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地下蕴藏着宝藏的“秘密”城市-白银

至今,去过的国内外的大大小小的城市也有百十来个。一路走来,发现每一座城市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气息,大多数的城市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气息,比如一些首都类的城市。还有一部分城市虽然没有大都市的喧嚣,却有着无以伦比的自然环境,比如,乡村小镇。还有一种城市既没有悠久的历史也不具备令人着迷的自然环境,但笼罩着只属于一个时代的浓厚烙印,这一类城市通常都比较 “神秘”,因为某种原因,在一个特定时代里诞生,也应为一个时代的逐渐远去而逐渐归于平静。对于我而言,这类城市最令我这种历史爱好者着迷,因为这样的城市通常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仿佛可以触摸历史,仿佛可以穿越时光隧道。

在我的记忆里,我探访的第一座这样的城市,位于乌克兰首都郊外的一座被称为“普里皮亚季”的城市,那是在“苏联”时代诞生的一座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服务的城市,曾经是苏联的骄傲,也是苏联最为震撼世界的一处核工业设施,但是随着一声巨大的爆炸,一夜之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报废了,小城“普里皮亚季”也因为核尘埃而被废弃,如今的“普里皮亚季”成为了一座永远停留在历史瞬间里的一座废城,时间在那里凝固,城市里的一切都停留在核爆炸的那个瞬间

同样是在“苏联”时代的远东地区,有一座小镇“红石”,这是一座因为在苏美“冷战”其间,发现铀矿而诞生的城市,这里的一切依旧留存着“勃列日涅夫”“厄尔巴乔夫”时代的印记,作为核武器最重要的核心部分,铀的裂变,产生的巨大能量,是核武器如此恐怖的致命原因,铀矿的发现,让远东的荒原上诞生了一座城市,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到来,带来了城市的空前的繁荣,随着“冷战的结束”,这座城市随着落寞,孤零零的街道上不时开过的是1962年诞生的GAZ-22拖式旅行车,还有1951年,前苏联明斯克汽车厂开始批量生产MAZ-200卡车,走在“红石”街头,仿佛走进了时间的隧道,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在追忆着属于以光阴里的往事。

“白银”这是一座我早有耳闻,却从未到访过的城市。第一次知道这座城市,说来也是巧合,在首图的影像资料馆里无意间看到了一卷黑白的“新闻简报”,在画面中看到了一次巨大的矿山爆破,爆炸的升腾起的烟雾犹如蘑菇云一般,直冲云霄……这翻滚如云的烟尘后是白银地下蕴藏的储量巨大的铜矿的横空出世。

那是发生在1956年的记忆,那时的新中国正在百废待兴的进行各项基础建设,那个时代里的人们怀着对于伟大祖国无限的热爱。满怀热情的投入祖国的建设之中。

铜矿和有色金属的需求成为那个时代国家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经过多年艰苦的勘探,在祁连山北部加里东褶皱带上发现了储量惊人的有色金属矿藏,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随着祖国的号召来到这里,白银市也因此而诞生。

硝烟沉寂后的矿山

又是一年的深秋,我来到甘肃省白银市。早餐后驱车前往位于白银市区十五公里之外的,当年惊天爆破后的那个巨大的矿山,白银这座城市面积不算大,从总体的城市布局和规划上,感觉与俄罗斯远东的红石市非常的相似,不一会儿汽车就驶出了城市,公路上不再有密集的车流,随着矿区的临近,连绵的群山成为了车窗外不变的风景,路上,随车的接待方热情的为我们介绍白银矿山的过往,“明朝洪武年间,白银这个地方就有开矿的记录,四十年代中国地质学家宋书和以及地质勘探队,对白银地区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地质考察,1952年新中国再次成立由宋书和参与的六四一地质勘探队,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勘探,最终确定了这座储量高达一亿零八百八十万立方米总量的露天矿山,1956年三月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陆续来到荒漠戈壁的矿山,喝着苦水,点着油灯,住着帐篷,同年进行了三次震惊全国的矿山爆破,巨大的震动和直冲云霄的爆破尘埃居然让美国人认为,中国正在进行核试验爆破

说话间汽车穿过了矿区的大门,在安静的厂区里穿行一阵后,停在了一个小山坡地下面,我们一行走上山坡顶部的观景台,在观景台正下方一个巨大的露天矿坑呈现在眼前,这就是1956年开山爆破开采的矿坑的遗址“白银露天矿二采场旧址”,270米巨大下陷的矿坑呈现漏斗状,矿坑的底部是黑黝黝的积水,矿坑的断面呈现出红、褐色等不同的颜色,这景象不由得让我想起印度尼西亚的硫磺矿坑。好在二号矿并非原始的人挑开采,而是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使用全套“苏联进口”的矿山挖掘设备进行的机械化开采。

留住时代烙印的矿山博物馆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年矿山基建到开采的全过程,从矿山出来后,驱车来到位于白银市区的白银火焰山国家矿山博物馆。

博物馆分作室内和室外两部分展区,在户外展区,一台体型巨大的,车身上镶嵌着“CCCP”字样的,诞生于上个“苏联时代”的巨型电铲履带车,这是白银公司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从前苏联购入,当年二号露天矿的开采就有这台钢铁巨兽的身影,它一次可以抓取八顿矿石,是当时矿山开采的“巨无霸”。

走进,博物馆的室内展厅,在工作人员的带领和讲解下,我的脑海里一个完整的,只属于那个“激情、热血、艰苦奋斗年代”的白银建设的画面,逐渐完整化的呈现在我的眼前。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宋叔和为代表的地质勘探队初到白银,其时西风烈烈,野狼嚎叫,“天山无飞鸟,地上不长草,有沟无水流,风吹石头跑”是当年的真实写照。

然而,在这片沉寂而荒凉的土地上,1956年的三次大爆破震惊世界,甚至有西方报纸臆测:中国在西部地区爆炸了一颗原子弹。这些,曾经让白银成为共和国瞩目的历史事件,在博物馆内都只有着详细的呈现,那些泛黄的图片,那些跳动着的黑白影像,那些被岁月覆盖的文物,无不在诉说着只属于白银人的骄傲。

“住在郝家川,干在折腰山,死了打口铜棺材,埋在火焰山”的英雄气概是老一代白银人对于共和国最珍贵的誓言。

白银对于这个国家而言,是一个历史时期的佼佼者,这里因矿设企,因企设市。白银是全国唯一以贵金属命名的城市,也是中国首批有色金属大型工业基地之一,“共和国有色金属长子”。

相信共和国不会忘记这里,那些为共和国有色金属工业奋斗终身的人们更加无法忘怀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和这座叫做白银的地方。

TIPS: 白银火焰山国家矿山博物馆

开放时间为:9:00—17:00,16:30停止入馆,每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市民可以通过电话0943-5903515预约。

门票:免费