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班七十二結榫卯動態圖解,技藝巧奪天工

兩千多年前的魯班就發明了一種方法,用一種咬合的方式把三組木條垂直相交固定,六根木條分別冠以六藝,中間有缺,缺缺相合,以十字雙交卡榫組成。

它看似簡單,但設計難度相當高,卡榫僅借木條的不同凹槽放置、拼湊,挖槽的密合度稍有不足都可能影響結構穩固度,需將木塊大小不一的卡榫精準放置才能組合成功,而且只要抽掉一根木條,整個接合的木塊也即散架了。

外觀看是嚴絲合縫的十字立方體,動動腦筋可拆解,裝上可不是那麼容易的。

榫卯結構是一種很普遍使用的木鑿技術,起源非常早,距今約7000年前的浙江餘姚河姆渡文化遺址屬於新石器時代,就發掘出了大量的結合完好的多種式樣的榫卯結構遺物,可以說是我國木構技術史上一件偉大的發明!

榫卯結構分解圖:

一、“ 地 獄 ” 榫 頭

二、槌關節連接

三、箱型火塞拼接

四、燕尾式端口相接

五、四箱體聯合

六、三箱體聯合

七、橫栓式拼合

八、走馬銷

九、十字契合

十、雙重燕尾式咬合

十一、相互卡接聯合

十二、箱車形栓

十三、雙重下巴式接合

十四、四方燕尾式接合

十五、套環接頭

十六、燕尾式榫

十七、小菊組拼接

十八、雙補丁咬合式拼接

十九、三方組榫

二十、納入式相接榫頭

二十一、對角線下巴關節式拼接

二十二、端口關節式連接

二十三、補丁式插合

二十四、宮島聯合

二十五、槓桿拼合

二十六、雙重補丁式聯合

二十七、隱藏燕尾式拼接

二十八、箱型隱藏聯合

二十九、吸入式燕尾連接

三十、插入連接的平板關節

三十一、走馬銷式拼合

三十二、穿帶榫

三十三、鑲嵌式槽口榫

三十四、掛肩四面平榫

三十五、繩套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