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香港影坛四十多年,她让张国荣留恋、张学友敬佩

开心果

我认为身为一个艺人,假如选择做这一行的话,你就要尊重你自己的选择,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自己师德这方面你都要注意。

——沈殿霞


01


1945年,沈殿霞出生在上海的一个商人家庭。

她最早住在美琪大戏院旁边的大华路,在愚园路时,父母远在香港,把她寄养在一户亲戚家。

1957年,沈殿霞进入有名的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就读。

蜚声政界的宋氏三姐妹,张爱玲,还有钢琴家顾圣婴等都是从这里走出的杰出校友。



顾圣婴


当时的进步女性都以就读该校为荣,甚至男生也以交到该校女友为荣。

作为“名媛摇篮”,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女生“非富即贵”的传统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后。

因为没有父母在身边照顾,所以沈殿霞在这所“非富即贵”的学校里显得不起眼。

少女沈殿霞念初中时个子不高,皮肤黝黑,身材也早早就发福了。

她不爱打扮,甚至于穿着一双裂了口的鞋子去上学。

其实她家境也算不错,但因缺少父母关爱,她的衣着在同学之间确属寒酸。

当年,张爱玲曾因继母送她的一件旧旗袍而心生怨念,觉得自己寄人篱下,受了“没钱”的委屈。

但性格与张爱玲迥异的沈殿霞,却一点也不在乎衣着上输给女同学。

相反,早早就显露了日后作为“谐星”的天分。

在淑女成群的“贵族班”里,沈殿霞是个以捉弄老师和同学为乐趣的异类。

她是个不爱学习的皮小囡;“最好不要上学”是沈殿霞的儿时心愿。




比起一本正经的学校,她更喜欢老上海的弄堂。

跳橡皮筋、踢毽子,甚至男生喜欢的“打麻雀”,她也跃跃欲试。

放学后,她常和京剧大师周信芳的女儿一同去长乐路上的周家后院玩演戏。

周信芳的胡须等道具都摆在后院里,沈殿霞经常是戴完这个又戴那个。

1958年,沈殿霞搬到香港,和家人生活在一起。

她从小就非常喜欢表演,人越多的场合越兴奋。

看电影回家就上手模仿,在模仿林黛玉的黄梅调《江山美人》时,身披床单的沈殿霞这厢扮着仙女散花,那厢一甩手“嘭”一声。

原来把家里很大的古董花瓶给打烂了。

吓个半死。

移居香港没几年,邵氏影视公司就开始为电影招考童星,还是肥仔肥女童星。

父亲不让去,沈殿霞就偷偷溜去,乖乖坐在那里等。

然后就是量体重、身高,登记住址,最后让她回家等消息。

沈殿霞等了好久都没有消息,心想惨了肯定没有机会了。忽然之间,来了电话,让明天下午去试镜。




导演叫她做了两个表情。

第一个是:你在外头玩得很开心地回来,看见你最讨厌的人,会怎么样。

沈殿霞心想怎么办呢,都不晓得应该怎么做,就硬着头皮做。

吹着口哨进来,然后哼一声,转身就走了。

导演说很好很好,回来回来。

第二个是:我扮一只老鼠,我的手指甲在台子底下挖挖的,你要找是什么声音,做什么表情你自由发挥。

沈殿霞就拿着笔写写写,忽然之间导演指甲就在桌子底下抠。她就看看找找,然后继续写。

导演又继续抠,真的不晓得该怎么做,就把铅笔很重地一放,“啪”,烦死了,我不做了。

然后又走掉了。

导演觉得:哎,不错,率真,反应还蛮快。

很好很好,回来回来。

02


于是1960年,沈殿霞成功入选为电影《一树桃花千朵红》的童星。

再之后,她便成了香港荧屏上有名的“上海婆”。

在沈殿霞早期的电影作品中,最著名的是楚原导演1973年拍摄的《七十二家房客》。

1973年股市泡沫崩盘,犯罪率激增,香港正经历着严重的黑暗时期,很多底层市民对未来深感绝望

一起倒下的还有粤语片,在1972年已经完全停产。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香港导演希望振兴粤语长片,很快年轻的香港电影人楚原、曾江等几个人聚在了一起拍了《七十二家房客》。

沈殿霞胖胖的身形、娇憨的表情和清新自然的表演令人印象深刻,诙谐幽默的特质显露无遗,给低谷的港人带来欢乐。


这部电影不但对于式微的粤语电影有着起死回生的作用,也影响了此后沈殿霞的电影风格。

2000年,沈殿霞在《花魁杜十娘》中扮演万花楼的老鸨夜又。这类角色很容易令人生厌,但沈殿霞演得精明,狡黠中还带点可爱。

沈殿霞的一生演了很多配角,有时候戏份非常少,但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沈殿霞被称为最抢戏的配角,最具感染力的配角。




让沈殿霞真正载入香港娱乐史的是她的电视工作。

1967年邵逸夫进军电视业,那个时候香港亚视已经立台十年,但要向每位用户收取25港币的费用。

免费的TVB无线电视很快抓住了观众的心。

1967年11月19日香港无线电视开台,沈殿霞开始担任全世界最长寿的综艺节目《欢乐今宵》的主持工作。

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沈殿霞那标志性的猫头鹰发饰、蝴蝶眼镜,再加上浑圆的身材这个形象再也没有变过。

直到1994年,总共播了6613期,制作集数之多,被列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青春期的沈殿霞娇憨可爱,言辞机变,非常敏捷又富于亲和力,对于香港市民有着强烈的吸引力。

沈殿霞最大的优势就是清新自然,略显

狡黠、乐观、大方、沉稳的主持风格,反而将肥胖充分发挥为一种风格。

1971年1月26日,《欢乐今宵》由黑白改用彩色播出,成为了全香港第一个用彩色制作的电视节目。

沈殿霞也和香港的万千观众一起见证了电视从黑白进入彩色的时刻。

慢慢的沈殿霞奠定了自己至尊司仪的江湖地位,以至于观众开玩笑说:“打开TVB就能看到沈殿霞。”

香港市民注重家庭观念,看电视成为了一家老小聚在一起时最常见的娱乐方式。

而在整个70、80年代中,香港每一个家庭的记忆中,一定都会有沈殿霞那可爱的身影。

03


沈殿霞

直率豪爽的性格,还使得她在香港娱乐圈有强大的影响力。

驰骋香港影坛四十八年,是香港娱乐圈中不折不扣的大姐大。

香港影坛大哥谢贤、邓光荣是沈殿霞的结拜哥哥;歌神张学友、周华健是沈殿霞的干儿子;香港音乐教父罗文是沈殿霞的生死之交。

此外汪明荃、曾志伟、董骠等香港娱乐大咖都是沈殿霞的密友。

曾志伟曾说,只有沈殿霞才能震得住他。两人主持的时候,第一句话总是由沈殿霞开口,因为她的话最具有代表性。



沈殿霞为人非常仗义,朋友有了问题都喜欢找她倾诉,而她非常善解人意,而久之沈殿霞就有了“国际刑警”的外号。


因此,沈殿霞开玩笑说等她退休了,要开一家肥肥调解所。

除了主持,沈殿霞在乐坛也红极一时。

20世纪70年代,沈殿霞与张冲、谢贤、陈自强、陈浩、秦祥林、邓光荣合组“银色鼠队”,沈殿霞被称为7妹。

1971年,沈殿霞与歌手罗文组成“情侣合唱团”,并在马来西亚、泰国、美国等地登台演出。

沈殿霞认识罗文时,是在地下室的一个小型的夜总会。

一推门她就听到很悦耳的歌声,一个男孩子在唱英文歌—《人鬼情未了》,就说这个人唱歌很好听,是谁啊。

认识之后,沈殿霞又喊罗文为什么你从来没有在我们《欢乐今宵》唱过歌呢?

你一定要上我们的节目。好啊。





第二天沈殿霞就和监制蔡和平先生说要请罗文来上节目。

蔡和平说:他不适合上我们的《欢乐今宵》,他的服装太新潮,不行,他要来唱,除非叫他穿西装,戴领带。

沈殿霞乐呵呵地说:好好好,我跟他去讲。

那天罗文穿着蓝色西装,唱了一首英文歌,震撼全场。

于是沈殿霞便和罗文开始歌唱,但那时候她对唱歌真是一点也不懂。就会喊着喉咙唱。

罗文老“骂”她,你啊你给我用心唱歌,你讲话那么大声,一到正式唱歌就蚊子那么小的声音。

他就教沈殿霞什么地方换气,怎么样发音,怎么样唱二重唱等等。

沈殿霞说:我真的要谢谢罗文。

1975年,沈殿霞与张德兰、汪明荃、王爱明组成“四朵金花”,风靡一时。

“四朵金花”中,她不是最美的那个,却是最不可或缺的一个。

04


与红透香港的沈殿霞相比,当时的郑少秋还是一个名气不大的演员。

英俊帅气,正与女星森森处于一段恋情之中。

森森让沈殿霞转送分手信,沈殿霞误以为是情书就带了过去。

谁知道郑少秋看过信后就躲在房间失声痛哭,颇有寻死的架势。沈殿霞才知道原来是分手信。

内疚的沈殿霞十分担心,经常去开导郑少秋,有时还邀他一起逛街吃饭。




日久生情,可当时基本没人看好他们,因为郑少秋玉树临风,风度翩翩,肥肥虽然胖的可爱,但是确实跟郑少秋的外形不搭。

她的结拜哥哥谢贤告诫沈殿霞要弄清楚郑少秋这个人;

而她的另一位大哥,香港艺人邓光荣则是直斥郑少秋是要借沈殿霞上位才和她在一起。

但是沈殿霞不听,为此拼尽全力。

后来,沈殿霞开始运用人脉,给郑少秋争取机会,到处推荐他,最终为他争取来了《书剑恩仇录》的男一号。

郑少秋也因此走红,又相继出演了《新楚留香传奇》《戏说乾隆》等热播剧。

成为无线当家小生,红遍两岸三地。



相恋近十年,沈殿霞一直在事业上帮郑少秋,甚至放弃自己的工作帮他打理事业。

1984年,郑少秋决定到台湾发展,沈殿霞立即暂停了自己《欢乐今宵》的主持工作,义无反顾的陪同郑少秋来到台湾。

1984年年底,郑少秋接拍《楚留香新传》,就是在这部戏认识了初入影视界的台湾女星官晶华。

官晶华疯狂迷恋上了郑少秋,郑少秋也情不自禁,两人很快坠入爱河。

知道真相的沈殿霞没有就此和郑少秋分道扬镳,因为她太爱郑少秋。

相反当郑少秋求婚时她毅然答应了,她想用婚姻来挽救这段感情。

由于时间仓促,沈殿霞甚至没能穿上婚纱,没能成为梦想中的新娘。

只穿着一件旧旗袍切了结婚蛋糕当做公开婚事。



不过沈殿霞错了,她发现郑少秋仍然跟官晶华有密切往来。

为了守卫自己的爱情,沈殿霞决定再拼一步。

郑少秋非常喜欢孩子,于是沈殿霞在40岁的高龄,在患有心脏病等被医生建议不适合生育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为郑少秋生下一个女儿—郑欣宜。

可一个女儿没能挽留郑少秋的心,这时的沈殿霞明白了与其强求,不如主动放弃。

生产后还没坐满月,沈殿霞眼睛就已经哭花了。

生病住院,连个倒水喝的人都没有,得了产后抑郁症的沈殿霞头发大把大把地掉落,一直掉了十年。

后来节目里她的经典发型,其实是一个假发套。




1988年1月,在女儿郑欣瑜八个月大的时候,沈殿霞主动和郑少秋解除婚姻。

一年之后,郑少秋和官晶华结婚。

沈殿霞痛不欲生,可她强忍着。

事情发生后的头几年,走在路上,只要旁边有人用关切的眼神看着她,她的眼睛马上就会红。

直到有一次去加拿大看望母亲和女儿,一群华人在街区认出她说“肥姐,好久没有看到你的喜剧片了,快些拍片,你可是香港开心果呢。”

当时这句暖心的问候让她振作:我的婚姻虽不开心,但很多人还等着我带来开心呢。”




时间一晃而过,受伤的她最终选择用宽容来疗伤。

在女儿面前从不对前夫做评价,生怕自己的情绪影响女儿对爸爸的理解。

当郑少秋出现在女儿的毕业典礼时,沈殿霞不但没有为难他,反而很感谢他,让她看到了女儿真正的笑容。

当有人在台上说郑少秋负她时,她立即打断:“不要乱讲啦。

面对提问她说:“对方的小孩子也快出世了,我再去想也没有什么用,对方也有一个家庭,既然我的家庭已经破碎了,我不希望再看到另外一个家庭破碎。

仁至义尽,让人动容。

2002年,她新开了一个访谈节目《掌声背后》。

邀请的第一个嘉宾,就是离婚十三年的前夫郑少秋。

镜头前,两人斜对而坐,喝茶聊天。期间满面欢乐,玩笑不断。




她突然抛出了一个问题,语气平淡,话里带笑,“我今天想借这个机会,问你一个问题。这十几年来,你到底有没有试过,真真正正地,中意过我?”

郑少秋惊讶地哇了一声。然后收敛了笑意,一字一顿地说:“我真的很中意你。”

他还要继续往下说,已经被沈殿霞急急拦住了话头。

她笑着高声喊,“好了,可以了,不要再多说了。这样就可以了。”

台前她一脸微笑,工作人员却说,等她工作结束回到后台,还是偷偷哭了。

一辈子的感情付出,就这一句话,不知真假,但她选择了相信。

05


2001年,香港歌坛天王巨星罗文,不幸患上了肝癌。

在他住院期间,医生告诉他,你已经没法医了。你最希望见的人是什么人?

他说:沈殿霞。

在罗文生命走向尽头时,沈殿霞始终陪伴在他的身边。




虽然罗文的内脏已经开始腐烂了,吃什么吐什么,可他从未在沈殿霞面前沮丧过。

一直说:“阿肥,等我身体好了,你要陪我去上海吃东西,你要陪我去广州吃东西”。

罗文临走前两天,沈殿霞受医生所托去问罗文要不要安乐。

你辛不辛苦啊。他摇头。叫医生来替你打针好不好?他还是摇头。你顶得住吗?他点头。


可是罗文还是走了,沈殿霞悲痛不已。




沈殿霞的善良令人格外暖心,她是张国荣遗书里除了家人和爱人唯一感谢的人。

在张国荣最后的十个月里,沈殿霞经常抽空陪他聊天。

“他一有心事,不开心,有时候半夜就会走到我家里来。他就来坐着。我就陪他聊天”。

有时一起在家里吃饭,有时候打个小牌,有时候出去喝个茶。

3月26日,沈殿霞刚和张国荣在半岛酒店喝下午茶。

4月1日,她便被一群记者围住。

肥姐有个问题想问你:“我们听到消息张国荣死了”。

沈殿霞生气地走开,觉得记者老是喜欢传人死讯。

可是张国荣的死讯被证实了,忽然之间沈殿霞真的接受不了,甚至她一生都受不了。




香港风骚词人黄伟文尚未出名的时候,以电台DJ身份参加一个电视有奖游戏节目。

他一个人去清水湾,好像一个观众那样排队进电视台。过了五个关卡,终于到了录影厂。

没人认识他,于是就缩在角落里等埋位。

录影完了中场休息,他再一次缩在那个幽暗的角落等第二次录影。

差不多录影的时候,节目主持人沈殿霞气势冲冲的去埋位。

沈殿霞本来有条直路可以走,但是她肥腾腾地拐了一个特别漂亮的弯,走一条远点的路,走到了那个幽暗的角落,同黄伟文聊天。

她问:“你今天穿的衣服这么好看,在哪儿买的?

黄伟文受宠若惊,心想在角落里快发臭了,竟然有人会和我聊天!

于是他滔滔不绝地说起衣服,最后还建议沈殿霞可以去日本买。

沈殿霞说,“恩,好呀。”




静一静之后,黄伟文想,其实,她怎么会想穿那件衣服?她只不过是看到我坐在哪里没人搭理,所以走过来,给一点人间温暖罢了。

那一秒,他觉得这个人情,是要还的。

能还给她当然最好;给不了她,给她的家人也好;给不了她的家人,给这个世界也好

沈殿霞就是这样一个带来人间温暖的开心果,纵然自己的心千疮百孔,她还是尽己所能去关心他人。

06


郑欣宜四岁的时候,曾问过沈殿霞会不会给她找继父。

郑欣宜说要是继父不喜欢她就惨了,沈殿霞看着女儿哭的那么伤心,就说:“妈妈不结婚,妈妈一直陪着你,你放心。”

沈殿霞后来对媒体说,“我要遵守我对女儿的诺言,这是我能为女儿做的最基本的事情了。”

但沈殿霞的心里对女儿一直有一份歉疚,因为她哪怕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也没有办法给女儿郑欣宜一个温暖完整的家。

女儿慢慢长大,妈妈沈殿霞的身体却出现了问题。




2006年9月,沈殿霞心脏和肺部衰竭,并且已经被确诊末期肝癌。

经常要靠注射止痛药才能入睡。就是在这最后的时光里,沈殿霞仍在为女儿操心。

沈殿霞的好朋友说,自从重病以来沈殿霞已经花掉了超过数百万港币的巨额医药费,她坚持出院回家是为了节省开支,留钱给女儿。

2007年8月1号,已经瘦的不成人型的沈殿霞坚持出院,同年11月出现在香港TVB40周年台庆。

台庆最重要的是要颁出“四帝四后”桂冠,这是专为40年来对无线做出过杰出贡献的艺员设置的最高奖励。

但一直到庆典开始,沈殿霞都没出现。

星光熠熠的红地毯秀结束了,歌舞升平的表演结束了,“四帝四后”的颁奖结束了,那个万千观众期盼的身影依旧没有出现。

大家几乎都要失望了。

正在这时,舞台上音乐再次响起,郑欣宜推着一个轮椅缓缓出场,轮椅上坐着的正是她的母亲沈殿霞!

病重的沈殿霞坚持亮相,坐着轮椅出席节目。

仍是那顶数十年不变的卷发,只是胖胖的身材瘦了很多,撑着一口气。

刹那间,掌声如潮水般涌起,台下的千名观众,台上的数百艺员、明星全部起立欢呼,大家激动万分,几乎人人热泪盈眶。




晚会上,她的女儿郑欣宜第一次以歌手的全新身份亮相。

在40多年的演艺生涯中,沈殿霞用自己的快乐和坚强感染着每一位电视观众,真正成为了大家的开心果。

无线为沈殿霞颁出了众望所归的“万千星辉演艺大奖”,可她却只能吐出气若游丝、声嘶力竭的几个字。

现场观众此时大叫起来:“肥姐,我们支持你。




2008年2月19日早晨8点38分,沈殿霞在香港玛丽医院病逝,终年62岁。

出道四十多年,沈殿霞给无数人带来无数欢乐。

香港普罗大众看着肥肥从童星长大,恋爱、结婚、生女,离婚,看着她经历寻常的爱恨情仇,仿佛自己家人一样。

香港演艺人协会名誉主席曾志伟说:“沈殿霞是最有代表性的香港艺人,她代表的是一个团结的年代,她让综艺节目进入每个港人的家庭,她自己也超越了艺人的身份,成为每个港人家庭的一员。现在已经没有一个艺人能够做到这一点,很多人事事都谈钱。”

曾荫权说:“她的笑声伴随港人成长,她的坚毅意志,代表港人精神。”

沈殿霞追悼会数千港人参加,一时整个香港为之悲伤。

可惜十年已过,彩云远逝,江湖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