常多,不過並不是題目中所說到的50萬士兵,而是65萬士兵。


而且這65萬士兵還不是同時進入越南戰場中的,美國人有著很先進的工業科技文明、有著很強大的武器,他們是用炮火去堆砌戰爭的、而不是用人命去堆砌戰爭的,因此他們不用派太多人進入到越南戰場。

他們的65萬士兵是分幾個批次進入越南戰場的,在有一批人受傷或者發生什麼原因之後,他們就會把這些人換回國內,然後從國內換另一批人填充進來。



美國在越南戰爭中的傷亡

我們經常說美國人在越南戰場上如何如何傷亡慘重,但是說這些話的人顯然沒有看過美國和越南之間的傷亡比例。

美國人在越南戰場中只死了5萬多人,受傷也只有30萬來人左右,與越南600多萬平民士兵的死亡根本就不是可以相比的。

不過這個人數差別雖然巨大,但在美國人眼中,卻仍然是一個很重大的傷亡比例。

而出現如此巨大傷亡比例的原因,就是因為雙方武器的差距,我國和蘇聯在當時也給越南提供了不少武器和幫助,但是這些武器和美國人相比,卻同樣差了很大的層次。

北緯17度線就是南越北越的國境線

接下來我們說到劃分南越、北越的北緯17度線,有很多人說這是我們國家在越南畫下的禁止線、在我們國家的嚴令聲明下,美國人才不敢跨越這條線。

但實際上這是一個謠言,國內外留下的任何史料中,都沒有關於我國劃分北緯17度線、禁止美國人跨越北緯17度線的記載。




北緯17度線是20世紀50年代的時候法國人畫出來的,並從此之後,以這條線附近的一條河流為分界線,劃分了南越、北越兩方政權,跟我們沒有太大的關係。

不過雖然我國沒有禁止美國跨越所謂的北緯17度線,但是美國人之所以不敢跨越北緯17度線,根本原因卻和我國有很大的關係。

越南戰爭的兩個不同階段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越南戰爭,越南戰爭主要分兩個大階段。

當時身在蘇聯陣營的北越是一個有信仰的國度,在信仰的影響下,他們士兵的戰鬥力變得非常恐怖。

從50年代開始,北越就表現出了遠超南越的戰鬥力,他們派遣出了很多士兵攻打南越,把受到美國人武器援助的南越打的根本沒有還手之力。

不過這個時候美國人並沒有直接出兵幫南越,他們當時與我國和蘇聯一樣,只給他們的小弟提供了武器援助。

在1965年南越快要撐不下去的時候,美國人才直接出兵越南,這個時候他們才直接和北越爆發了戰爭。

從1965年開始,越南戰爭就直接進入了第二個階段,這個階段也可以稱之為美越戰爭。

在和北越爆發戰爭的時候,美國人並沒有把他們的轟炸機調撥到北緯17度線以北轟炸北越,而他們之所以沒有跨越這條南北國界線,主要是當時他們感受到了我國的意志。

我國的偉人在1964年的時候曾經發出過宣言,在他的宣言中表明瞭如果美國軍隊侷限在南越作戰的話,那我們就不會出兵幫助北越,如果美國人的軍隊跨越了南越的國境線、進入了北越,那他們將等到的就是我國軍隊的介入。

美國人沒有跨越北緯17度線的原因

正是因為感受到了我國的態度,美國人才沒有讓他們的軍隊進入到北緯17度線的以北,不過大家要注意到一件事情,那就是北緯17度線包括了南北國境線的一部分,但是並不完全等同於兩國的分界線。



說到底,這就是戰爭名義的問題,如果美國人只把戰局侷限在北緯17度線以南的話,那他們就可以搬出他們幫助南越抵抗侵略的名義以體現自己的正義立場。

我國在北越攻勢大好的情況下,是沒有理由在明面上幫北越出兵攻打南越的,如果這樣做了,無異於背上了一個幫助侵略的惡名。

正是為了防止我國像50年代的朝戰一樣派兵進入到這場原本局勢就不是很明朗的戰爭中,所以美國人才會一直控制著自己的轟炸、攻擊範圍,沒有進入到北越的國境線中。


在美國直接派兵參與了這場戰爭八年之後,他們才把士兵退出了越南戰場,而他們並不是被北越趕出去的,而是被他們國內自己人給逼出去的。

因為越南戰爭花的錢實在太多、受傷的人數實在太過於讓人難以接受的原因,所以美國爆發了反對越戰的大規模浪潮,在這些浪潮的影響下,美國政府才在1973年的時候把士兵撤出了越南這片他們一直深陷著的泥潭。

在美國退出越南戰場兩年後,北越開始統一了南北兩端,接下來才出現了一個完整的越南,而越南在獲得統一之後,他們沒過幾年就開始過河拆橋,和我國爆發了衝突戰爭,自此變成了一個極度反華的國家。

所以說美國人之所以沒有跨過北緯17度線,那就是因為這條線等同於南越、北越的國境分界線,他們如果跨越了這條線,他們就踏入到了北越的地盤中,北越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還有兩個大哥在背後支撐著,美國為了避免引出北越的大哥參與到這場戰爭中,這才沒有跨過這條線。


孤客生


說到北緯17度線,就不得不提到北緯38度線。簡要地回答:正是由於一個大國北緯38度線給美國人的教訓,美國人才寧可輸掉一場戰爭也不敢派兵越過北緯17度線。

全長只有50公里的北緯17線,是1954年法國結束對越南近百年的殖民統治後按《日內瓦協議》規定的臨時軍事分界線,以邊海河為界兩側各設5公里寬的非軍事區。北緯17度線以北是越南民主共和國的控制區,北緯17度線以南是越南共和國的控制區。日內瓦協議還規定,軍事分界線設立兩年後的1956年7月,越南全國普選實現國家統一。胡志明領導下的北越實行了大規模的土地改革,將土地分給農民,獲得了民眾的支持;而吳庭豔領導下的南越卻是獨裁統治和腐敗高壓,遭到了民眾的反對。當時的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認為,如果按期舉行全國普選,北越將會獲勝,共產主義將席捲整個印度支那半島。在“冷戰”的大背景下,美國支持的南越拒絕簽署相關選舉條款,通過民主選舉實現越南統一已經不可能。按照美國的想法,就像那個半島一樣南北分治。

在和平統一無望的情況下,1959年越南的內戰爆發,而腐敗的吳庭豔政府節節敗退。後來的美國總統肯尼迪認為必須遏制共產主義在亞洲的攻勢,所以給予吳庭豔政府軍事和經濟援助,乃至在1961年派出了特種部隊進入了越南。但是到了1965年,因為南越政府過於腐敗,代理人戰爭已經打不下去了,而在北越與美國軍艦發生衝突的“東京灣事件”後,美國的約翰遜政府作出了大規模增兵越南的決定。在1965年3月8日,3500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員在峴港登陸後的幾個月內美軍在越人數已高達22萬。正是在這個時候,中國出手了,1965年4月,周恩來總理委託巴基斯坦總統向美國約翰遜總統發出了以下警告(後來刊登在了人民日報上):1.中國不會主動挑起對美國的戰爭。2.中國人說話是算數的。如果亞洲、非洲或世界上任何國家遭到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的侵略,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是一定要給以支持和援助的。3.中國是做了準備的。如果美國把戰爭強加於中國,不論它來多少人,用什麼武器,包括核子武器在內,可以肯定地說,它將進得來,出不去。4. 戰爭打起來,就沒有界限。美國有些軍事家想依靠海空優勢轟炸中國,而不打地面戰爭。這是一廂情願。9月29日,中國外長陳毅更是強硬地表示:今天美國是否要同中國進行大戰,要由美國政府和五角大樓來決定。要打的話就歡迎他們早點來,明天就來。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在1966年毛主席一錘定音:美國人不得越過北緯17度線!

美國人的反應確實有點慫:在中美華沙第129次大使級會談中,美方代表主動表示對中國沒有敵意,並請求大使把美國“真誠的保證”轉達給中國的領導人。在實際作戰中,不僅地面部隊不敢越過北緯17度線,就連空軍都加裝了警報裝置,擔心一不小心飛過了。軍事上捆住了手腳,政治上又扶植一個腐敗獨裁的政府,美國的越南戰爭怎麼能打得贏呢?

當然,美國的決策有多種原因:包括美蘇全球對抗大格局下的守勢,迫切需要改善與中國關係的戰略需求,美國國內聲勢浩大的反戰運動等等。但是,最重要的一點還是38線把美國人打服了,他們知道中國人說到做到,即使越過17度線也打不贏這場戰爭。


幾年以前,我去過那個18萬志願軍烈士戰鬥過的地方,在離38線不遠的開城參觀了志願軍烈士的陵園。它位於開城的市中心一個叫“成鈞館”的地方,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環境非常好,這裡曾是他們的國子監,旁邊就是一所現代化的大學校園。在這裡,我確實感受到了對方軍人對我們的尊重。北緯38度線和北緯17度線,當年我們國力遠遠弱於美國的時候,都敢於而且也能夠給美國人劃線,現在國力日盛的時候怎麼有的人反而膽怯了呢?貿易戰就那麼可怕嗎?別看特朗普現在看起來很強硬,這個慫貨當年在越戰期間可是五次逃避服兵役!給美國人劃線,既是我們作為一個大國曾經的榮耀,也是我們作為一個大國現在應有的擔當!


雲霄飛翼78


糾正您兩處錯處,朝鮮戰爭時,麥克阿瑟叫囂打到鴨綠江邊,讓士兵放假過“感恩節”,而非聖誕節。

越南戰爭時,美帝地面部隊確實沒敢越過北緯17度線,但空軍多次飛越17度線,著作的“滾雷行動”就是尼克松命令空軍和海軍飛機大規模轟作北越,河內和海防都遭到轟炸,其間B52數架被擊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