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都追求意义,究竟有什么意义?

尼克·克雷格和斯科特·斯努克的《化目标为影响力》一文中讲到的领导者追寻“个人目标”的过程让我感同身受。下面跟大家分享其中的一些有意思的发现,并带给大家一些实用的心理准备和操作建议。

什么是驱动成功背后最重要的因素?

领导者在不断变化的技术、 政策、人才与竞争环境中,必须时刻做出不同的战略选择。然而,有许多的因素影响着他们的最终决策。我们发现领导者针对变化的反应,从低到高分为4个层次,这些不同的反应影响了领导者对行为的预测能力,也就是做出最正确决策的能力。这4个层次从低到高分别是:

第一层:来自最直接外在环境,通常的反应表现为“ 我在哪里? ”“我在什么时间点?”这一层是人的大脑习惯的反应思考模式。第二层:“我能做些什么?”这个反应是大脑对外界刺激的进一步思考。依靠第一层到第二层反应做出的决策,都非常容易受外部环境可变因的影响。到了第三层:“我为什么要做?”,可变因就开始逐渐稳定,但还是有一些冲突,比如工作和家庭,健康与成功,快乐与压力之间的矛盾。

从第一层到第三层的变因都不是驱动人们预测力最稳健的变因。我们发现,驱动人们的行为并预测成功最稳健的因素来自第四层,也就是意义驱动力:“我是谁? 我为什么要存在?”

大部分领导者都没有搞清楚自己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领导,在决策过程中往往被第一层到第三层的因素不断地干扰。依据个人的能力、动机、所在的市场环境等因素,领导者做出许多看似高明合理的决策。比如许多领导者会花大部分的精力来分析行业动态、分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然后来制定所谓的战略目标。我们发现,当这些战略目标没有配合意义驱动力的时候,是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激发领导者和他的团队走向成功的。特别是遇到突发的行业竞争,或是政策不稳定时,这种战略的失效就更加明显。

而当领导人能够运用第四层定义(意义驱动)来驱动自我成长,并作为决策依据时,领导者便拥有最稳健的决策力,也最容易获得成功。举例来说,马云在创建阿里巴巴的时候如果只是一腔热情地想趁着互联网的好时机大捞一把(第一层驱动力),而非热切地渴望创建一个帮助中小企业更信任更幸福的生态系统(第四层驱动力),相信现在的阿里会非常不同。

追求意义到底有多实用?

一听到 “意义感”、“使命感”这些词,总是给大家抽象又遥远,缥缈不实际的感觉。事实上,这些能力与我们所做的“6秒钟情商培训” 中, 最终一个能力“追求超我目标”非常接近。 过去30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它看似抽象,其实是领导者在决策过程中非常关键并实用的能力。

我们的研究发现:首先,“超我目标”这个能力不但不抽象,反而非常实在。我们的调研显示,它是目前在中国公司中,员工与管理者之间差别最大的指标。这意味着,找到并发挥这种人生“超我目标”的能力,是目前中国企业提升人才的关键标准。如果你拥有人生的“超我目标”,你就有更大的机会成为管理者或领导者。

其次,中国人在整体情商(EQ)上的平均数,略低于美国人的平均数(中国:106 vs 美国109),但是如果比较中国管理者和美国管理者,我们发现,中国管理者略胜一筹,这项“超我目标”还是我们中国管理者的关键优势。(中国管理者:126 vs 美国管理者:118)。也就是说,中国领导整体的关键优势是运用追求人生的意义感来平衡或增加决策的质量。

追求意义的具体攻略

其实,不论是 “意义感”、“使命感”、《化领导目标为影响力》中“领导力目标”,或者是情商行动模型中的“超我目标”,所探讨的都是前文“是什么驱动我们成功”模型中的第四层:“我是谁?我为什么要存在?”也就是人生的终极意义。那么我们该如何发现它呢?

在尼克·克雷格和斯科特·斯努克的四个建议之外,我另外提出三个方法,它们特别适合在高速成长企业中,为了达到短期目标而长期面对高压力的领导者。

1.探索意义: 回到生命的原点

放心,我不会让大家想自己的墓志铭。不过,这的确是一个比较严肃的主题。你可以通过以下练习,来寻找这种意义。

闭上你的眼睛,想象你在未来的某一天,为自己设计一个完美的告别仪式。

你会安排哪三个最重要的人上台发言?在你最完美的想象中,你希望听到他们三个人如何描述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希望他们分享什么样和你相关的故事?这对他们有什么影响?从他们的角度,你的存在,留给这个世界什么样惊喜?

花2个小时把这三个人的发言稿写下来。看看当你的生命最灿烂地结束时候,最让你在意的是什么?这是个有点难度和挑战的练习,但是非常有效。当你内在的自己快速回到原点时,你会发现世界变得意想不到的清晰、完整、充满生命力。

2.检验意义: 仔细检查这意义是否“够分量”?

当我们探索自我存在的意义时,许多人都会问,我怎么知道我所找到的“意义”是好的,足够帮助我做最棒的自己? 如果你也有同样的疑问,你可以用以下三点来检测你目前所找到的意义是不是“够分量”。

实现你的目标,同时也会造福他人。一个具备足够分量的意义是可以同时帮助自己和他人都更成功或幸福的。这种吸引力会让你不自觉地吸引一伙帮助你追求并实现意义的人。将你人生中的不同版块整合为一 :工作,家庭,精神,社区健康等。另一个自我检验的指标就是意义的“宽度”,它如果只是帮助你成为一个更好的领导者,或是父亲,那它不但无法帮助你做出更成熟聪明的决策,反而会强化你生活中不同方面的冲突。一个够分量的意义是应该超越你所扮演的某个角色。 所以它可以帮助你在人生不同的方面取得平衡。让你在没有任何回报的情况下起床拼命。最后这个指标是最容易也最重要的一个。为了追求这个意义,你是否愿意在风雨交加的清晨,没有任何人支付任何报酬的情况下,你也会起床为之奋斗? 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你所找到的意义,是真的“属于你的”。如果你有任何犹豫,可能你现在所找到的意义,还有许多外在环境认为是你“应该”追求的。

在探索个人意义的路途中,我们周围环境和关心的人会不自觉地给我们许多影响。我们会有心理压力,自动地“收养”他人内心的意义。不过这很正常,不用太过担心。专注回答这个问题,相信你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意义!

3.发挥意义的力量: 把你的意义提炼成一个关键词

如果你用一个关键词来代表你为之献身,也是你最大的热情所在的事情,你会选择那一个关键词?你可以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关键词,逼迫自己把所追求的意义简化成一个关键词,有助于你在压力下让大脑更容易跳出第一层到第三层的干扰。选择一个你最有感觉的词来总结你的意义所在。你会发现你的世界更轻松, 更充满能量!

顶尖人物测评咨询与《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合作的幸福竞争力调研发现,幸福感并不是来自快乐,幸福感最高的三大要素是:感恩的习惯、开放的心态,从错误中学习的能力,以及拥有自己追求的人生意义。也就是:幸福 = 感恩 + 学习 + 意义。所以,为了更幸福,你也有责任找到属于你自己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