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女子图鉴》热播,同样在北京拍的这支广告片也火了!

最近,社交圈被《北京女子图鉴》这部网剧刷屏。

狂人之所以也被这部剧圈粉,是因为在这部剧里看到了当年北漂的自己为生活奋斗的影子。

它不是一部普通的都市“悬浮剧”或“偶像剧”,主人公的人设没有一路受挫,也没有一路开挂。剧情没有无病呻吟,也没有为了戏剧效果刻意放大矛盾。就是这种真实感和时代感,这部剧的口碑一路飙升。

每年有近千万的年轻人来到北京,当地人习惯性的将他们称之为“北漂”。我们大多数人都和主人公一样,没有过分的欲望,没有想过天上掉机会不劳而获,只是想凭借自己的付出,在大城市展现真我风采实现价值。

今天,这种熟悉的真实感和奋斗的热血,被同样在北京拍摄的一支广告片给填满了。

这是周黑鸭最新出的一支广告片,讲述当下在外漂泊的年轻人,为生活打拼的那段刻骨铭心的时光。

自己通宵加班熬出来的方案

却被客户当成飞机稿狠狠扔掉

身为新人的职场小白,

被身边的同事随意使唤,

偶尔还要变成买咖啡的跑腿。

已经加班到深夜准备回家时,

又被领导一通电话留下来加班。

还要瞒着家里人说已经在家准备睡觉了。

其实视频中出现的他和她,

也是成千上万个在外奋斗的我们的缩影。

日夜加班的疲惫,

离乡独居的孤独,

不被认同的失落,

无人倾诉的苦闷,

给家人报喜不报忧的坚强……

这些正是每一个你我都在经历着的生活。

难道生活真的就被这些苦填满了吗?

不,不是的,

广告片开始出现了温暖的反转。

在包里看到女朋友准备的爱心零食和小情话

所有工作的不顺心都被吹散

回到家,看到妈妈没拆穿我加班的谎言

还给自己铺好了的床单

桌上也整齐地摆放着自己爱吃的周黑鸭

一天的疲惫也被这浓浓的爱意给拂去了

广告片中展现的这些生活点滴,

映射出所有年轻人的生活百态,

从中看到主人公的乐观、孤独、委屈,

也仿佛看见了那个永不服输的自己。

这个片子的落脚点其实是很普通的—年轻人成长的经历,但是导演通过拍摄手法以及脚本的打磨,让这样看似“俗气老套”的话题变得不那么“俗气”,广告片没有打鸡血式的教唆,也没有大结局的反转,开放式的结局会现实一点,就是希望给到观看者一种真实的感受,并不是想告诉大家“一切都会变好的”。而就是广告片传递给消费者真真切切的这种感受,广告片靠口碑刷屏了。

广告片很巧妙的将周黑鸭的品牌植入在人物成长的过程中或转折点上,伴随他们经历挫折困苦迎接挑战,在他们孤独无助时充当情感寄托给予慰藉,这些都能触碰到年轻人的内心,引起共鸣,从而将周黑鸭在消费者心中打造出一个有温度的品牌形象。

除了走心的内容,其实这支广告片的歌词和配乐也十分值得揣摩。

从不知踏实为何物

也许是我心事太重

你最珍视的作品

不过是别人丢弃的废品

或许是我太过自负

我只有坚持别无他路

看我逝去的青春

却没有时间哭

看我留恋的人生

却仍不知归途

看我那近在咫尺的梦

却为何又在远处

看我前方笼罩的迷雾

却从未停止脚步

致生活不易,却从未停止脚步的你

给苦日子添一点甜和辣

据说这首歌是创作人看到片子后有感而发的作品,配乐和词曲均是原创。伴奏是民谣风,简单、纯粹,让人听着很温暖。歌词娓娓道来一点生活感悟,有种看淡世俗而不世俗的畅快,没有传播毒鸡汤,就是这么平易近人的鼓励句,看着就像是被安慰了一样,很激励人心。

无论从文案还是广告片本身的故事内容,此次传播刷屏与周黑鸭拿捏精准的感性营销密不可分。

产品可以给到消费者生理上的感受,比如填饱肚子,却并不容易给到精神上的满足。所以周黑鸭通过亲情和爱情两条线带上产品,去传递给目标人群,将品牌附加了浓浓的感情因素,深入人心。

营销界有句名言,卖物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是卖故事的时代。年轻人不再买物,而是购买的物品携带的情感故事。就像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曾说,星巴克卖的不是咖啡,是休闲;法拉利卖的不是跑车,卖的是一种近似疯狂的驾驶快感和高贵;可口可乐卖的不是饮料,是爱国情怀。

周黑鸭此次的情感诉求深谙年轻消费者的痛点,给难熬的日子添一点甜和辣。这使得周黑鸭卖的不是产品,而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

如果觉得生活快没完没了难熬时,来份周黑鸭吧,就当做那是变快乐的一种仪式感。如果不行,那就来两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