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授” 他乃全国第一人 受益于职称改革

姜言邦是昌邑市奎聚中心学校校长,坚守三尺讲台36年,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致力于教育教学研究,发表过120余篇论文、写过6本书,主持过多个国家级课题和省级课题,见证了职称改革,并成为全国首位小学“教授”。10月21日,记者见到姜言邦,听他娓娓道来自己的从业经历。

当老师,源于儿时吃饱吃好的梦想

姜言邦中等个子,头发梳得一丝不乱,戴着一副黑框眼镜,身上透着一股书卷气,不由得让人想起“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

姜言邦1962年出生于昌邑市都昌街道榆林村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当时,能够吃饱、吃好是多数人努力奋斗的目标。姜言邦说,上世纪60年代,他们的主食就是地瓜和地瓜干,基本上天天吃、顿顿吃,所以能够吃上白面馒头成了他儿时最大的梦想。为此,他也付出了很多努力。

高考恢复后,姜言邦考上了昌邑师范学校。1982年毕业后,由于成绩优异,他进入昌邑第一实验小学任教。对于当时的姜言邦来说,儿时吃饱、吃好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工作之初,姜言邦就比别人更加刻苦用功。当时学校要求晚上备课,一般情况下,老师们晚上八九时就回家了,姜言邦住在学校单身宿舍里,所以有条件在办公室里多待一会儿。正是从那时候开始,姜言邦养成了至少工作至晚上11时的习惯。

进行课堂改革,倡导分类布置作业

姜言邦喜欢读书、善于思考,他不仅致力于如何教学,而是更致力于如何教好,研究教学是他工作生活的一部分。

姜言邦看的书比较多,他认为,陶行知先生说过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话揭示了教育的本质。一路走来,他一直在不断探究,到底该如何把学生教好。有的校长认为要想提高成绩就要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有的校长认为要不断地用作业施压、多做题。而在姜言邦看来,课堂效率是最重要的,要向课堂改革要质量。而如何提高课堂质量呢?

1984年,姜言邦开始进行课堂改革,他倡导分类布置作业。“通常一本教材的内容分为三部分,容易、中等和较难,比例各占60%、30%、10%。所以说,针对不同的学生,在教学、布置作业方面都要有针对性。”姜言邦说,针对这个改革写的论文当时获得了省教育科研论文一等奖。到1986年,改革就进行得比较好了,他还写过一篇以《让学生独立探索知识的尝试》为题的论文。

“传统的教学是老师讲、学生听,而我认为真正的教学应该是老师和学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而不是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在课堂上,老师要和学生进行讨论、广泛发表意见,这样学习过程既愉悦,学生学得又好。”姜言邦对记者说。

努力和付出总会有收获,他成功主持过3个国家级课题、5个省级课题,另外还在国家和省级刊物发表过120余篇论文,并出版6部专著,成为了出了名的“科研型”小学教师。同时,他还获得了潍坊市优秀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潍坊教学能手、山东教学能手等称号,在当地也渐渐小有名气。

小学增设副高级职称,他是昌邑首位

全身心的付出与当时的收入并不成正比。1988年前,小学教师没有职称一说,老师们都是按事业单位标准领工资。当时姜言邦月收入大约70元,而与他一同毕业的同窗,有的进入企业工作,每月收入是他的三四倍。姜言邦并没因为“羡慕”而选择离开,他的坚守也很快有了收获。

1988年有了第一次职称改革,当时小学设立了二级、一级、高级三项。姜言邦被评为小学一级教师,相当于初级职称,工资也从70元涨到了每月100多元。姜言邦说,在小学执教,即使教到退休,也只能评到中级职称(小学高级教师),而在初中、高中教学则可评上高级、副高,所以老师们大都不愿意教小学。

经过几年试点,职称评定中,小学低中学一级的问题得到了国家的重视,1993年进行了第二次职称评选。“以前评定基本上都以年资为考量。到1993年后,开始加入业绩内容,干得好的老师可以破格评选。”姜言邦坦言,如果严格按照工作年限来卡,他并不够格,但当时他获得了很多荣誉和教学教研成果,所以就破格被评为小学高级教师。

为鼓励优秀、拔尖的小学教师,2000年开始,潍坊实行小学教师职称改革,首次在小学里增设了副高级职称。姜言邦也成为昌邑首位副高级小学教师,这次职称提升后,姜言邦工资涨到了每月2500多元。评上副高后,姜言邦也曾暗自自忖:“这次职称真的到顶了。”

全国三地试点,他成首位正高级小学教师

姜言邦不曾想到,职称壁垒再次被打破。2009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山东省潍坊市、吉林省松原市、陕西省宝鸡市进行教师职称改革试点,核心是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并设置正高级职称。

2010年底,潍坊市17名中小学教师被核准为全国第一批正高级职称的中小学教师,从此,中小学教师也有了属于自己的“教授”级别。在这17位中小学老师中,姜言邦是唯一的小学老师,因而成为全国第一位小学“教授”。

当时,因为是首次评定,教育部人社部审批而且只能批一个,所以整个过程十分谨慎。要想评上正高级职称,必须符合承担班主任、辅导员等学生管理工作5年以上等条件,共计有18项涉及教学业绩、业务、教研等内容的“杠杠”,可谓严之又严。

在了解具体申请条件后,姜言邦并没有犹豫,而是信心十足地递交了申请。“潍坊总共有30多位老师递交了申请。之后具体的评审过程我就不知道了。”经过层层评审,去年年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正式审核批准潍坊的17名中小学教师为正高级职称。姜言邦成为全国首位正高级小学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与大学教授等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